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扎染是我國勞動人民發現美、表現美的一成功案例,它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一直以其獨特的美生長在人民中間,點綴和美化著人民的生活,是眾多民間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幼兒園開展扎染活動對幼兒的各方面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1.幼兒學習扎染,體驗感知美、理解美、創造美的愉悅
1.1 感知美
在扎染課之前,我們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對扎染做了介紹,了解其發展的民族背景和民族風情。欣賞扎染,感受扎染的獨特染織個性,它樸素自然藍地上百花清清雅雅,毫不張揚,符合人的情致,貼近人的生活,充滿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勞、質樸、純潔、誠實、善良和樂觀、開朗、熱情好客等美好品質的體現。使幼兒充分感受扎染這門藝術在生活中的用處,了解不一樣的藝術美,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情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幼兒主動去探究新知。
1.2 理解美
科學的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展,不是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為了體現新的教學思想,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由想象,勇敢發言。通過合作交流,引導幼兒認識扎染,讓幼兒自覺掌握扎染手絹的概念和方法。
1.3 創造美
幼兒親手扎染手絹,運用不同的扎染方法,加之染色采用不同工藝和掌握染色過程中的時間長短,染料用量不同,最后產生的花型圖案具有深淺各異,色彩自然,邊沿柔美的效果,廣泛應用于服裝、圍巾、門簾床單等裝飾物。
2.幼兒學習扎染,體驗快樂,激發興趣
2.1 興趣的培養
珍惜幼兒好玩的情感體驗,講究啟發興趣的方法。讓孩子先從染紙等比較容易掌握的技巧開始探索,想一想白布是怎樣變成花紋的,用什么方法,有哪些方法等,從不同角度體驗摸索,從而達到學會。滿足幼兒心理需求,克服活動興趣的易變性特點。幼兒年齡階段,絕大多數幼兒開始體驗,首先是由于好奇心引起的。其目的是為了好玩,他們還不能自覺意識到扎染最本質的東西。他們對扎染內容和方法很不注意,并且不感興趣,他們往往只以追求扎染過程中的好玩,根據幼兒這一特殊的心理,老師要因勢利導地培養他們的美術興趣。
2.2 體驗快樂,激發興趣
這次扎染活動后,我們把做好的扎染懸掛于室內,將其剪成不同形狀貼于玻璃上,區域活動中,用幼兒衣服扎染完后讓幼兒穿在身上體驗當模特。教師用不同的形式讓幼兒體驗扎染帶來的不同感受,從最開始的簡單扎染,到后面的染手絹、衣服一直到最后的模特表演,用不同形式感受扎染的快樂。從而激發幼兒對扎染的學習興趣。
3.學習扎染,幼兒能得到身心的發展
3.1 身體機能的提高
由于扎染用折、壓、揉、縫、剪、拆等制作方法,在制作過程中孩子不但鍛煉了手部的力量,還提高了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動作的協調性,使孩子在不斷的制作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經驗。
3.2 樹立審美觀
扎染獨特的手工扎結,染色形成痕跡美,自然過渡的色暈美,其樸實無華,天然成趣的美,感染著孩子幼小的心靈,感受著祖國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幼兒接受民間藝術的熏陶,樹立了正確審美意識。
4.家幼互動,親子同樂
扎染制作過程中,家長的參與,更增進家園聯系,從各方面體驗古老文明的新奇體驗,讓家長和幼兒共同感受勞作的快樂,體會幼兒在幼兒園的幸福。
5.扎染的傳承
在信息化、數字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各種民間藝術面臨失傳或已經失傳,有多少民間藝術因沒有傳承人而消失,通過對扎染藝術的學習,教育孩子保護和傳承民間藝術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并鼓勵孩子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積極探索,使民族瑰寶得以發揚光大。
總之,扎染帶給孩子們快樂的同時,也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自然的樸素美。在欣賞和制作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和發現,激發幼兒對美的探索,讓這古老的藝術扎根在孩子們的心中,傳承和發揚扎染工藝。通過親子活動《扎染》在幼兒園的開展,既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又給了家長了解扎染工藝的平臺。 因此,扎染作為一種民族藝術在幼兒園的活動出現,將給幼兒一生的藝術發展必將使這古老的染纈奇葩在世界上大放光彩,絢麗奪目。
【扎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意義】相關文章:
• 幼兒園識字教學
• 談幼兒園大班班級管理之我見
• 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心得
• 幼兒園戶外建筑小品欣賞
•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生活教育理論的滲透
•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有效組織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課堂教學活動初探
• 高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探索
• 孩子在幼兒園摔傷,誰負責?
• 幼兒教師繼續教育與終身教育探究
• 淺談幼兒園游戲活動創設B
• 幼兒園線條畫教學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