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成人免费观看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的视频黄页-成人免费高清视频-成人免费福利片在线观看

欄目分類

小編推薦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幼教論文 > 其他論文

一個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札記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ㄣ彯逸尐蘇
【www.888bfw.com - 幼兒園其他論文】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多云   內容:老師,你獎給我一個五角星吧!   今天是小班剪紙手工活動,活動結束時,孩子們看著地上狼籍的紙屑,都主動地揀了起來,有的趴在地上揀,有的彎著腰揀,有的甚至鉆到了桌子底下去揀……看著孩子們忙的不亦樂乎,我想我們班的環保教育真不錯。寧寧是其中揀得最早,也是最帶勁的一個,他的方法還和人家不一樣,一只手拿著籃子,一只手揀了就及時放到籃子里,還把小朋友忘記在桌子上的剪刀收了起來,不一會,就揀了許多的紙屑,還及時地把剪刀放好,把紙屑倒進了垃圾筒。做完這一切,他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我今天揀了很多的紙屑,你獎給我一個五角星吧!”
  原來寧寧主動地勞動是為了得到老師的獎勵,我心頭一冷,孩子們從小就有這樣的功利思想。
  于是等孩子收拾完畢,我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談話,我說:“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小四班是我們另一個家,在這個家里,每天姚阿姨每天給我們打掃屋子,她又要掃地、拖地、擦窗戶、洗碗、疊被子、擦桌椅,辛苦嗎?”孩子們點點頭。我接著說:“既然小四班是我們大家的家,為什么要姚阿姨一個人收拾,小朋友應不應該也來勞動,也來關心我們的家呀?”小朋友都異口同聲地說:“應該。”有的甚至還說:“我也會拖地的,我也會擦桌子的……”我又說:“好,下次老師來看看我們小朋友哪個最會關心我們的新家?”
  談話過后,我問寧寧:“你還想要一個五角星嗎?”寧寧搖搖頭說:“老師,我不要了,這是我應該做的。小朋友都揀了紙屑,都要五角星的話,老師不夠發的。”聽著孩子懂事又天真的話語,我忍不住笑了。過后,我在班準備了一些抹布,孩子們每天早上會主動地拿抹布擦教室里的櫥柜,中午飯后主動地去擦桌子,有些孩子下午起床時,會主動地疊好毛巾被,平時活動過后會主動地整理好玩具,擺放到位……孩子們都為這個“家”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染著同伴,也感動著老師。最后家長也感動了,好多家長都來反映這些日子,孩子在家好象變勤快了!
  其實,幼兒“討”獎勵標記的現象在班級里時有發生,作為教師應該給予滿足還是拒絕,就要看里面蘊藏的教育價值,特別在拒絕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孩子的積極性。幼兒期孩子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他們認為只要自己做對事情了就想得到他人的鼓勵和肯定,一方面這是積極的表現,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形成和諧的個性和正確的價值觀。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晴
  內容:讓規則的棱角模糊些。
  又到午睡的時間了,我請餐后看圖書的幼兒把書合起來,并放回到書架上。孩子們的動作都挺快,可看著書架上擺放狼籍的書,我又一次皺起了眉,怎么老說不改呢,每次都放得這么亂:有的書橫著、有的書沒有翻到封面、有的書反著……
  我想:這樣的看書習慣可應該想個辦法矯正。平時的簡單要求作用不大,有沒有更適合于小班孩子的方法呢?我立刻捂著眼睛,裝作很傷心的樣子對小朋友說:“我看不見了!我看不見了!”孩子們都被我的聲音吸引了,立刻問我:“老師,什么看不見了?”我說:“不是老師看不見了,是書娃娃看不見了!”孩子們都顯得很好奇,一臉疑惑的樣子。于是我就學著書娃娃的口吻說:“我是書娃娃,小朋友放書的時候有的把我的臉藏在了書里面,有的把我的臉朝里放,反正我就是看不見神氣的小朋友了,請你們幫幫我好嗎?”孩子們都學著我皺起了眉頭,好像很難過的樣子。“你們愿意幫助書娃娃嗎?”孩子們都響亮地回答:“愿意!”“那書娃娃的臉在哪里呢?”我從引導孩子認識書的封面入手,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合書動作,孩子們一下都找到了書娃娃的臉,原來書的封面紙要厚一點,還有幾個特別大的字。“怎樣讓書娃娃放回去了能看見我們小朋友呢?”孩子們一下就明白了應該讓書的封面朝外并放正。重新讓幼兒放書的時候,情況一下就好轉了,為了讓書娃娃都能看得見外面,孩子們都把書放得非常整齊,不再橫七豎八了。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班的書架上每天都是整整齊齊的,讓人看了真舒服,同時也可以感覺到孩子們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
  對小班幼兒提出常規要求,應該更加體現“泛靈”的思想、“移情”的感受,讓規則再柔和一些,我想一定會更易于幼兒理解、接受和遵守的。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晴
  內容:“你已經不是冠軍了!”
  今天聽了一位上海來的特級教師的公開課,她課上的那句“你已經不是冠軍了,加油啊!”,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對照“你真棒!”和“你已經不是冠軍了,加油啊!”這兩句話,我陷入了反思中。“你真棒!”表面上看,給每個孩子以肯定,但真正激發孩子再次去嘗試探索的精神卻很少,而“你已經不是冠軍了,加油啊!”這句話雖然每次只表揚一個孩子,使更多的孩子失去冠軍,但是激發了更多孩子探索的興趣,還暗示孩子,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還是有希望超過別人、爭取到冠軍的。這時不難發現,后者更容易激發人的潛能,激發人競爭的心理,激發人的斗志,他的學習潛力也會不斷發掘。
  每個人在生活中未必都能得到“你真棒!”這樣的夸獎,如果小的時候聽慣了這樣的表揚,今后受到批評又怎樣能夠承受。而“你已經不是冠軍了,加油啊!”這句話更符合現實社會的需要,更具有時代感,在現實生活中,冠軍(勝利者)永遠只是少數,但是關鍵的是人如何面對失敗而不氣餒,爭取取得成功。
  人人都可能是冠軍,人人都隨時會被新的冠軍淘汰,這是多么殘酷的事情,又是多么令人興奮的游戲規則。作為教育工作者,怎樣的評價觀更有利于孩子更有潛力地成長呢?評價是要追求公平,但是怎樣的公平更有利于孩子學習潛力的發揮呢?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也是值得我們嘗試的。我想,只有善于把激勵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給每一個學生,真正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學生才會有積極的參與意識,才能主動地投入探索,學生的才能、個性才會得到充分的展示、發揮和發展。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晴
  內容:蠶寶寶到哪里去了?
  又到了喝牛奶的時間了,今天先喝完的幾個孩子自發地走到原來放蠶寶寶的鞋盒子跟前,打開一看,孩子們都驚訝了,蠶寶寶到哪里去來證實(其實蠶寶寶已經結繭,被老師拿到了高高的櫥柜上)。于是,孩子們自發地聊起了這個話題,胖胖說:“蠶寶寶晚上一定被大灰狼吃了。”小杰說:“蠶寶寶一定被老鼠咬走了”……孩子的猜想充滿童趣,我在一旁聽著都忍俊不禁了,接下來是一個教學活動。聽著孩子們帶勁的話題,我想,如果打斷孩子的話題,按照已定教學計劃進行的話,一來孩子的興趣得不到滿足,二來原定的活動也不會有良好的效果。權衡一下,還是應該先滿足幼兒當前的興趣和需要比較重要。
  孩子們喝完了牛奶,我延續了孩子的疑問:“蠶寶寶到底到哪里去 了呢?”孩子們說出了很多可能,對于“蠶寶寶被大老虎吃掉”的回答,我引導孩子們進行了爭議:“這可能會是真的嗎?”經過孩子的爭議,大家都否定了這樣的答案。那蠶寶寶到底到哪里去了呢?我在幼兒猜測盡各種可能后,告訴大家:“蠶寶寶給自己做了新房子,住在那里,你們看,老師把它們拿出來了。”于是我把蠶繭放在投影儀里,以便讓幼兒看得更加清楚,并引導幼兒討論:“蠶繭里會變出什么呢?”玲玲可能以前見過,她急著告訴我:“會飛出小蝴蝶來的。”我及時糾正了孩子的說法:“對呀,和蝴蝶一樣有翅膀,但那是蠶蛾。”孩子們都非常興奮,于是,我又給孩子講了蠶寶寶一生的故事。孩子們聽得可認真了,那專注勁超過了以往的活動。
  蠶寶寶到哪里去了?我很慶幸,我及時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和疑問點,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作為幼兒園老師,需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對靈敏的耳朵,才能捕捉到幼兒更多的興趣點和興奮點。
  
