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與公辦幼兒園的差距正在縮小在北京、上海等地,患有“育兒焦慮癥”的家長越來越多,這是一、二線城市獨有的現象口馬?記者選擇了位于重慶市武陵山腹地的小城黔江,通過對當地幼兒園的探訪和家長的交流,希望從中得到答案。
小城幼兒園的一天
社會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教育意識也隨之加強,家長對孩子的學前教育問題日益關注。在北京、上海等地,患有“育兒焦慮癥”的家長越來越多,即使承受著時間與金錢帶來的強大壓力,也要把孩子送入心儀的幼兒園里,由此才引發‘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
這是一、二線城市獨有的現象嗎?為更好了解情況,記者選擇了位于重慶市武陵山腹地的小城黔江,自2006年重慶市提出“一圈兩翼”發展戰略后,這里的經濟開始飛速發展。有關“入園”、怎么“入園”和要“入何園”的焦慮和糾結是否也隨之擴散到了這里?通過對當地幼兒園的探訪和家長的交流,希望從中得到答案。
從興趣出發
4月25日早上8點剛過,位于黔江老市區的黔江實驗幼兒園門前本來不寬敞的街道被送孩子的家長占據著,顯得更加擁擠。好在有老師引領著,孩子們有秩序地入園,開始早餐。9點過后,孩子們有20分鐘的自由游戲時間,期間老師和專門負責幼兒活動安全的保幼員始終站在旁邊觀察著。
園長吳艷向我們做了簡單介紹:“實驗幼兒園是教委直屬的機關幼兒園,1950就成立了,孩子的年齡在2~6歲之間,有小、中、大三類15個班級,總人數接近600人,”吳艷說道,“確實,在人數上我們已經達到了飽和,有的班級還超出了一兩人。”
作為市級示范幼兒園,黔江實驗幼兒園無論在硬件還是師資力量上,都算得上是佼佼者。“園內的孩子們大多都來自附近社區,因為城市小,黔江所有的幼兒園全部是‘日托’,沒有住宿制,家長基本都是選擇離家最近的幼兒園。”吳艷說道,在實驗幼兒園所在的社區內,還有幾所民辦幼兒園,基本上可以滿足這一帶幼兒入園的需求。
跟隨吳艷,記者來到位于二層的一個活動室。完成了例行的早操,孩子們各自回到了教室。原本熱鬧的操場漸漸安靜下來。在這個活動室里,大班的15個孩子在靠近陽臺的地方圍成一圈,旁邊的黑板上是老師用卡通體寫下的“晴天雨天都快樂”。
“小朋友們,我們來抬頭看看那些云彩,你看那么多胖胖的、一堆堆擠在一起的云彩像什么呢?”老師引導著,孩子們馬上開始了議論,從棉花糖到小蝸牛,兒童的想象力果然是最無拘無束的,很快就有了七八個答案,老師接著請他們把所看到的形狀畫在了紙上,順便講解了積雨云的樣子和形成。“也許他們還是不太明白云朵的種類,但在這個游戲里,可以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就像《小王子》書里寫的,一頂帽子的形狀,在孩子眼中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班主任王老師說道。
“教育內容看重的是趣味性,沒有任何一節課是簡單‘教與學’的形式,幼兒的年齡小,活動和思維的獨立性還比較弱,他們的活動往往從興趣出發,而游戲最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再有準備地、循序漸進地將知識灌注在這個過程中,就能有效地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吳艷說。
沒有額外的作業,也少有名目繁多的興趣班。這里的大部分孩子們得以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
玩與學的碰撞
李櫻提前半個小時就等在實驗幼兒園門外了,“女兒今年5歲多,去年進的實驗(幼兒園)。”談到這種“全玩型”的教學理念,她說:“其實幼兒園的主要作用還是幫助沒有時間的家長照看孩子,保證幼兒的安全是首位的,其次才是教育。”因為去年搬家,李櫻放棄之前的一所民辦幼兒園,將女兒轉到實驗幼兒園來。除了離家近,她看重的還有這家“普惠性”幼兒園的收費很合理。“每月包括生活費在內,每個孩子500元。”
