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幼兒中國畫的教學能使幼兒傳承中國文化和發展藝術審美能力,但是大多數幼兒園都沒有進行有效的國畫教學。本文分析了幼兒園國畫教學的現狀,并且提出了由欣賞入手,改變傳統國畫教學的理念。同時指出,教學中應注重對兒童作品的正確評價。
關鍵詞: 幼兒園美術 國畫教學 寫意畫 兒童國畫 兒童造型
中國畫博大精深,依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幼兒園國畫教學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和發展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有著積極意義。但是,現在的幼兒園并沒有廣泛進行國畫教學。
那么幼兒園為什么沒有廣泛開設國畫教學呢?其一,師資力量有限。教師要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從小培養幼兒對本民族藝術的興趣和愛好。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本身對國畫要有一定欣賞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國畫技能技巧。這一點,對教師要求較高。一些幼兒老師雖然在校學習期間接觸過國畫,但是在幼師有限的美術課時上,只能是簡要認識一下什么是國畫,以及了解它的簡單技巧。上升到為人師,還需時間上、精力上下工夫。其次,國畫的墨色變化豐富,兒童不易掌握。國畫里講究墨分五色,用筆用墨用水變化豐富,用常規的教學,兒童不易掌握。所以,大多數教師望而生畏,遠遠就躲開了它。
幼兒教師要將國畫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化難為易,化深為淺,滲透到幼兒園簡單的國畫教學中去,并不是一件易事。這就要求我們的幼兒教師提高教師藝術素養,繼承和發揚傳統藝術,教師不僅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幼兒對大師優秀作品的欣賞,而且要引導幼兒積極感受畫面上的墨色的濃、淡、干、濕、焦,從而讓兒童的能夠走進藝術家的藝術世界,感受畫面的意境之美。
一、由欣賞入手,拉近兒童認知造型能力與國畫的距離。
以欣賞教學為基礎,通過提高自身的國畫修養,培養幼兒對國畫的審美感知能力,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浸染。《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藝術的培養目標是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注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因此,在幼兒園開展的國畫教學活動應是針對國畫的審美教育。
從造型上,大師藝術品與孩子的作品有某些相似性。這是欣賞教育的切入點。
北宋蘇軾提出“作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齊白石也提出:“不似為欺世,太似則媚俗,妙在于似與不似之間”。這些都充分說明大藝術家們對國畫寫意精神的認識。而小孩子在學畫畫的開始,因其年齡小,技法不成熟又總是畫得“不全似”。小孩子天真的思想、大膽的表現手法、稚拙的筆法從某個角度上來看與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取得了一致。不愧藝術家畢加索說“我花費了終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去畫畫”,這也充分說明,孩子眼里的事物、筆下的造型是完全可以和大師作品去溝通的,孩子們欣賞大師作品時,往往會像欣賞自己作品一樣,有一定的親近感。
二、改變傳統教學習慣,融入現代理念。
臨摹是學習中國畫技法最有效的方法。像《芥子園畫譜》就為中國畫的傳承與發揚立下不朽的功勛。但是在美術教學中如果一味讓學生臨摹,也存在許多不足和弊端。一味的臨摹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依賴性,在技法繼承上陳陳相因。
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習慣,從兒童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物入手。幼兒園的教室里一般都有生物角,種植了可供兒童觀察的常見植物,比如:菊花、仙人掌、蝴蝶蘭等,可以指導學生將這些花草畫成栽種于花盆中,結合環境的擺設,指導學生創作了一系列有關于花的貼近生活的題材。在山水題材方面,可以指導學生創作幼兒園的一角,或是公園的一角,有小河,屋舍,雜樹,果菜等田園風光。在人物題材方面,我指導學生創作了有關于幼兒園游玩、我的一家、快樂一天等題材的作品。
教師還可以創編
兒歌,以幫助幼兒了解并掌握國畫工具的使用以及繪畫中的技巧。例如如何執筆的
兒歌:我和毛筆做朋友,拇指食指把筆桿夾,再請中指壓筆桿, 無名指來把筆頂,小指也要來幫助。小手穩穩把筆拿,小鳥小魚都會畫。讓學生感受國畫特殊的握筆姿勢及運筆技巧。由于幼兒習慣了拿鉛筆,一旦換成毛筆,要控制好筆中的水分和用筆的力度對幼兒來講是一種毅力的考驗,需要教師通過激發幼兒好奇心的方式予以引導,如利用兒歌即是一種幼兒比較喜歡的方式。
同時,教師應設置一些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幼兒對國畫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通過玩墨游戲,熟悉國畫中的各種肌理方法,如揉紙法、拓印法、拼貼法、沖水法、沖墨法、吹墨法等,以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并讓幼兒在此過程中能充分感受水墨的韻味。
在《認識濃淡墨》的教學中,老師為孩子們分別準備三只盤子,第一只盤子里滴五滴清水;第二只盤子里滴一滴墨汁、四滴清水;第三只盤子里滴一滴清水、四滴墨汁。開始時老師請幼兒分別用水、淡、濃墨任意畫畫,等到紙稍微干些后比較看有什么不同,孩子們就發現濃淡區分。
然后,教師指導孩子先蘸水再蘸淡墨(或先蘸淡墨再蘸濃墨),畫一畫,孩子們通過嘗試會發現墨的濃淡層次明顯,通過一步一步由淺入深的嘗試讓孩子們的掌握水、墨調色的方法。
在用筆上,要讓孩子從最簡單的線條開始畫。先用中鋒畫各種線條,比如用線條畫一塊花手帕、一艘帆船等。然后再讓孩子學畫弧線和圓,而圓形又可以畫成氣球、西瓜等。畫完弧線和圓,接著可以讓孩子學著用側鋒畫一些事物。當孩子比較熟練地掌握了這些技巧后,還可以讓他們試著用逆鋒、露鋒、散鋒等等。這樣,孩子對于學畫,始終充滿了學習、探索的興趣。
三、重視幼兒作品的展示,給以正確評價
首先,為幼兒提供一個展示自己作品的平臺。讓幼兒互相欣賞,對比和總結,提高幼兒自信心和保持對國畫的興趣,并且要善于傾聽幼兒表達自己創造作品的過程,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
其次,對于不同孩子的作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不能一刀切。繪畫作品對孩子來說,首先是自我表現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美學范疇的“藝術”。不隨意說“不好”“不行”“怎么這個樣?”等,注重幼兒情緒體驗,當孩子向你展示他的得意之作時,你一定要給予肯定,即使你有一些意見,也請委婉的告訴孩子,比如說;“你畫的真好,不過,如果這樣是不是會更好呢?”
【淺議幼兒園國畫教學】相關文章:
•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表現及對策
• 農村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理論基礎
• 幼兒園小朋友的交際能力培養
• 幼兒園管理要素及策略初探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
• 創新幼兒園課程推動幼兒自主發展
• 強化食堂管理 促進幼兒園健康發展
• 幼兒園親子舞蹈功能及策略
• 幼兒園教研問題及發展策略
• 幼兒園親子教育有效策略實踐探析
•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創設與指導
• 幼兒園教師規范班級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