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齡教育就是將年齡在3~6歲的學前兒童編排在一個班級里學習、生活、游戲或共同開展某種活動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混齡的概念最早由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并加以指導,使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混齡教育正是創設更多的機會讓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相互交往,學習與人交往,學會關心、理解、分享、輪流、合作,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快樂的情緒和自信心,為形成積極健康的個性奠定基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地發展。
一、 混齡教育環境的創設
在混齡教育中,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個活動場所共同活動,猶如一家有好幾個寶寶,大家友好相處,因此環境的創設應滿足于不同年齡孩子的游戲、生活與學習的需要以及幼兒互動交往的需要,它更類似于家庭,是一種家庭式的環境。《綱要》中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
首先,因地制宜進行活動室的布局。我們將大班與托班幼兒安排在一起,共同使用一個盥洗室、餐廳和午睡室,這樣可以讓不同年齡的幼兒一起進餐、入廁、盥洗和午睡。在活動中我們發現小年齡的孩子不宜經常變換環境,最好在熟悉的環境中活動。
其次,我們在幼兒園中特設了一個活動室為混齡兒童專門活動的場所,在活動室中提供了高矮不同的椅子、玩具櫥,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在混齡活動室的墻面布置上我們將結對孩子們的作品布置在一起,例如,幼兒的美術作品,幼兒共同探索活動的記錄表,參與收集的圖片資料,共同參與活動的照片等。
在混齡活動室中我們設置了5個區域,其中有娃娃家、生活區、美工區、閱讀區、探索區。每個區域都有不同的標識,一方面便于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另一方面便于幼兒收拾與整理活動材料。如實物圖―簡圖―數字―文字。
在每個活動區的周圍我們常常利用圖譜、流程圖進行規則暗示、操作方法、玩法的暗示,提供多層次的材料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需要。例如,在美工區的剪紙活動,由隨意剪―剪紙線―剪弧線―剪對稱的圖案―剪連續紋樣。在玩具的選擇上還著重考慮材料的多功能性,以便各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創造性使用,創造幼兒之間互動學習的機會。
二、 從幼兒一日活動出發,尋找適宜混齡活動的環節
在落實混齡教育時,我們需要找到實施的途徑與組織活動的最佳形式。所以我們首先從一日活動的組織形式上進行了嘗試,通過分析活動中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們的發展與活動情況來確定活動的形式與時間段。
經過觀察我們發現在日常生活環節中,異齡之間的互動格外明顯,通過“大對小”的生活照料,“一對一”、甚至“幾對一”的照料緩解了孩子的焦慮,解決了幼兒需要解決的問題,對獨生子女自理能力和社會性行為的發展極為有利。
在游戲活動中,因為同齡之間的游戲技能相當,對事物能產生共同的理解和體驗,容易形成共同游戲的傾向。因此在混齡游戲活動中異齡之間的互動減少,大年齡與小年齡的孩子常常玩不到一起去,年齡之間差異大的,還屈從于年幼一方,年齡差別不大的參與活動后往往會將年齡小的棄之不顧。如果讓他們自由結伴的話,他們往往傾向于同齡玩伴,如果提出混齡的教育要求――年齡差異大的,年長一方往往會照顧年幼的一方,有時會支配年幼的一方,這時年幼的一方獲得的發展相對多于年長一方,但混齡游戲可以促進幼兒一些新的社會性行為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如游戲的組織能力、協調計劃能力、自主性、責任心、自信心等。
在戶外活動及其他領域的小型分散的活動中,大年齡段的孩子為小年齡段的孩子提供了模仿的機會。這些模仿也使我們看到了孩子的發展潛能。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由于孩子們的發展目標具有明顯的年齡階段的特點,我們提出的教育目標很難滿足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因此,我們認為不是任何活動都能進行集體混齡教育的,只有極小部分內容是適宜的。如體育游戲“鉆山洞”,其中社會性活動占有優勢。
三、 混齡教育活動的具體操作
1. 大帶小指導式
在主題教學活動中,不同年齡的幼兒按照自己的已有知識、經驗與背景,展開不同層次的認知、操作與傾聽進而獲得知識,通常大齡孩子指導帶動小齡孩子,從而擴大信息量和獲得某些概念。
如大班與托班的混齡主題活動《我是哥哥姐姐》,這個主題活動中的活動有大鞋子、小鞋子、玩皮球、吹泡泡、會唱歌的瓶寶寶、好朋友等活動。在這個主題活動中減輕了托兒的入園分離焦慮。讓孩子在混齡環境中感受“哥哥姐姐”給與的愛與撫慰,體驗孩子世界的快樂,轉移對親人的依戀,從而喜歡同伴,喜歡幼兒園。
在主題活動的實施中,我們經常運用小組的形式進行,在組織分組活動中需要我們充分考慮到為同齡兒童之間在探索時提供合作與互補的機會,讓幼兒能夠帶著某一學習問題進行商量討論。
另外,通過大帶小的影響與幫助,我們在生活中發現小年齡段的幼兒可以通過觀察模仿、求助,使自我服務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培養了大年齡兒童的責任感。如穿脫衣褲、疊被子、漱口、洗手、搽香等。
2. 大小平行互助式
通過設置角色區、生活區、美工區、閱讀區、探索區等活動區進行,除專門的活動室外我們每個班級設置一個混齡活動區域。區域中的活動內容有些需要互動合作,有些可以獨自進行,提供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供幼兒選擇。如在語言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將閱讀的內容改編成語言游戲,通過游戲輕松、自然的氛圍調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例如,幼兒在與弟弟妹妹閱讀完《動物園》這本圖書后,孩子們認識了許多動物,為了調動他們的興趣,在地墊上貼上小動物(小鳥、小貓、小魚、烏龜、小兔等)的卡片,小動物圖片一大一小,暗示大的是哥哥姐姐,小的是弟弟妹妹,引導大孩子帶著弟弟妹妹一起玩,一邊模仿小動物的動作一邊練習說圖書中的“XX會XX,我也會XX”的句式,(如:小鳥會飛我也會飛……),還鼓勵年齡大的幼兒大膽想象,創編出書中沒有出現的小動物會干什么。然后帶弟弟妹妹邊說邊玩游戲,幼兒非常喜歡,都爭著要看這本書,極大提高了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再如在娃娃家游戲中有時小年齡的孩子扮演弟弟或妹妹,有時又扮演娃娃,為游戲賦予了更為真實的情節。在美工區中大的孩子往往會教小的孩子一些技能要求,這時小年齡的孩子十分愿意學習,他們從大齡幼兒的身上獲得了更多的成長經驗。
在自由活動的時間段,我們提供一些玩教具,這時的大帶小活動呈現出更加自由的趨勢,給了大年齡段孩子更加自主的空間。雖然在玩的過程中他們處于領導地位,小年齡的孩子屬于從屬地位,但玩的時候小年齡的孩子喜歡跟在大年齡的后面,和他們一起玩,從而呈現出一定的家庭氛圍,其樂融融。有時帶著小的玩民間游戲,有時玩玩具,有時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有時會進行觀察活動。一般幼兒的結對的相對固定。
(作者單位:南京市沿河幼兒園)
【幼兒園混齡教育的實施】相關文章:
• 點評南京前線幼兒園一組兒童畫
• 談幼兒園結構游戲活動的開展
• 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
• 幼兒園特色課程的深圳樣例
• 幼兒教育啟迪智慧的有效策略
• 探究幼兒園教學藝術
•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的直觀教學
• 防止幼兒園小學化傾向之我見
• 談新理念下幼兒園教育活動
• 以人為本理念下幼兒園管理工作初探
• 做一名合格的幼兒園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