中國優秀的古典經文意存高遠,可以培養孩子國學所蘊含的“仁義禮智信”是我們民族文化中不可放棄的精髓,它能使我們以健康的心態適應紛繁復雜的社會變遷。更重要的是國學能夠使孩子們在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的同時,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那么,幼兒園該如何實施國學教育?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即不能違背幼兒教育的基本規律。我們在開展國學教育時也同樣要貫穿這樣一種思想。
一、國學在幼兒園生活活動方面的滲透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生活活動是必不可缺的,也是相當重要的。在生活活動中有很多文明習慣是需要培養的,但是教師也不能做到時刻提醒,那該怎么辦呢?對此,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我們在教室的墻壁上圖文并茂的貼上一些文明禮貌用語,讓幼兒通過觀察圖片了解內容,并能夠遵守。比如:我們在進教室的門上貼上了向老師問好及再見的圖片,告訴幼兒要與老師問好。在垃圾桶旁邊,貼上圖片提醒幼兒不要亂扔垃圾。在洗手池旁,我們也貼上圖片告訴幼兒應排隊洗手,并用正確的方法洗手。我們的這些圖片無處不在,讓幼兒一目了然,并能自覺遵守。
二、國學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滲透
在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的方式應該時形象生動,靈活變化、不拘一格。孩子天性愛玩,游戲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可以將傳統文化知識設計成游戲,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于樂。例如在誦讀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各種游戲方式帶領幼兒誦讀,會增加幼兒的興趣。幼兒的天性好動,喜歡嬉戲,玩耍,單純的背誦很難讓幼兒接受。因此,誦讀也必須采取活潑多樣的形式。如采用集體讀,指名讀,接龍讀,男女對讀,競賽讀,傳悄悄話等形式。誦讀時也適時地給孩子豎起大拇指,給他們投去贊賞的目光,給讀得好的小組亮小紅旗等等。這樣,孩子們興趣盎然,樂此不疲,信心十足。同時,傳統文化中還有許多富于教育意義的故事,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或將其編其
兒歌,或通過改造,使其更加生動、有趣,便于孩子理解,做到深入淺出。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傳統的游戲“擊鼓傳花”、“搶椅子”、“抽卡片”、“摸彩”、“奇妙口袋”等兒童喜愛的游戲編入到誦讀活動中,讓幼兒邊玩邊背,在樂中學,樂中背,使誦讀活動增添樂趣和動力。
這樣,在誦讀的過程中,調動起幼兒誦讀的積極性,使幼兒把誦讀看作一件快樂的事。愿意主動積極地投入在良好的誦讀氛圍中,并且主動認識自己的各種表現,體驗自己在誦讀活動中的情感,自己提醒、監督自己的行為,主體性素質得到了提高。
三、國學在幼兒園民間游戲中的滲透
除了以游戲的形式開展國學誦讀活動,幼兒學習起來更加有趣外,我們真正的民間游戲也能帶給幼兒快樂,也能在游戲中學到知識。民間游戲是勞動人民口頭創作,并流行于民間的游戲。其簡單易學、靈活多變、趣味性強,曾為許許多多的人帶來過童年的歡樂。現如今,在“以游戲為幼兒基本活動”的理念倡導下,一些民間游戲經過篩選和改編,具有了更加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更為豐富的教育內涵,這些游戲廣泛地開展起來并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同時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顯示出獨特的魅力。例如:在民間游戲“賽龍舟”中,幼兒不僅借助此游戲了解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來歷以及一些風俗習慣,并且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孩子們感受著規則對自己、對同伴、對游戲的意義。規則成為一種必須,在理解規則、遵守規則、利用規則的同時,規則意識在孩子們的頭腦中逐漸增強。同時,還體驗了合作游戲的樂趣,增加了團隊精神。
當然,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要滲透國學,還遠遠不止這些。幼兒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禮儀,養成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有一定的修養,這些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不斷努力,為幼兒創造更好的氛圍,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體驗到國學的精髓。
【如何在幼兒園滲透國學教育】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大班品德教育之我見
• 奧爾夫的幼兒園音樂活動的開展
• 關于幼兒園新課程的實施
• 幼兒教育小學化防治措施
• 論幼兒園游戲組織與指導策略
• 讓幼兒園成為孩子真正的樂園
• 幼兒園綜合環境空間優化設計分析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組織策略
• 公辦幼兒園教師課程實施現狀探究
• 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困境探析
• 幼兒園游戲活動開展的思考
• 昭通農村鄉鎮幼兒園要抓住機遇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