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齡班教育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促進幼兒語言、思維能力和智力、社會性、幼兒的情感的發展和對我國獨生子女具有補充作用。從幼兒園混齡班教育的年齡組合、幼兒園混齡班教育的課程建設以及混齡班教育的環境布置三大方面闡述了在幼兒園實行混齡班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幼兒園 混齡班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208
一、混齡班教育的意義
什么是混齡班教育?所謂的混齡班教育是指將年齡相差12個月以上的幼兒編排在一個班級,讓不同年齡和發展水平的幼兒身處同一個環境共同學習和生活。
目前,我國絕大數幼兒園都采用同齡編班的教育組織形式,嚴格依據劃分成小班、中班和大班)。這種比較傳統的集中教育模式,與我國長期以來大一統的學校課程體系是一致的。這種同齡班的編排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別差異,以至于有些能力比較強的幼兒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而經過多年的成功實踐證明混齡班教育在我國具有重要的意義:
1.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學前期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學習書面語言的準備時期,這個時期的語言能力將直接影響到入學,進入社會后的水平高低,而孩子是否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關鍵在于語言能力的高低。而在混齡班教育里年幼的幼兒模仿年長的幼兒語言能力得到提高,年長的幼兒通過糾正錯誤而改善自己,從而共同得到發展。
2.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和智力的發展:混齡教育中的幼兒,由于年齡上的差異,因此,在混齡教育的活動過程中,年齡小,水平低的幼兒通過模仿觀察年齡大的幼兒進行發散性思維發展;而年齡大,水平高的幼兒從而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因此,不同年齡的幼兒通過相互間的互動,從而在智力和思維方面上得到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3.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在獨生子女的我國,大部分孩子不會與人分享的習慣,但是在混齡教育活動中,有了弟弟妹妹,在面對弟弟妹妹時,他們就會產生分給弟弟妹妹一起玩,從而產生了分享的意識,在產生沖突時更愿意謙讓,享受當哥哥姐姐的樂趣與責任;而年幼的幼兒通過年長幼兒的交往,其領會能力、觀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增強,也充分感受到從哥哥姐姐中所獲得的照顧關系和激勵幫助,從而學會關心他人。這樣,在混齡教育活動中,作為獨生子女的自私、依賴性強、獨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行為和性格得到了糾正,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性,進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素質。
4.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 在混齡教育活動中,不同年齡的兒童在一起玩耍,增強了群體互動的復雜性和層次性,與異齡同伴交往帶來的角色、心里體驗和溝通方式的變化對幼兒提出了新的人際關系的挑戰。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環境的變化,在以前曾是當弟弟妹妹的,現在可能就成了哥哥姐姐,這樣幼兒的角色在不斷的變化,促進他們不斷繁榮適應和接受新的角色。在這種較為復雜的動態的小型“社會環境”,為幼兒情感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和源泉。
5.對我國的獨生子女教育具有補充作用:由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因此大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他們缺少兄弟姐妹,是在溺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部分形成自私、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等,雖然同齡編制的班可以給孩子帶來同伴,但還是不能滿足獨生子女所形成的各種情況,因此,異齡的交往對獨生子女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忑g班教育對我國獨生子女的補充作用對我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混齡教育活動中,幼兒與異齡的孩子在交往中,不僅能夠滿足兄弟姐妹的情感更能讓幼兒獲得怎樣照顧和關心他人,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幼兒能體會到團結、互助、友愛以及謙讓、獨立等。
