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美啊!就像進入了童話王國一般。”看到美的景物時,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發出這樣的感嘆,這也許因為在潛意識中,我們就把美和童話畫上了等號。而得到大多數人認同的潛意識又應該是源自于童年時接觸到的童話故事留下的美好而又深刻的烙印吧。其實細細想來,又何嘗不是呢?在童話中,我們會遇到美麗的公主、仙女,會看見美輪美奐的城堡、森林,會發生美妙的奇遇、歷險,會收獲美好的友情、愛情。在實踐活動中,我們也發現,當童話與孩子的理解、情感、想象相碰撞時,又煥發出了一種別樣的美。
一、理解上――共鳴的美
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節等等,這些都是優秀的童話向我們所展示的美。所以當我們的孩子與童話相遇時,他們往往會陶醉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中,與童話中的人物同悲同喜,產生強烈的共鳴。
在安徒生童話《小意達的花》中,描述了這樣一場盛大的“花兒舞會”:最先進來的是兩朵鮮艷的玫瑰花。他們都戴著一頂金皇冠――原來他們就是花王和花后……藍色的堇菜花,粉紅的櫻草花,雛菊花、鈴蘭花都來了,這些花兒互相擁抱接吻,他們看起來真是美極了!如臨其境的生動描寫,使孩子們仿佛已經聽到了那美妙的舞曲,看到了花兒們翩翩起舞的舞姿,或許他們此刻也已經是舞會中的一員了!
z凡是熟悉《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童話的人都不會忘記,小女孩每燃起一根火柴暖和自己凍僵的小手,所幻想到的各種奇妙景象。于是每當講到賣火柴的小女孩又冷又餓時,孩子們很安靜、嚴肅;當出現熊熊燃燒的大火爐時,孩子們的表情一下子也明亮了起來,似乎也看到了火柴發出的明亮的火光;當知道小女孩是被她的祖母接去了天堂時,孩子們揪著的心也放了下來。其實孩子們知道她死了,但是他們善良、柔軟的心不愿承認這一切,所以他們為小女孩找到了一個好的歸宿,那就是在天堂里和祖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如他們現在一般地幸福。
再來看《吹牛大王歷險記》全書開篇的第一個故事《拉著辮子跳出泥潭》中的人和馬深深陷入了泥潭,在千鈞一發之際“我用雙腿緊緊地夾住駿馬,再用空著的右手一把抓住了自己的辮子,連人帶馬拉向空中。……怎么樣,這下你們不用再懷疑我那時候驚人的力量了吧!”對這類充滿童趣的“吹牛”,成人讀者自會啞然失笑而又興味不減,孩子們則不僅感到有趣,還會感到一種深入心田的親切,因為他們曾經或至今仍有著與此相像的神奇聯想。
無論是《海的女兒》中的悲傷,《狐貍爸爸鴨兒子》中的幽默,《猜猜我有多愛你》中母子之間的深愛,還是《你大,我小》中的溫情,《石頭湯》中的分享、信任,都會在孩子們的心底激起層層漣漪。固然他們有時不能以成人的方式感受童話背后的意義,但隨著他們的成長,隨著他們對生活的感悟越來越多,曾經的領略遲早會從他們的心底浮起并蕩漾開來。
二、情感上――豐富的美
人們通常認為幼兒的情緒情感體驗比較少,比較膚淺,其實不然。當我們觀察幼兒聽賞童話的情緒表現時,孩子們的反應讓我們吃驚,孩子的情感世界竟是那樣敏感而豐富。他們既感受著童話故事中角色的各種情感變化,也體驗著聽賞過程帶給他們的快樂――這是求知欲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愉悅;同時,童話本身――或詼諧、或幽默、或驚險、或溫馨、或悲哀的故事情節――也引起孩子情緒情感的激蕩。
雖然有時候幼兒的情緒情感會在心底隱藏一段時間,但一旦外露幼兒就顯得十分激動,眉飛色舞,手舞足蹈,幼兒特有的那種天真和嬌嗔的神態暴露無遺。你看,《白雪公主》童話劇表演中,“王子”號召大家一起喚醒昏迷的“白雪公主”,于是“白雪公主”的呼喊聲一聲比一聲響,就連扮演“壞皇后”的孩子也在邊上大聲呼喊,這一刻沒有一個孩子吝嗇自己的聲音;聽《老虎外婆》時,孩子們都是把小眼睛瞪得溜圓,“老虎”是個壞蛋,孩子們不僅用手指著他罵“壞蛋”,更有甚者一次打開這本書時,我發現里面有“老虎”出現的地方都被黑色蠟筆涂沒了,“嚇”得我趕緊說:“這不是真的。”
