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都非常強調藝術對培養幼兒創新學習能力的價值,認為幼兒藝術活動是創新潛能的最佳載體,它為幼兒創新學習的發展提供了自由廣闊的空間。美術活動對于幼兒來講既是學習,也是一種思維創造的實踐活動,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于它引發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展現幼兒的內心世界,奏出創新的主旋律,可以練習幼兒的目力和手力,因此,利用美術活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是一個有效途徑。
在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中,一位幼兒在畫海,故意在上面涂黑了一塊。這是一位很調皮的孩子。當時他的父母也在場,母親立即批評了他:“好好的一幅畫,干嗎要弄得亂七八糟!”但筆者制止了家長的訓斥,并和藹的問孩子:“你是想畫海水被污染的樣子嗎?”孩子搖搖頭,父親又忍不住道:“這想法倒是挺好的。”就示意孩子將黑色拉均勻,以達到“污染”的效果。這時筆者又一次制止了他,并鼓勵孩子說出這樣畫的原因。孩子的眼睛霎時亮亮的:“剛才有一只烏賊放了一肚子黑水逃走了。”多好的想法!
現在的家長和教師都認識到培養幼兒創新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美術活動中一味的要求幼兒去“創新”,或是把幼兒引導向成人事先設定好的模式中,結果我們會發現幼兒在園和在家畫出思維水平差異懸殊的畫來,這種對幼兒創作的過多干預,過高的要求及對作品完美的愿望往往妨礙了幼兒去創新自己的圖式,妨礙了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創造是屬于每一個幼兒,而不是少數幼兒的專利。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就是要承認每一個孩子都是有與眾不同的天資,創造力不是極少數幼兒的特異天賦,而是許多人共同的能力。我們應該給你每個幼兒創新的機會,挖掘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創新潛力,教師要善于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和充滿情感色彩的審美環境,用啟發性和藝術化的語言,讓幼兒充份發揮主體性去進行大膽的創作。
1 注重創新過程,淡化創新結果
幼兒創造的過程性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培養幼兒的創造精神重在過程的價值,在過程中讓幼兒充滿興趣,積極、主動發展,而不在于幼兒創造的結果;二是指幼兒創造精神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好的。我們應當抓住一切機會對幼兒進行創造精神的培養,而不能搞短期培訓。“不論勝敗論英雄”這種環境氣氛對于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是十分重要的。創新不像成人的創新那樣強調一種社會的價值,它更多地關注過程,而要在創造過程中讓幼兒充滿興趣、積極、主動發展,教師要善于不斷提出疑問。當某幼兒經常選擇綠色來畫水草時,教師可以提問:“水草都是綠色的嗎?”當幼兒選用褐色和藍色畫時,教師可以再提問:“其他顏色可不可以用來畫水草呢?”當幼兒用彩色畫水草時,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哪些顏色融合在一起,組合起來更像水草呢?”教師的提問可以幫助幼兒考慮改變貫有的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
2 培養創新精神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幫助幼兒建立求新、求變的創作思路。首先,應提倡幼兒創新,使作品不同于以前的創作,不滿足于自己掌握的方法;其次,要把創新具體化、明確化,如方變圓、對稱變不對稱、黃變紅等。如有一天一個小朋友拿了一幅亂七八糟,攪在一起的線條讓筆者看,說是“小鳥的家”,筆者實在看不出,便向他“請教”,他得意的說:“小鳥在殼里怎么也出不來,用炸彈一炸就這樣了。”筆者當即表揚了他奇妙的構思,并鼓勵他發明更好的方法,讓小鳥能輕松、安全地出殼,不要讓小鳥媽媽傷心。(心理學家榮格曾說過:“若沒有胡思亂想,就沒有創造性的成就出現。”)還有一次筆者用兩個活動圈演示了用不同方位、組合表現雞的不同形態,小朋友畫出了各種姿態的小雞,很有成就感。幼兒通過自己的創作表現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帶來的驚喜和成就感便成為幼兒繼續進行創造的動力。
幼兒的創造相對自身的生活經驗是前所未有的、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獨特性。我們不應隨便否定幼兒的創新表現,但也不能為培養幼兒“標新立異”的創造力走上另一個極端,片面追求求異思維,不能把求異思維上升為唯一的目的,要求幼兒什么都做到“和別人不一樣”。有時幼兒為了與別人不一樣,會脫離活動的內容、對象而隨意回答。這就使創新偏離了原先的軌道,使幼兒為了表現自己的獨特性而忽視了集體性。
幼兒的美術創造是個性化的,其中有許多值得幼兒互相學習借鑒的成分。教師應及時介紹幼兒有創新的表現,引導幼兒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想象和創造。在幼兒完成作品后,教師應把幼兒的作品全部拿出來展覽,引導幼兒既樂于觀賞那些技能高、創造性強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發現其中的優點。讓幼兒既能大膽表現自己,同時又懂得去尊重別人,懂得思考、傾聽別人的觀點。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創造教育、操作教育,尤其是以培養學前兒童創造能力為核心的教育。每個兒童都有美術創作的潛能,在兒童的美術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成人看來可笑又可愛的形象,這些都是兒童從自身經驗出發,經過大膽想象而創造出來的。所以兒童美術活動關注的不是結果;它關注對幼兒發展的價值,而不是對社會的價值。幼兒創新中的“新”是相對幼兒自身而言而不是相對社會而言。張揚創新的個別性、尊重創新的集體性。幼兒的創新雖不像成人的創新擁有多么大的社會價值,但它的存在對幼兒的成長貢獻極大。在幼兒喜聞樂見的美術活動中唱好創新這一主旋律,將會充分實現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使他們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沈德立.發展與教育心理學[M].遼寧大學出版社.
[2]袁愛玲.學前創造教育課程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曹蕾(1989-),女,江蘇昆山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教育。
【幼兒園美術活動與創新探討】相關文章:
• 關于幼兒園文化建設的理念與路徑分析
• 怎樣辦成社會滿意的幼兒園
• 論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創編
• 幼兒園見習的任務
• 《勞動合同法》與幼兒園人力資源管理
• 幼兒園班級靈活管理
• 公立幼兒園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 日本:幼兒園不務“正”業
• 淺談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必要性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實踐
• 怎樣和幼兒園孩子“談錢”
• 幼兒園陽光體育游戲創新玩法及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