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教育回歸生活逐漸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作為基礎性的學前教育,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殊性,幼教界更是呼吁“讓課程回歸兒童的生活,把課程還給兒童”,幼兒園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心臟,承擔著生活教育價值實現的重任。雖然我國經過幾輪的幼兒園課程改革,生活教育思想已經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也在幼兒園課程實踐方面呈現了一個嶄新的面貌,隨即而來的問題不可否認,那就是這種生活教育在幼兒園課程中是否真正被理解、貫徹實施,即在幼兒園教育中關注的是生活教育的“形”or“神”。本文從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要素入手,結合為期一周幼兒園課程的見習,通過
案例分析生活教育在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中?態。
關鍵詞:回歸生活;幼兒;幼兒園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8-0243-02
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理念并不代表幼兒園生活教育進行的完美。產生這種非線性的關鍵所在就是:先進的教育理念難以融入、滲透到教育實踐中。在我國2001年頒布的試行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注重幼兒的生活、回歸幼兒生活是最為醒目的一個基本理念。《綱要》中關于生活、利用生活的細想編輯五大領域,強調吸收生活、利用生活、服務生活和實踐生活。《綱要》對生活的強調是迄今為止幼教政策和法規中最為明顯和突出的特征。
一、問題的提出
在新一輪幼兒園課程改革及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的理念之下,各級別類型的幼教機構都在改革適課程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從為期一周的幼兒園課程見習經歷來看,確實,各幼兒園都在不同形式上把回歸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辦得如火如荼。然而,大多數幼兒園只在幼兒園課程形式上表現其回歸生活,對于幼兒來說根本沒呈現回歸生活課程的實質。因此,針對諸如類似只注重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的“形”,而沒有真正的把握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的“神”的現象,通過從實地考察和查閱文獻,分析出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的?態,以期引起幼教工作者的反思,使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體現其“神”,而不至于其“形”,而是魚與熊掌兼得,最終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的發展,是幼兒園真正成為兒童樂園。
二、概念的界定
(一)定義
回歸:回歸并不是簡單地倒退或重復,而是在已有的霍經理的基礎上進行選擇、加工、提升,使之獲得新的發展,達到新的境地。
生活:生活就是通過戰友、享受、內化并創造人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圍繞人的生命存在和發展,實現人生價值和意義的能動的活動。
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幼兒園課程要與生活尤其是幼兒生活緊密聯系,在課程目標的制定、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的實施和課程的評價都要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使幼兒的生活世界與幼兒的教育生活郵寄的結合起來,就能使不同地區的幼兒都能接受與自己生活經驗聯系密切的、適合自己身心發展的知識和信息。
(二)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課程是幼兒在幼兒園教育環境中進行的、只在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那么依據這樣的定義,本人就可以把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稱為幼兒園課程,幼兒園一日生活分為三部分:日常活動、游戲活動、教學活動。
日常活動:如愿、飲水、進餐、睡眠、入冊、盥洗、離園等時間比較固定,又容易被幼兒熟悉和掌握的必須的活動。
游戲活動:根據教師參與和控制程度不同,可以分為自由游戲(比如昆明大觀幼兒園小班幼兒“自由拖箱子”)和有組織的游戲(昆明圓通幼兒園蒙氏班的“理發店”等)。
教學活動:這種活動稱為搞結構課程,它的計劃性、目的性最強。通過集體、分組、個別的形式開展旨在促進幼兒知識、技能、情感發展的活動。如,昆明機關幼兒園防止蛀牙的集體教學活動等。
上述三種活動,都在不弄程度上以貼近生活的方式實施幼兒園課程,也就是讓幼兒園課程回歸生活,讓兒童回歸生活,讓兒童在與自己生活聯系密切的生活實踐中獲得發展。
三、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
案例分析及其?態
(一)游戲活動
案例:幼兒園A
廚房體驗室
剛走進這個幼兒園的廚房體驗室,我就被怔住了,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引入眼簾的身著統一廚師服的幼兒、擺放好整齊的廚房用具和實物配料和清脆悅耳的小小營養師的講解,我想這哪那是上課,簡直是一場精彩3D表演。
幼A:“老師,這是我剛剝好的雞蛋,老師叫我拿給你吃。”
“我”:“謝謝,小朋友,你真棒”
……
“我”:“小寶貝,你真厲害,菜的顏色搭配很漂亮,你是怎么做到的?(驚奇!)”
幼B:“我們老師昨天教我們這么做的”
“我”:呵呵呵……
從上面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
▲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目標――注重“形”
案例的通話記錄明顯透露出,幼兒園在進行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教育的目標就是通過這種有秩序、生活化的形式課程以期得到相關部門或相關人員的的肯定,這顯然違背了幼兒教育的目標,同時也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是不可取的。
(二)教學活動
案例:幼兒園B的教師在中班進行健康教育的教學活動
師(拿著一本書):今天,老師教小朋友一種病―腸道疾病。腸道疾病是什么病呢?
