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教育活動實施生態化教學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以過程模式為代表的課程設計,進一步關注幼兒發展需要,適應生態的教學內容,滿足了幼兒個體差異和發展不均衡性需求,更趨生態化和彈性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使教學活動的實施更具保障。
關鍵詞:幼兒教育;活動生態;現狀剖析;過程模式;課程設計
幼兒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對于學生一生的成長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的幼兒園教育工作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新形勢下的幼兒教育工作如何實現質的飛躍,一直是眾多教育工作者探求的重要課題。當前的幼兒園生態教學究竟是否符合幼兒園課堂教學變革,實施生態教學是否具有可行性,這都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話題。
一、幼兒園生態化教育的內涵
生態化教學是以生態學為原理的理論依據,強調教學活動應當立足生態范式,以不破壞整體共生、自然和諧和動態平衡的生態特征為終極教學目標。幼兒如同一張白紙,學前教育對于幼兒今后成長和發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開展幼兒教育工作,應以學生為中心,使幼兒在自然和諧的園區中茁壯成長。
二、幼兒園生態化教育活動實施現狀
1.過程模式課程設計,關注幼兒發展
幼兒園生態化教育重要體現之一就是過程模式的課程設計應用,這一課程設計規避了以往目標模式的束縛性和規避性較強這一問題,過程模式通過更加自由和開放的課程設計進一步關注到幼兒發展需要。
在以往的幼兒園課程設計中,我們主要采取目標模式,強調制定統一課程目標,并根據課程目標來選擇課程內容、組織教學活動、展開教學評價。目標模式關注教學結果是否達到預期,以教學活動實施之后學生表現出的具體行為作為評價依據。在目標模式具體實施過程當中,教師對幼兒活動表現出了較強的控制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束縛了兒童的進一步發展。
長期的目標模式課程設計在教學實踐中逐漸暴露出問題,為進一步優化幼兒園課程設計,過程模式開始被引入教育活動課程設計之中。過程模式的課程設計反對課程目標對于教學結果的規定,轉而根據兒童學習的具體狀況來安排教學內容、學習進度和教學方法。這一課程設計雖然也涉及對課程目標的討論,但是我們并不將教學結果作為唯一衡量指標,而是注重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幼兒及其周圍環境是否達到統一性、整體性、共生性和動態平衡性。教育要求、幼兒實際學習狀況和教師的教育機制等因素之間的關系在目標模式中受到廣泛關注。
2.教學內容適應生態,表現出豐富性
幼兒園生態教育活動的第二個體現在于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整合性和滲透性。為了進一步貫徹生態教育理念,我們開始以幼兒實際的需要和興趣點作為課程開發依據。教師在《幼兒園教育指南》的指導下,根據本班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制訂一日活動計劃。
依據生態化教學內容設計要求,游戲被普遍應用到幼兒教育活動之中。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用游戲的方法實施教育活動不僅順應了兒童的發展,同時也契合學校教育對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的要求,值得推崇。
3.教?W評價趨于生態化,評價可彈性化
幼兒園生態教育活動的另一重要體現在于教學評價的生態化和彈性化,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和教學結束之后的他人評價以及教師自我評價構成的評價體系使得教學活動設計更趨品質化。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教學評價對于提高教育質量、優化教育形態具有戰略意義。生態化和彈性化教學評價旨在進一步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活動實施過程的生態化,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幼兒參與教育活動、與教研組其他教師積極交流教育經驗,才能在教學活動中獲得優異評價。在實施生態化和彈性化教學評價過程中,他評對教師的影響是巨大的。教研組其他教師和作為受教育者本身的幼兒對教師展開的評價更具客觀性和公正性,因為只有幼兒自己體會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是否意義,而其他教研組教師能從另一高度對教師實施的課堂活動予以指正。
與此同時,生態化和彈性化教學評價將教師自評納入評價體系,這是對幼兒園教育評價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教師根據自己預設的活動目標對教學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以審視預期目標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教學活動參與過程中幼兒的情緒情感如何變化、幼兒的參與度如何、幼兒對哪些活動表現出興趣等教學信息的獲取都可以幫助教師為下一步教學活動的實施提供依據,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在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態化現狀進行剖析的過程中我們充分肯定了當前生態教育取得的可喜成績,但“每一枚硬幣都有正反兩面”在關注生態教育實施取得的發展的同時,我們不能因為取得的一點小成績沾沾自喜,也要正視當前幼兒生態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不足之處。如何規避生態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依舊需要眾位幼兒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討。
參考文獻:
[1]劉云艷.幼兒園教學藝術[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沈龍明.課堂教學藝術斷想錄[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態現狀剖析】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態現狀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