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即在公共場合上課,進行教研的一種課型,作為現代課堂教學研討的“樣板田”,公開課已成為教學教研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對于公開課執教者而言,公開課是教師展示自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教師介紹自身教學方式與教育理念的有效手段。對于公開課觀摩研討者而言,這一教研形式實現了同行間的切磋與交流,使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風格在相互碰撞中,相互借鑒學習、優勢互補,提供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平臺。因此,大凡幼兒園的教學教研活動都少不了公開課這一重要角色。
然而,有些教師在實施“公開課”的過程中背離了原來的目的和宗旨,降低了教學借鑒價值。
一、當前公開課存在的問題
(一)形式浮華,忽略借鑒價值
在大部分公開課中,教師會準備豐富的材料,如在數學活動《餅干樂園》中,教師自制大圖書、魔法棒、還為每位幼兒準備教具餅干、食物餅干;科學活動《認識圖形》,教師準備的東西更加豐富,有做成不同形狀的木質小門、人手一份的圖形袋子、不同動物頭像的小盒子、巨幅的手繪掛圖,此外,活動前教師對場地進行了一系列布置,甚至在活動過程中還有另外兩個老師加入幫助。這些活動效果都很出彩,但是作為觀摩者,難免質疑:究竟是平常的活動準備不夠充分,還是公開課的活動準備太過隆重?
多媒體更是公開課教學的必選材料,然而絕大多數基層幼兒園都缺少多媒體設備,有的幼兒園全園只有一套多媒體設備與一個使用場所,專門供公開課使用,因此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是非常奢侈的。
最日常的教學材料就是幼兒園教材提供的配套幼兒用書,更是存在信息量不足、難易度不符等缺點,和華美的公開課教具區別巨大,借鑒性降低。
(二)全員投入,忽略教學成本
磨課是教師公開課之前的一道開胃菜,通過磨課教師會發現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與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在一些幼兒園,為了磨課準備教具等,教師常常會犧牲正常的教學進度,為了公開課效果,常常讓幼兒利用其他教學活動時間練習某些技能,教師也會將大量時間用于材料的準備。雖然公開課效果不錯,但是背后的教學成本巨大。
(三)揀選幼兒,忽略課堂真實
觀摩各類公開課活動,不難發現參與公開課的幼兒普遍能力較好,如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反應能力等等,幼兒的能力都幾乎在同一個水平線,層次性不突出。很多教師表示,上公開課會選擇能力較好的幼兒參與,絕對不允許特別活躍的幼兒加入影響教學秩序。這樣做首先對幼兒不公平,其次讓課堂失去了真實性,教師在自欺欺人中完成了一堂自以為流暢出彩的教學活動,但這樣并不能真正檢驗出教師的教學水平,也不能發現幼兒真正需要的東西。
(四)結尾倉促,忽略課后延伸
在眾多公開課中還存在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公開課的結尾給孩子一張“空頭支票”,如
繪本閱讀的結尾十有八九是介紹讀物,教師會誠懇地向孩子介紹“這本書的名字是XXX,我們的新華書店里可以買到這套書,你們星期天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可是我們的新華書店資源很少,幼兒如果去找未必真的能夠找到。如某些活動教師會在結尾處說“讓我們一起去戶外找春天”“讓我們走到陽光下一起舉行舞會”……可是走出聽課老師的視線以后呢?真的帶幼兒進行所說的活動了嗎?未必如此,很多老師匆匆忙忙地把幼兒交給另一個老師,自己去參與評課,而另一個老師則會帶幼兒進行其他活動。這樣的結尾,未免讓幼兒遺憾。
二、什么樣的公開課是值得認可的
華師大教育學的葉瀾教授曾經提出一節好課要達到以下幾點要求:有意義、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態性、有待完善。她用五個詞語總結就是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結合目前幼兒園的公開課,這些都是有待完善的地方。
