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在其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很多的事情,培養孩子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就非常重要。只有學會有效的與人溝通、交流、相互合作才能更好的生活與生存。 【關鍵詞】合作;師幼關系;合作意識;家園配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8-0097-01
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需要人們具備與人合作與分享的品質。人們之間學會合作能使很多事情變的更加容易,會有異想不到的效果。善于與他人合作分享是時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發展所必須的品質。孩子在其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很多的事情,培養孩子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就非常重要。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很重要時,我們展開了有目的的合作教育。然而,剛開始時孩子們身上表現的 “合作”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家長的過度呵護與溺愛,使孩子變得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通常表現出不會與人合作,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合作。那么,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起合作的品質呢?
1 家長和幼兒園要同時認識到合作教育對幼兒成長的意義
通過家長問卷,幼兒調查我們了解了孩子與家長對合作教育的認識,對我班的幼兒確立了具體合作目標:在游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并能在活動中學會關心他人,與他人分享物品、情感體驗等,養成合作與分享的良好習慣。對于家長,一方面請家長了解合作教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另一方面請家長配合我們在家中能夠與幼兒園一致教育。
2 保障合作意識形成的條件
幼兒合作與分享品質的形成是一個從認識到行為,并且逐漸內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演變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活動。為確保幼兒合作意識的形成,我們認為應從提高教師素質、創設環境、選擇內容與實踐活動方面做大量工作。
2.1 理論學習,提供指導:我們雖然意識到幼兒合作與分享的重要性,但對其含義了解不夠,對幼兒的指導也顯欠缺。因此,我們課題組組織全體教師收集了大量的學習資料,進行了多次的學習、討論。通過學習對我們工作的展開提供了指導,尤其是提供了幼兒如何學會合作,如何學會分享方面的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我們對課題實施過程中遇到實際問題展開討論與交流,并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使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不斷提高教師素質,為實施課題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豐富合作形式,利于合作意識的培養。《綱要》中指出:“環境是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社會、心理條件的綜合,是兒童發展的資源。幼兒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開展活動。”顯然,良好的環境是幼兒合作與分享品質形成的有效資源。
一方面在我班開展的多元智能課程中,鼓勵幼兒主動參與,收集活動材料,幼兒間動手制作小玩具,幼兒與教師合作共同布置活動區,活動墻面。如:主題活動“美麗的夏天”,幼兒通過畫畫、貼貼、剪剪,共同創作完成了一面主題活動墻。又如:孩子們制作的磁鐵小汽車,投放到活動區中,孩子們總是幾個小朋友聚到一起玩的特別快樂。系列主題活動使孩子們在參與制作、欣賞富有童趣的畫面的同時,與同伴合作分享的愿望更被激發了出來。
另一方面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因此,建立一個輕松、和諧、平等的師幼關系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平時的各個活動中,我們總能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事,引導孩子去傾聽同伴的敘述。 教師引導的話語、贊許的目光、微笑的面容、親切地點頭等,能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舞,因而進一步強化合作與分享的動作,愿意更多地、自覺地做出合作與分享的行為。同時,通過各種形式向家長宣傳在孩子面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家庭成員之間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有了好東西不僅要與孩子分享,更要與老人分享。具體方式如下:
(1)利用家長宣傳欄向家長宣傳“幼兒合作與分享品質養成”的重要性。
(2)定期出一份相關內容的家園小報,如:“相關知識”、“教師對幼兒合作的觀察紀錄,分析”、“教育隨筆”等 。
(3)家長觀摩幼兒園的半日活動,從中觀察幼兒之間的合作行為帶來的效果,分享教師在激發幼兒合作行為方面的新方法,新經驗。
(4)開展有趣有意的親子活動,充分發揮孩子與孩子、孩子與家長之間在合作與分享方面的互動作用。
2.3 內容與手段的選擇,提供了多樣的實踐活動
(1)事先收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與教育內容。
(2)根據我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中班幼兒身心特點的目標,將課題的年目標、學期目標、月目標層層相扣、緊密結合。
(3)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
幼兒沒有分享、合作等方面的意識原因是他們生活在家庭的小天地中,是被關愛、被滿足的重要對象。而在幼兒園里,集體教育使幼兒有機會與同齡人游戲和交流,讓幼兒充分地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與同伴共同合作與分享原來是如此的快樂! 同時,個別教育又能促進每位幼兒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
(4)豐富多采的實踐活動。 孩子們收集的各種活動材料,可以大家一起玩,從中學習、體驗如何與他人分享,如何與他人合作才能玩好。又如:孩子們都喜歡過生日,過生日的孩子會拿來生日蛋糕與小朋友一起分享,小朋友也為他唱生日歌,還送上自己制作的祝賀卡等。這樣的實踐活動,既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更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了合作與分享的愉悅。
經過對幼兒進行合作意識教育的情況來看,首先,我們對合作意識有了很明確的認識,逐漸轉變了觀念,充分認識到“培養孩子從小就有合作與分享品質”的重要意義,能積極為孩子創設良好物質環境。師生間也能建立起一定的合作與分享關系。其次,合作與分享的品質在孩子身上有著比較明顯的體現。在區角活動、角色游戲等一些活動中,孩子們愿意與同伴協商、謙讓或合作,他們知道許多事情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同時,他們也愿意將好吃、好玩的東西帶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還有,許多家長也改變了傳統的育兒觀,增強了科學育兒的意識,支持幼兒與同伴的合作與分享行為,為幼兒園的活動提供了社會資源。
幼兒合作意識的養成和幼兒合作行為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還要更全面、更細致地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孩子在學習中認識,內化,建立起合作的品質。
【幼兒園中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相關文章:
• 略議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完善
• 幼兒園師幼互動問題研究
•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 再論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
• 淺談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結束方式??
• 幼兒園孝道教育問題探討
• 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的四大問題
• 淺談幼兒園年級組工作
• 淺談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
• 幼兒園音樂游戲活動的有效組織
• 農村幼兒園的大課程觀
• 如何提升幼兒園集體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