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幼兒園;衛生保健;營養現狀;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9―0042―01
一、幼兒基本營養現狀
1. 營養不良、免疫力差。這是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癥,大多數因能量和(或)蛋白質不足引起。幼兒營養不良、免疫力缺乏也是幼兒經常生病的原因所在。
2. 挑食偏食、食欲不振。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應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教師應對班級幼兒的飲食習慣進行觀察分析,并和家長取得聯系,共同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應要求家長在家里與幼兒一起吃飯時,也做到吃飯不玩手機、不挑食,以榜樣的力量來影響孩子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3. 鋅缺乏癥。鋅缺乏癥是人體長期缺乏微量元素鋅所引起的營養缺乏病。開始孩子出現厭食,味覺減退異常,甚至發生異食癖,常有復發性口腔潰瘍,影響進食。繼而生長遲滯,身材矮小,生殖器官發育落后,免疫力下降,傷口愈合較慢。
二、幼兒肥胖問題及應對措施
1. 肥胖兒有兩種。一種通常是指有些幼兒受飲食、遺傳和活動過少等因素的影響,攝入大于消耗,使體內脂肪過度積聚,體重超過一定范圍,一般稱之為單純性肥胖;另一種是由于神經、內分泌及遺傳疾病引起體重超過正常標準,醫學上稱之為繼發性肥胖。
2. 肥胖兒危害。兒童肥胖大多數屬單純肥胖癥。3-6歲兒童易發生肥胖癥,孩子食欲極佳,喜吃甜食,體重增加迅速。一般體態的肥胖,皮下脂肪積聚增加,分布在頸、肩、乳、胸、背、腹和臀。這些孩子的智力發育正常,性發育一般也正常,有時可提前。肥胖可造成機體某些器管、系統功能性損傷,活動能力及體質水平下降,尤對兒童的精神、心理也會造成嚴重損傷。
3. 加強肥胖兒干預。教師應加強對肥胖兒的關注,鼓勵幼兒不要遇到自己喜歡吃的就暴飲暴食,在對肥胖兒食譜調整上下功夫,力求低脂有營養,堅持少吃多餐原則。不宜給幼兒多吃甜食、飲料等高熱量的食物。建議改變進食順序,先吃蔬菜再吃糧食及葷菜。糧食類食物應粗細搭配,中度肥胖兒應適當減少糧食的攝入量。
4. 加強肥胖兒鍛煉。注意循序漸進,不可貪多求快,開始時活動量應該少一些,以后逐漸增加。可先從散步、踢球開始,逐步過渡到慢跑、跳?S等活動。控制飲食,肥胖兒減肥不能太操之過急。
5. 加強肥胖兒管理。幼兒園建立肥胖兒童登記,定期做好肥胖兒童的身高、體重的評估工作。定期開展各類健康教育活動宣傳。邀請家長共同配合幼兒園進行身體鍛煉和飲食控制,循序漸進,長期堅持。
三、加強幼兒營養管理的對策建議
1. 加強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炊事員依據《食品安全法》并根據工作職責及操作常規進行日常工作,注重個人衛生、環境衛生,嚴格對食物的購買、清洗、保存等進行把關。執行生熟食驗收制度,臺帳記錄,留樣菜等,把食物的清洗與烹飪作為重點進行考查。如:各水斗、氈板、刀具、盛器的使用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蔬菜的清洗過程(一揀、二洗、三浸、四切)是否到位。
2. 營養與膳食管理。嚴格遵照帶量食譜與食物用量相符的原則,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訂適合幼兒生長需要的帶量食譜,每月進行一次營養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逐步改善食譜。食譜制定過程中,力求不單調不重復,有針對性地提出分析及改進的措施。在每月組織召開的伙管會上匯報幼兒營養狀況,集多人智慧,有機調整使之合理使用膳費。
3. 加強體弱兒的管理。在幼兒活動中要及時發現是否身體不適,要對其采取相應措施。幼兒在戶外活動大型玩具上爬來爬去,玩得大汗淋漓,教師要有一雙善于觀察與發現的眼睛,及時幫助幼兒擦汗,并將干布子放在幼兒后背出汗的地方,讓身體與已經濕透的內衣隔開晾干,并讓幼兒適當休息,給幼兒補充適量的水。還要減少因環境的差異給幼兒身體上帶來的影響,促進幼兒體質的增強,保證幼兒睡眠,讓幼兒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向家長普及幼兒睡眠不充足對身體的發育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家長能夠在家里保證幼兒睡眠時間,以提高幼兒的抵抗力。在幼兒園用餐過程中,教師應指導督促幼兒進餐,注意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鼓勵改正挑食習慣。
4. 加強缺點病矯治工作。幼兒缺點病包括常見的齲齒、皮膚疾病、貧血、呼吸道疾病、腸道感染、聽力異常等。幼兒園應在開學初做好入園體檢、每學期進行兩次園內體檢。每學期初期體檢中發現存在需要矯治的幼兒,需在第一時間填寫班級缺點病登記表。同時,通知家長了解幼兒病情,馬上進行干預治療。邀請專業性較強的大夫、護士舉辦講座,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編輯:王金梅
【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淺論】相關文章:
• 幼兒園禮儀教育
• 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實踐探究
• 淺談幼兒園小班音樂教育生活化
• 學前教育中舞蹈教學的延伸
• 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課堂教學實錄
• 幼兒園設計中思考的問題
• 幼兒園美術區域活動的有效教學
• 淺談幼兒園游戲材料的投放
• 外來務工子女學前教育現狀與質量提升
• 巧妙利用鄉土資源優化幼兒園活動
• 幼兒園陶藝教學活動的評價策略
• 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成理念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