“轉園沒有什么困難,主要擔心的是女兒不適應新的環境。”李櫻說,不過漸漸地,她觀察到了女兒令人欣喜的變化。“她原來是一個特別內向也不太動的孩子,到這里不到一年,我發現她活潑多了,這的老師鼓勵他們做游戲,尤其看重孩子之間的交流,我覺得這鍛煉了女兒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也讓她變得懂事了。”女兒馬上就到6歲了,李櫻還沒有考慮為她報學前班。“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應該以玩為主,太早給她灌輸一些小學的知識,怕她會抵觸。”
通過對等候家長的了解,記者發現有這樣想法的家長并非少數。但有位父親還是表達了不同觀點。“孩子現在正是性格形成的時期,這個時候多學一點東西,有助于未來的發展,”他告訴記者,兒子剛升入中班,就為他報了一個電子琴班,“都說‘琴棋書畫’最能陶冶人的情操,而
音樂是排在第一位的,他能多掌握一項技能總是好的。”不過說到學習效果,這位父親有些無奈,因為一向活潑好動的兒子碰到電子琴,就立刻沒了精神。“那也不想讓他放棄,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民辦親民
黔江區教委主管學前教育工作的張文潔告訴記者,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民辦幼兒園,理由很簡單:民辦的,更親民,民辦幼兒園的優勢就在于就近價低。
隨后,張文潔帶領記者來到距離實驗幼兒園僅一公里的陽光幼兒園。幼兒園的門臉很小,稍不留神可能就會錯過。幸好門口停著的黃色校車十分惹眼。雖然幼兒園提供校車接送,還是有不少家長選擇親自過來,臨近放學,門口三三兩兩已經有幾個家長在等候。
今年64歲的田興政園長正在辦公室和業務園長討論每周一次的全園衛生消毒事宜。陽光幼兒園沒有活動的操場,只是在租用四層樓的二層天臺上開辟了一處室外活動區,已經做了必要的保護設施。雖然對這座原本為住宅樓的建筑做了必要的改裝,但與實驗幼兒園相比,這里還是顯得陳舊。
“學生人數少,只有230個孩子,”田興政說,“雖然硬件沒法和公立幼兒園相比,但對孩子的關愛和教育上,我們并不差,老師把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來愛,這也是家長最看重的。”此時正好趕上學生們下午的活動,業務園長遞給記者一份教學活動周計劃和課時表,無論從項目還是時間安排上,實際上都和實驗幼兒園相差無幾。
根據黔江區教委的統計,到2012年4月,公立幼兒園85所,民辦幼兒園23所,并且,民辦幼兒園的入園人數增長率也在逐年增加。
“從我們園開始,以后會有更多民辦幼兒園加入‘普惠性’幼兒園的行列,隨著政府對民辦幼兒園支持的加大,公辦與民辦的差距也會逐漸縮小。”田興政說。
隨后記者繼續走訪了三四家幼兒園,不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幼兒園,都可以看出黔江與北京等地相比,家長們都顯得更加淡定,或許是育兒觀念的不同,或許是沒有過多“幼升小”的升級壓力影響,就近入園的習慣與人們對學前教育的普遍認識促成了公辦、民辦沒有出現兩極化的局面。
沒有額外的作業,也少有名目繁多的興趣班。這倒是讓這里的大部分孩子們得以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
【小城幼兒園的一天】相關文章:
• 新形勢下的農村幼兒園管理經驗探討
• 淺談幼兒園的環境布置
• 從教育的視角審視幼兒園管理
• 我不想上幼兒園
• 淺析幼兒園舞蹈教育的方法
• 幼兒園教育兩部曲
• 幼兒園班級管理實施策略
• 幼兒園角色游戲之我談
• 幼兒教育理念及教學經驗和方法
• 關于幼兒園新課程的實施
• 淺析幼兒園種植活動的重要性
• 點評江蘇省常熟市星城小學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