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環保教育的幾點探索
環保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vigilia°寶瓜
【摘要】 開展環境保護教育,首先必須從幼兒抓起。那么如何對幼兒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呢?結合工作實踐我做了以下幾點探索:一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實地參觀、觀賞電視節目,閱讀畫報和圖片、游戲活動等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形成環保意識;二是開展幼兒的環保實踐活動,增強環保觀念;三是利用"節日活動"滲透環保教育;四是充分利用家庭資源,組織家長積極參與。
【關鍵詞】 環保教育 直觀形象 環保實踐 節日活動 家庭資源
我國從1983年起就將"環境保護"列為基本國策,并建議從幼兒園到大學開設有關環境教育的課程,提倡"保護環境,從小做起,從我做起"。所以開展環境保護教育,首先必須從幼兒抓起。《新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培養孩子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那么,如何對幼兒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呢?下面,我就談談在實踐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首先要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形成環保意識。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的思維方式仍是以具體形象為主的,也已有一定的認知水平,他們對自己需要的、有興趣的事物都會去追問去探索。幼兒期孩子主要靠模仿來學習,只有直觀形象的教育才能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針對這一特點我在教育活動中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通過實地參觀,加深幼兒對環境污染危害性的認識。
對幼兒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必須加強孩子們的感性認識。帶孩子到附近的工廠、工地、馬路走走,聽聽喧鬧的汽車喇叭聲、機器的隆隆聲,感受噪音的嘈雜難耐;看看工廠煙囪里冒出來的滾滾濃煙,怎樣使湛藍的天空變成灰蒙蒙的一片,了解空氣污染的嚴重性;看看工業污水的排放如何污染了城鄉的水源,大量的森林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怎樣導致河水日漸污濁,還有滿山遍野的"白色垃圾"如何剝奪我們不多的青山綠水……所有這一切都會讓幼兒強烈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和危害性,逐步確立環境保護的意識。
2、組織幼兒觀賞電視節目,閱讀畫報、圖片。
我們可以借助于幼兒喜愛的電視節目和幼兒文學作品對其進行環保教育。例如動畫片《地球超人》、童話故事《嘟嘟鴨星球》等都是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的好教材。另外,我們可以經常給孩子講解那些宣傳環境保護的畫報、圖片,讓孩子了解一些環保的基本知識,這樣,就可以讓幼兒比較容易的接受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樹立起環保意識。
3、寓環保教育于游戲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主體性活動,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真正的發揮,他們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悅和滿足的同時,也獲得了相應的知識。幼兒園開展游戲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商討,利用生活中無毒無害的紙盒、飲料罐、膠卷筒、紙板等廢物,制作游戲材料,讓幼兒懂得"廢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比如"我是小小環保員"是孩子最喜歡的游戲之一。每當開展游戲時,孩子們像放飛的小鳥,在教師的指導下,給附近花園里的花和小樹澆水,拔掉花壇里的雜草,撿起地上的廢紙及丟棄的廢品,放在準備好的廢品袋中,孩子們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比單調的說教要有意義得多。
二、開展幼兒的環保實踐活動,增強環保觀念。
環保行動的開展,可以使幼兒的環保意識,環保觀念得以實現,在實踐中,更加強了幼兒的環保決心。開展環保行動,應從小事做起,讓幼兒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并從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動手的樂趣,繼而轉化為更積極的動力。環保教育不僅要使幼兒對環保知識有所了解,更要使幼兒去練習保護自然生態必須具備的技能。教他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小環境做起。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密切注意幼兒的一舉一動,及時進行環保教育。如發現幼兒平時亂摘花、亂丟紙屑、隨地吐痰或下課后高聲喧嘩等現象,教師就及時地曉之以理,讓幼兒既克服了自身的不良行為又增強了環境保護的意識。
例如農村幼兒園可開展"撿垃圾"活動,并將撿到的東西歸類,可利用的做成各種玩教具,或賣掉;無法利用的就處理掉,或送到環保部門。比如,教師和幼兒到木工廠收集小木塊、木屑、刨花,開展木工活動;到造紙廠收集切割丟棄的邊角紙,開展紙工活動等,廢物的再循環使用,不僅減少了垃圾和物資的浪費,而且還會使幼兒感悟到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是寶,不應隨手拋棄,而應用心珍藏。教師還應注意隨時提醒和督促,例如幫助幼兒把喝完飲料的空罐壓扁,放到指定的地方;指導幼兒將垃圾分類置放。老師還可以組織幼兒認領小樹苗,關心愛護小樹,冬天給小樹穿上棉衣,讓小樹安全過冬,還可開展"和小樹一起成長"、"小鳥是我的好伙伴"等活動。
三、利用"節日活動"滲透環保教育。
節日是幼兒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兒的有利時機;幼兒園開展節日活動,對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尤其是環保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如:3月12日植樹節,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我們都可以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我們通過"植樹節"活動,讓幼兒了解樹木的種類、生長過程、生長條件,樹木與氣候和季節的變化,樹木和地形的關系,亂砍亂伐對人類造成的危害等,讓孩子們意識到植物對人類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保護自然就是保護自己的道理。 在"世界地球日"活動中,我們設計了"地球是我家"的教育主題系列活動。活動一:"認識地球儀";引導幼兒觀察地球儀,認識幾種明顯的標志,如海洋、河流、山脈、陸地、城市等;活動二:"地球生病了",教師用地球儀表示地球,通過講故事《地球生病了》,組織幼兒討論地球為什么會生病,怎么辦?活動三:"地球小衛士",活動四:"地球的病好了"等,通過上述主題活動的開展拉開了生態教育的序幕。通過一系列有組織、有目的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理解生物,人和各種環境因素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培養幼兒關心、愛護環境的態度和行為。這些為幼兒成長后,能與自然和睦相處,都起到積極的影響和不同程度的培養。
節日活動還有"愛鳥周、無煙日、世界糧食日"等,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結合教育目標,對幼兒以不同的形式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四、充分利用家庭資源,組織家長積極參與 。
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可見,家園教育的協調、和諧、合作、互補對幼兒的成長至關重要。在新《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教師應努力加強與家長的配合,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轉下頁)
【關于幼兒園環保教育的幾點探索】相關文章:
• 創設幼兒園活動環境的三種方式
• 在游戲活動中的環保教育
• 環保教育從幼兒園開始
• 幼兒園環保教育的探索
• 由一次電視節目所引發的談話
• 淺談幼兒園如何開展環保教育
• 讓環保與我們同行
• 在繪畫過程中滲透環境教育
• 環保教育在游戲中
• 如何在幼兒園開展環境保護教育
• 環保教育點滴
• 關愛生命、保護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