  200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多云
  內容:在“自由”與“禁止”間尋求平衡
  反觀本周的工作所寫的四個案例,我發現對“規則”關注地比較多,于是對此進行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教育必須使“求樂”和“求實”達到和諧,也就是在自由與禁止之間選擇一條“中庸”之道。最理想的教育不是掏“求樂”和“求實”之間的沖突,而是淡化這種沖突,以達到和諧的境界。
  1.在自由中產生禁止,讓禁止變得更人性些。
  幼兒園的規則是為了幼兒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當一個規則不經過幼兒體驗直接給予幼兒,幼兒的接受會比較被動,遵守情況也會不盡人意。例如:天氣逐漸變熱了,下午戶外活動過后,起先門庭冷落的茶桶邊變得門庭若市了,一些先回教室的幼兒紛紛來到茶桶邊,搶著倒水,甚至發生爭執。看到這樣的現象,我沒有制止,等熱鬧過后,我和孩子們討論起了這個問題,很多幼兒都吐出了自己的不滿。于是我又問幼兒,怎樣才能有序又文明地喝水呢?起先我只想到先讓幼兒輪流喝水,再吃點心,沒想到孩子的辦法更好:“我們回到教室后大家不要先去喝水,等到老師輪流請洗手的時候去倒水喝!”多好的辦法啊,既節約了時間,又維護了原來的秩序。這樣的規則更易于被幼兒主動接受,也會執行得更好。禁止產生的前提是影響了自由的正常進行,否則就不需要禁止,幼兒園的規則應盡量簡化,因此,怎樣的保底規則更適合于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呢?我們老師應該針對班級孩子的特點和年齡特征分別制定。
  規則的落實和維持是一個長抓不懈的過程,怎樣做到更藝術化、人性化呢?輔助運用游戲化的語言、兒歌音樂、圖示等提示,將使規則更易于幼兒接受,也會維持得更好。
  方法示例1:在脫衣睡覺的環節中,我會利用音樂教育幼兒把握好時間,例如在第一首音樂時應脫下衣服,第二首音樂時應疊好衣服并睡下,第三首音樂時應蓋好被子并閉上眼睛,這不僅改變了教師反復用語言催促的現象,同時又制造了良好的午睡氛圍。
  方法示例2:在午睡時,孩子們總是把脫下來的鞋子放得亂七八糟,任憑老師提醒,效果還是不盡人意。后來,我們就在小床邊的地上貼了小腳印,每天提醒孩子把脫下來的小鞋子也放在“小床”上休息,效果還出奇的好。
  方法示例3:飯后漱口、擦嘴是小班較難組織的環節,因為這段時間拉得長,保教老師都在組織幼兒午飯和飯后活動,無暇看護指導。我們就給班級中做得好的幼兒拍攝了一組照片,把這一環節分成了幾個要點,特別是先倒涼開水、漱口、打開毛巾、擦的部位等,使幼兒一目了然,很快掌握了要領,學會了獨立地照顧自己,同時也發揮了同伴榜樣的作用。
  2.在禁止中釋放自由,讓自由變得更多元些。
  幼兒園在活動中有很多的規則制約,有些約定俗成的禁止和習慣不知不覺中對幼兒的發展造成了阻礙。幼兒園的孩子畢竟還小,快樂應該是他們生活學習的主旋律,還不應該、也不適合被許多框框。那怎樣在禁止中釋放自由,以符合幼兒的“求樂”思想,給予幼兒更多的自主呢?我們可以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上下工夫。
  現象描述1:在來園活動中,走進幼兒園,只能看見孩子們在玩桌面游戲。我們對活動進行了改革,孩子們可以選擇天氣報告、自然角管理、桌椅擦洗、整理抽屜等,操作游戲內容也不局限于桌面,孩子可以選擇坐、站、跪、地面坐等形式進行活動,既有重點練習的項目,又有豐富的自主選擇的范圍。
  現象描述2:在點心環節中,孩子們總是輪流洗手、統一點心,吃得快的或先吃完的等待時間很長。我們就把點心活動與區域活動結合起來,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選擇先吃或先操作,這樣不僅減少了等待時間,幼兒也能自主地學到更多自己想學的內容,同時還培養了幼兒自主管理時間的能力。
  現象描述3:戶外活動中,幼兒都要統一按老師規定的項目進行練習,當然這也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幼兒排隊等待的時間很長。于是我們對戶外活動的組織形式也進行了改革,分為必修和選修,孩子們完成了必修的動作技能練習,就可以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進行分散自由結伴玩耍,受到了幼兒的歡迎。
  在禁止中釋放了自由,孩子活動變得更加自主了,他們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改變了以往等待老師安排或分配的被動現象,學習和生活變得更加主動積極了,孩子的個性也變得更加和諧了。我們認為“自由”與“禁止”間平衡點直接影響著幼兒個性的和諧發展,在“自由”與“禁止”間尋求平衡,能讓幼兒的個性變得更加和諧,讓我們的孩子既有自信奔放的個性,又有紳士淑女的涵養。
  