幼:生長病
師:腸道是小朋友肚子里的,你們在吃東西的時候,吃的先從嘴進入嗓子,肚子、胃,接著進入小腸,接著到大腸……沒被吸收的就順著大便排出,現在老師問你們,腸道疾病是哪里來的?
幼:屁眼兒
師:屁眼還有一個名字叫肛門……
幼:老師,給我們看看圖片吧
師:這是老師編出來的,沒圖片
幼:哎,真沒意思
師(接著講):……不講衛生就會得什么病?
幼:非典
其他幼兒大笑,然后說開了,也沒聽老師講。
從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的內容選擇――依靠教材
顯然從這個案例情境中,課程內容沒有引起幼兒的注意力,導致后面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選擇必須使幼兒生活經驗中的,使幼兒感興趣的,如果全班幼兒一無所知,就屬于不應該出現課程內容。如果強行教授幼兒不管興趣的內容,則必然導致注意力的分散以及對知識的“生吞活剝“,最終只會讓幼兒積累一大堆不理解的知識。
(三)日常活動
幼兒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接受教育的契機,日常活動,他既要滿足幼兒的生理需要,同時也要承擔著教育的責任,而興趣和需求是幼兒主動學習和活動的源泉。
案例:幼兒園C
午餐時間
生活教師吧吃飯的工具都擺放在各小組的桌子上,然后教師特意找一個很乖巧的的孩子幫助教師分發食物,其他幼兒端正地、安靜地坐在位子上等著,等到所有的幼兒都有了飯打架才開始吃,而且,還要等教師的口令。
師:“寶貝們請吃”(或“吃”)
幼:“謝謝老師”
在進餐的過程中,教師要就不許說話,經常會聽到教師說“XX別說話,快吃”“一會兒最后吃完自己收拾餐具送到指定的地方”……
在接近集體吃飯的尾聲,當一幼兒拿著剛吃完的餐具走到集體盛飯的地方:
幼:“老師,我還要……”
教師沒有理解的把桶蓋蓋在裝湯的桶上,收拾幾下就急忙的端了出去……
從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
▲回歸生活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方式――說教
后現代主課程觀強調,教師應該是“平等中的首席”,但在這里,很明顯教師知識“首席”。他們完全控制了孩子的行為,成為一個控制者,甚至,連幼兒的生理需要――“還要吃”,都無視的走開。幼兒園作為一個正規的教育機構,本身意味著就有計劃性和目的性,幼兒在班級中的生活實質上是一種領導下的主動參與的個體,如果連這些日常環節都不能給幼兒自主權,他們就會產生依賴,影響幼兒的發展。
案例:幼兒園D
在幼兒園的手工區,精美的假墻壁上掛滿了編扎物,有小鳥,有花朵、有手鏈……五彩斑斕,影視好看,再看看旁邊,幼兒們正在自娛自樂的編扎著自己喜歡的形狀、大小的編織物。“我”輕輕的走過去:
“我”:“小師傅,這些都是你們自己編扎的嗎?”
幼:“恩,是的”
“我”:“你們的手好靈巧喲,能不能把這些編扎好的漂亮的給我看看?”
幼:“可以啊,”(就給我遞過很多好看的)
“我”:小朋友,你覺得這幾個那個好看?
幼(周圍的幾個):“這個好看,這個是老師編扎的”
“我”:“我覺得其他(小朋友編扎)的好看”
幼:“還是老師編扎的好看”
……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
▲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評價――教師的權威性
本案例中,在評價教師的編扎物和幼兒自己的編扎物是,很顯然教師的權威性在主導者幼兒的自我評價,幼兒就是覺得老師的編扎物比自己漂亮。因此,在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評價中,幼兒作為評價的主體還是有很大的障礙性。
總之,兒園課程要與生活,尤其是幼兒生活緊密聯系,在課程目標的制定、內容的選擇、實施以及評價等方面都要密切聯系幼兒生活,把幼兒生活中具有教育意義的事件納入幼兒園課程中,增加幼兒園課程生活色彩。
為了孩子今天的快樂,更為了孩子明天的幸福,讓我們關注幼兒,正確的理解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理念,不斷地從幼兒生活中吸收養分,使幼兒在開放的、生活化的課程中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春燕.幼兒園課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許凱.后現代課程觀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啟示[A].2002.
[4]郭元祥.生活與教育[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馮曉霞.幼兒園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的?態】相關文章:
• 幼兒教育現狀分析
• 幼兒園繪畫活動教學方法初探
• 農村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狀及對策
• 向大自然索取幼兒園活動材料
• 談談幼兒園的環境規劃
• 芻議幼兒園美術活動游戲化
• 幼兒園美術教育中幼兒興趣的培養
• 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阻抑性因素
• 美國十佳幼兒園都教些啥
• 幼兒園游戲中教師觀察與指導探究
• 幼兒園時的淘氣包
• 農村幼兒園語言教學改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