二、幼兒園混齡班教育在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關于幼兒園混齡班的年齡組合
適宜的年齡范圍及大小幼兒間的合適比例,是組建混齡班教育必須考慮的關鍵問題。幼兒園混齡班教育的最適宜年齡是不應該使年長的幼兒倒退,也不能使年幼的跟不上。那么什么是混齡班教育最適宜的年齡呢?根據廈門市第九幼兒園的混齡班的多年實踐,認為混齡班的年齡層可以分為:大班與小班、中班與托班的間隔混齡;從托班到大班的全混齡班;中班與小班,大班與中班的近齡混齡班。不同年齡組合的混齡班其特點各不相同,教育者應根據特點靈活地開展混齡教育。
1.間齡混齡班:在大班與小班,中班與托班的間齡混齡班中,由于幼兒的年齡差異較大,而且幼兒間的經驗能力也較大,這對教師的能力要求也較高,因此在實施活動時要根據需要因材施教,在間隔混齡教育中,大的幼兒在活動中會起到很強的帶動作用,大小幼兒互動頻率會比較高,這就有利于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的發展。
2.全混齡班:在托班到大班的全混齡班中,由于托班的幼兒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規范還未形成等,而大班的幼兒已基本上養成,也有較強的能力,所以這個就對教師的因材施教要求很高,在這種全混齡班的形式上不管是混齡集中教育還是小組的形式,都需要根據混齡的特征來開展活動,這種全混齡班在能力上差別更大,可能比較不適合開展集中教育,但是在大小幼兒比例合適和課程內容適宜的情況下還是可以開展集中教育的。只是這對教師的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教師在上全混齡教育也要特別注意這倆個年齡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發展水平。
3.近齡混齡班:中班與小班、大班與中班的近齡混齡班與同齡班在能力上和年齡上差異并不是很大,因此對教師的因材施教方面的要求相對而言不是很高,但是在開展近齡混齡班教育,教師仍要注意倆個年齡間的差距,還有所選的教學內容也要符合倆個年齡間的發展。
(二)關于幼兒園混齡班教育的課程建設
混齡課程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促進異齡間的互動,要使每個年齡段的幼兒都能在現有水平上得到提高,那么該如何實現這一宗旨呢?我們可以從這幾方面來說:
1.課程目標:目標可以分為總目標和具體目標。總目標:讓每個幼兒在現有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具體目標又可以分?楣殘閱勘旰頭植隳勘輳?即既要考慮對所有幼兒都有幫助的共性目標,又要考慮每個幼兒的興趣、認知水平、學習特點和思維能力。例如:寶寶博物館特色活動《混齡童玩交流會》的目標為:(1)共性目標:感受閩南傳統游戲的特殊魅力,體驗混齡游戲的快樂。(2)分層目標:大班幼兒具有初步的大帶小責任意識,能較清楚地介紹玩法并指導弟弟妹妹玩;小班幼兒愿意參與交流活動,體驗分享及和哥哥姐姐一起玩的樂趣。又例如:小班社會活動《送小魚回家》 ,這堂課的設計意圖為:《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應為幼兒提供人際互助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并加以指導!庇變航煌膶ο蟛粌H僅是同班的同伴、教師和家長,應該突破自己狹小的交際圈,嘗試與更多的人交往。所幼兒對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對好玩的沙子更是有著濃厚的興趣,每次玩沙總是樂此不疲。于是我們便抓住這一幼。以結合我班幼兒的發展現狀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此次設計了幼兒十分感興趣的“玩沙”活動,通過創設情景激發他們共同參與、學習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共同合作的樂趣與成就感,促進幼兒社會性、認知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為了服務于設計意圖,制定了以下三點目標:(1)共性目標:能利用玩沙工具和輔助材料共同合作建構池塘。(2)分層目標:學會幫助他人,愿意和哥哥姐姐交往。(3)體驗與哥哥姐姐互相合作、互相幫忙的快樂。
【幼兒園混齡班教育淺談】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環境應該如何創設
• 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淺論
• 研究型幼兒園教師的職前培養
• 幼兒園閱讀能力培養方法探討
• 幼兒園環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 淺談幼兒園武術教育
• 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示范的有效性
• 幼兒園談話活動開展探索
• 幼兒園歌唱活動中的關鍵問題探討
• 淺談幼兒園教育語言藝術
• 幼兒園課程設置探析
• 如何遏制“幼兒園小學化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