  點評:在反思與行動中成長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在反思與行動的過程中與實現的。反思是形而上的反思,行動是形而下的行動。其實這種反思與行動本身就是哲學范疇的一種外化和表現,是一種兒童教育哲學精神的一種體現。源于現實的反思以及回歸現實的行動,不僅有效地提升著教師對教育活動中各種顯性行為與隱性規則制度的理解,而且促使教師去改變和調整一些她認為不合理的司空見慣的行為與活動以及背后的有些規則,從而使各種活動的開展和行進朝著有利于孩子成長與發展的方向前進。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成長得以實現與達成,盡管有些時候教師還難以從根本上完全意識到。但事實上教師的反思與行動本身就是一種教師專業成長的標識,也是教師教學活動趨于合目的與和規律的一種體現,更是幼兒教育質量提高的一種表現。

【一個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札記】相關文章:

• 幼兒園后勤管理

• 幼兒園的環保教育思考

• 淺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 淺談幼兒園保育工作

• 發展幼兒核心素養的途徑初探

• 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與對策

• 芻議幼兒園學前創造教育課程目標

• 學前教育碩士研究生應對幼兒園突發事件能力研究

• 幼兒園理想課堂之我見

• 美國Gretchen’s house幼兒園

• 幼兒園圖書管理現狀及解決對策

• 難忘的幼兒園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