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韻律活動”及其發展研究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很好聽的BBS用戶名字
【摘 要】韻律活動是幼兒園經常開展的一項活動,教師對其發展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究。該項活動是幼兒跟隨
音樂進行的一種身體藝術展現,其主要意義在于培養學生幼兒的節奏感,幫助其動作更具協調性,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因此,本文針對幼兒園“韻律活動”及其發展做出了進一步探究,對活動的具體措施以及發展給予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幼兒園;韻律活動;發展研究
韻律活動在幼兒園的
音樂工作當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通常為指導幼兒在音樂當中進行身體藝術的活動展現。在活動當中,音樂是活動的重要因素,做動作是不能缺少環節。在幼兒園的日常活動當中,實施韻律活動可以有效對幼兒的情緒進行調節,使其動作的發展更具協調性,借助身體進行的相關動作,將音樂的內容進行展現,以便對幼兒的想象空間以及創造能力進行培養。該項活動屬于一種藝術,所以在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去感受藝術的美,喚起幼兒對美進行展現的情趣,提升審美的能力。
一、創設良好的情境,構成良性互??
在活動中,對于情境的創設會具有非常強的感染力。所以,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非常有必要。通過大量的教學已經有力的說明了,創設的環境要與音樂和諧并且統一,讓音樂與環境能夠充分的融為一體,有益于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音樂思維,對音樂當中存在的美能夠有更深的感受。如果創設的情境非日常優美,充滿了童趣,幼兒會加愿意積極主動的融入到活動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對活動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鵝媽媽帶小鵝》為主題進行韻律活動,通過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經驗使幼兒能根據樂曲的旋律自然而然的參與進來,并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大膽地表現,整個活動以有趣、生動的情景式串聯而成[1]。首先,教師要引導幼兒回憶和思考鵝是怎么走路的,幼兒會回答翅膀放兩側、伸長脖子、尾巴搖啊搖慢慢走。幼兒在回答問題的同時都很自然地配以相應的動作,這時,教師可以出示掛圖,并且擺上一些植物和小動物的模型,創設美好的情境。在掛圖中,鵝媽媽帶著小鵝在池塘里快樂地游著,有的在洗臉,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在比賽游泳,同時播放歡快的音樂,讓幼兒中音樂中感受快樂的氛圍。這樣教師可以接著提問幼兒,鵝是怎樣洗臉的,幼兒通過圖片會了解到,鵝在洗臉的時候會把頭伸請水里,用翅膀洗臉,這時在引導幼兒在音樂當中,模仿鵝洗臉的動作。在這一階段的活動當中會,要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大膽、愉快的創編各種動作,如:洗臉、走路、梳理羽毛等,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教師及時鼓勵孩子并給予充分肯定。根據幼兒創編的動作,教師可以靈活自如的組織律動活動。這樣,教師便可以將幼兒的動作與音樂進行匹配,隨著教師學習律動。教師要不斷的創設情境:瞧,太陽公公出來啦!鵝寶寶們,跟著媽媽到池塘去游泳吧!幼兒便會模仿鵝的動作隨著音樂律動,幼兒在進行律動時,加入了自己創編的動作,不同的“洗臉”“梳理羽毛”等,展開了想象力,慢慢便會有節奏的進行律動,對活動更加有興趣。
二、引導幼兒認真進行觀察,充分展示自我感受
從幼兒進行全面培養的層面來說,從小便對幼兒進行觀察力的培養,對之后的生活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作用[2]。并且,在進行韻律活動當中,良好的觀察力是進行創編韻律的基礎,所以教師要對幼兒的觀察力給予有效的培養,以便幼兒能夠多積累一些創造素材。有些教師和家長,害怕幼兒在室外活動發生一些以外,便只讓幼兒在室內活動,這樣在幼兒的眼中會缺少很多畫面,不易于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發展。在活動當中,教師一定要多引導對周圍進行觀察,用心體驗,以便能夠使用合理的表情,將韻律活動當中的情感表達出來。
例如:《小兔子的一天》為主題進行韻律活動。在活動進行之前,要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可以應用多媒體播放小兔子活動的視頻,引導幼兒對小兔子的舉止活動細致進行觀察,除了知道小兔子有什么外在的特征時,也要觀察小兔子吃飯時候的樣子,活動時候的樣子,發現敵人時候的樣子。這樣幼兒便會知道兔子除了有長長的耳朵,還有前腿短后腿長的特征,在走路的時候會一蹦一蹦的,并且會站起來看看四周,非常機警的查看周圍。這樣,充分的引導幼兒進行觀察之后,再指導創編律動,幼兒會很好的結合自己對小兔子的觀察,將小兔子所具有的不同特征與自己的表演進行結合。有些幼兒會模仿小兔子觀察周圍的樣子,有些幼兒會模仿兔子吃東西的樣子。幼兒所展現出來的動作十分可愛,對兔子的模仿非常細致,這樣的韻律活動便會非常成功。通過,引導幼兒對事物進行觀察,可以有效改變之前幼兒在活動中,一說到模仿小兔子便齊刷刷的把倆根手指頭舉到頭頂,模仿兔子一跳一跳走路的現象,摒棄了固定模版的教學模式,小狗不在只會耷拉耳朵汪汪叫、小貓不在只會捋捋胡子喵喵叫,幼兒在活動中,借助對其觀察力的培養,提升了學習的各項能力。
三、尊重幼兒的想法,激勵創造的能力
在韻律活動當中,除了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指導之外,還要充分的尊重幼兒的想法,以便對幼兒的創新能力給予培養[3]。例如:《快樂的小熊貓》為主題進行韻律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幼兒針對小熊貓在草地當中玩耍進行動作創編,幼兒可以根據自己在動物園和電視上所掌握的情況,創編出很多的動作:小熊貓在地上打滾、互相打鬧、摘竹子等。同時,教師要對幼兒進行提問,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動作,幼兒便會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教師一定要尊重幼兒的想法,如果幼兒的表達有錯誤,教師不要職責,要適當的進行引導。幼兒在自己的理解上創編了一系列動作,豐富了活動的內容,鍛煉了創新的能力,使活動的開展更加有意義。
四、結束語
總之,在韻律活動當中,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情境,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逐步對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進行培養,并且要充分尊重幼兒的想法,發掘幼兒的潛力,對幼兒進行全面的培養,促進幼兒全面綜合的發展。
作者簡介:張騰(1984-),女,云南省昆明市人,民 族:白 職稱:助教,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前教育。
參考文獻:
[1]吳巍瑩.幼兒園“韻律活動”概念的歷史發展與精確化[J].學前教育研究,2011,02:8-11.
[2]張春萍. 激趣?激情?激創――幼兒園韻律活動教學實踐與思考[J]. 科技信息,2013,11:326+374.
【幼兒園“韻律活動”及其發展研究】相關文章:
• 淺析幼兒園體驗式教學策略
• 幼兒園音樂教學存在的幾點問題
•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兒歌彈唱能力培養
• 三種文化中的幼兒園
• 幼兒園的環保教育思考
• 新課改背景下幼兒園的教學管理
• 感恩節去幼兒園
• 淺析在幼兒園進行“三生教育”
• 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及對策
• 社區教育,從幼兒園教師開始
• 基于環境融入的幼兒園建筑設計研究
• 幼兒園課程中民間游戲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