聽完《三個強盜》的故事后,一向膽小的軒軒指著畫面說:“其實這3個強盜一點也不兇,他們總是幫助小朋友的。”沁沁讓我給她讀《白雪公主》,她指著皇后說:“這個皇后一點也不漂亮。”后來她又補充說:“盡管她長得漂亮,但是她的心不好。”這說明幼兒已經能開始區分內在美和外在美,并懂得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其實每一個創作童話者的初衷都是希望把真、善、沒展示給孩子,并希望他們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求真、求善、求美,豐富情感體驗。
童話是一個想象的世界,也是一個充滿人世間各種復雜情感體驗的世界,幼兒在一個個童話故事中見識了人生百態,也品嘗著各種酸甜苦辣的滋味,慢慢地他們的情感體驗也逐漸得到分化、豐富。
三、想象上――創新的美
孩子閱讀和欣賞童話的過程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參與創造的過程。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童話對孩子最終的影響不是聽過了這個故事,而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作者所表達的美的意識、美的格調和美的技巧,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把這些美的信息變成了他自己的體驗,并用他自己的再創造的想象延伸到生活當中去。
《小象的大便》是孩子非常喜愛的一個童話故事,每次講到“河馬說天空不拉大便,鱷魚說天空有時拉小便,小猴子說也許有時會拉大便”,孩子們就會想象天空的大小便是什么樣子的。朵朵說:“小便就是小雨,大便就是……冰雹。”小宇說:“天空下的大便有我的頭那么大。”小軒說:“沒有。”“那你說有多大?”“大概就有皮球那么大。”孩子們不僅不會質疑天空會不會大小便,反而將現實生活中的雨、冰雹想象成了小便、大便,他們這種奇思妙想的補充給這個童話故事增添了更多的童趣。
在《一只與眾不同的烏鴉》故事中,有這樣一幅畫面:唯一一只彩色的烏鴉因為找不到同類接納自己,鉆進了白霧中。配套的文字是:如果你不知道哪里是你的歸宿,那你也不會迷途了。它張開雙翅,飛進那可以接納它的濃濃的白霧中去。而孩子們看了這幅畫后,卻說出了這樣的話:彩色烏鴉飛進了白云,想讓白云把它變白,這樣它們(海鷗)就喜歡它了。看,孩子們的說法是不是比原作還要好?在他的眼里,彩色烏鴉永遠都是那樣積極樂觀,哪怕遭到了許多其它鳥類的排斥,還是想到白云可以把它變白,而不是消極地躲避到白霧中去。這就是孩子的童心世界呀!
表演區的孩子正在表演童話《白雪公主》,在演到壞皇后要用絲帶去害白雪公主的時候,那根原本準備好的絲帶就怎么也找不到了,正在有人提議就直接跳到賣蘋果的時候,扮演皇后的佳佳說:“這次我就賣項鏈,有毒的項鏈一戴白雪公主就暈過去了,小矮人把項鏈取下來就好了。”大家對她的想法一致通過,而在后來的表演中孩子們就不再局限于故事中原來的梳子、絲帶、蘋果了,他們有了更多來自于生活中的道具:手鏈、頭箍、耳環、口紅……是呀,在孩子們看來只要是能夠讓自己看起來更美的物品,對于白雪公主這樣的女孩子來說就都是有誘惑力的,他們這樣的改編不是也非常合理嗎?
童話的美麗就在于理解的非標準化,每個人都可以去揣摩其中的奧妙。大家可以有相同、相近的理解,也可以有更為獨特的欣賞角度。正因為如此,童話讓我們的想象力始終保持活力。
擁有一顆被美麗的童話滋養的心,擁有一個有美麗童話陪伴的童年,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就會變得美麗起來,他們的人生也會變得美麗起來,因為他們已經能夠學會用眼去發現美,用心去體會美。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暢游在童話的王國里,讓美相伴左右。
【淺談幼兒園童話教學】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藝術領域教學策略
• 淺談幼兒園教師隊伍管理之“需要性”
• 如何構建幼兒園立體化區域環境
• 淺談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開發與應用
• 淺談幼兒園體驗式教學
• 淺談幼兒園的音樂教育
• 讓家長助教在幼兒園成為常態
• 鄉村幼兒教師五項基本功培訓初探
• 淺談幼兒園日常有效性教學
• 淺議幼兒園家長助教活動的實踐
• 市場經濟條件下幼兒園的生存與發展
• 關于幼兒園財務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