三、優化當前幼兒園公開課中存在問題的對策探索
(一)低碳課堂,拋棄形式
低碳課堂不僅僅體現在教師駕輕就熟的教學技巧上,同時也要體現在教學成本上,教具過于豐富精致、電腦多媒體運用并不意味著一節課的成功率會上升。降低物化成本,把時間精力用于內化教學理念,不刻意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高度警惕熱鬧背后的放任與浮躁,才能有助于教學活動的“產出”真正大于“投入”。
一節優秀的公開課重在以教材為素材,尋找活動更深層的意義,挖掘一節課的內在比精心裝扮課的表面要重要得多。因此,適當減少對活動材料的準備,留一些時間與精力給幼兒更加有效。
(二)模式常態,心態寬松
當前的公開課有一部分已經演變成了展示課、比武課,教師抱著不許出洋相,必須順利的心態參與,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公開課應該是有待完善的課。磨課確實有必要,但是如果把過多的時間與精力用在磨課,未免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有教師在公開課前對筆者說:“這節課我已經上了十幾遍了,實在是麻木了”。
著名幼兒教師朱靜怡在一次科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在室外觀察小螞蟻,正當朱老師要引導幼兒進入下一個環節時,很多小朋友提出要解小便,當時很多國內外專家在旁觀摩,如果讓幼兒解小便,那么意味著活動要終止,如果不讓幼兒解小便,那么很不人道。最后朱老師決定活動暫停,回教室解小便,公開課不了了之。但事后,一位外國專家在作觀摩報告時指出,朱老師的這節公開課是讓他最為感動的一節課,他認為朱老師并不以個人的展示為最終目的,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值得學習。
如果我們把公開課當作是一節常態課,允許出現意外,教師以探討教學方式的心態為支持,以向其他教師呈現常態教學下幼兒的表現為重點,以尋求一種實用的教學理念為目標來開展公開課,我們的公開課會更有效,會引起觀摩的教師更多的反響,評課過程會更有生氣。到那時,我們才真正履行了“把孩子放在首位”的宗旨。
(三)機會均等,共同成長
公開課不是個別幼兒的專利,一節真實的公開課應該包括各個層次的幼兒,每個幼兒都應該有機會參與。隨著年齡的發展,幼兒的心理現象會越來越豐富,他們也會有好奇、羨慕、嫉妒、遺憾、失望甚至怨恨,教師如果一再忽略幼兒的存在,幼兒容易形成自卑、逆反、逃避等負面情緒。
筆者在杭州某幼兒園跟崗實踐時發現,該幼兒園在開展公開課前由園長隨機挑選幼兒,剩下的一半幼兒由教師在其他時間為他們補上公開課內容,這樣既避免了教師挑能力強的幼兒,也保證了所有幼兒有機會接受教學。
(四)多些原創,少些模仿
公開課的原創成分已少之又少,由于過多參考網絡上的公開課,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很少有自己的思考,無法擁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多一些自己的思考與理念,才能讓活動充滿個人特色,獨樹一幟,這也正是原創公開課獨具的魅力與精髓。
公開課既是引導一線教師前進的向導,也是優秀教師展示優秀教學方式的平臺,只有把握好公開課的價值,關注幼兒最需要的東西,努力探究教育本質,不斷挖掘教育深層意義,同時降低教學成本,少一些花哨與急功近利,才能有助于推廣優秀的教學經驗,讓幼兒收獲更多。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區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公開課的問題及對策】相關文章:
• 到幼兒園睡懶覺等
• 關于蒙古族幼兒園物質文化建設的思考
• 昆明: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全覆蓋
• 略談幼兒園手指游戲的價值
• 幼兒教育創新理念與教育行為探析
• 幼兒園防震減災措施
• 幼兒園建筑設計的探析
• 幼兒園教育管理之我見
• 農村幼兒園鄉土課程的建設研究
•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學
• 幼兒園野趣活動的實踐與研究
• 用心做好幼兒園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