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不讓媽媽抱》3篇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愿意自己走,不要大人抱,理解歌詞內容,學著用好聽自然的聲音唱歌,愉快的邊唱邊做動作,隨歌曲旋律唱出來,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音樂公開課《不讓媽媽抱》3篇含反思教案吧。
教案一: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學著用好聽自然的聲音唱歌,愉快的邊唱邊做動作。
2、愿意自己走,不要大人抱。
3、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小鳥飛、小貓跑、小朋友自己走等圖片
【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理解畫面內容。
——“圖片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引導又幼兒說出“小鳥自己飛”“小貓自己跑”“我們都是好孩子,不讓媽媽抱”
2、引導幼兒欣賞并感受歌曲,熟悉旋律及歌詞。
——教師彈唱歌曲
——引導幼兒說出“小鳥自己飛”、“小貓自己跑”等歌詞內容。
——請幼兒邊聽歌曲邊學小鳥飛、小貓叫。
3、幼兒學唱
——帶領幼兒邊聽樂曲邊跟讀歌詞
——念清“我們都是好孩子,不要媽媽抱“。
4、領導幼兒學唱歌曲,自由的做動作表演。
——教師唱歌,引導幼兒“自然好聽的聲音,激發幼兒想唱、愛唱。
——跟唱歌曲兩三遍,重點學唱“2123/5.3/中的“抱”字。
5鼓勵幼兒根據歌曲內容自由的動作表演。
三、自然結束。
教案二: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嘗試跟唱歌曲,喜歡用動作表現歌曲,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2、知道自己慢慢長大了,學著不依賴爸爸媽媽。
【活動重點】
理解歌詞,嘗試跟唱歌曲表現歌曲
【活動難點】
知道自己長大了,不要媽媽抱、不依賴大人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來幼兒園有段時間,初步有獨立的意識
2、其他準備:音樂,圖片
【活動過程】
一、學一學——小動物走路
。ōh節設計意圖:通過小律動《小動物走路》,引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并為之后的歌曲做經驗鋪墊)
今天有許多的動物客人來到我們小1班,我們來聽聽它們是誰?
鼓勵幼兒在老師的帶動下一起做簡單的律動。
1、師:小兔子蹦蹦跳,不要媽媽抱。(鼓勵幼兒做做小兔子的動作)
小鴨子搖呀搖,要媽媽抱嗎?(引導幼兒說說“不要媽媽抱”)
小烏龜、小貓咪都不要媽媽抱。
2、師:猜猜看還有誰會來?(幼兒自由想象)
3、出示小鳥,(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小鳥飛)“小鳥飛呀飛也不要媽媽抱。”
4、小結過渡:小鳥會自己飛,小貓會自己跑。今天老師帶來的歌曲里還有一位朋友會是誰呢?我們一起去聽聽看。
二、欣賞并理解歌曲——《好孩子不要媽媽抱》
(環節設計意圖:理解歌詞嘗試跟唱,愿意在老師的鼓勵下大膽表現歌曲,體會音樂活動的樂趣)
1、欣賞歌曲《好孩子不要媽媽抱》(師根據伴奏演唱)
提問:除了小鳥和小貓,歌曲還有誰?她要不要媽媽抱?
那你們平時上幼兒園是怎么進來的?(自己走進來不要媽媽抱)
2、師扮演媽媽“我現在是媽媽。讓媽媽來抱抱你。(與個別幼兒互動,關注幼兒能否理解不要媽媽抱)
3、師:你們怎么都不要媽媽抱呀?(鼓勵幼兒說說自己已經長大了)
4、鼓勵幼兒跟著鋼琴學唱2遍
5、鼓勵幼兒跟著音樂用動作大膽表演歌曲。
6、師小結:原來小1班的寶寶們都很棒都不要媽媽抱的!
三、延伸——我長大了
。ōh節設計意圖:通過追問了解孩子對自己長大了的經驗,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賴大人)
1、師:我們剛才都學了好孩子不要媽媽抱。我們都長大了,那除了不要媽媽抱,你們還會做些什么呢?
2、鼓勵幼兒大膽說說自己能自己做的事情。
小結:我們寶寶都是好孩子,不要媽媽抱,還會學著許多事情都自己做,送給你們大拇指,你們都是好樣的!
教案三: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欣賞活動中感受搖籃曲的安靜、優美,培養幼兒欣賞音樂的興趣和習慣。
2、學習表演歌曲,鼓勵幼兒創編抱娃娃的簡單動作。
【活動準備】
錄音磁帶、娃娃人手一個、小床一張。
【活動過程】
一、幼兒抱娃娃進活動室。
1、師:天黑了,星星眨著眼睛出來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寶寶,你們有什么辦法哄娃娃睡覺呀?
2、幼兒討論交流,請出個別幼兒來回答。
二、欣賞“搖籃曲”。
1、師:你們想的辦法真好呀,可是除了這些辦法以外,我們還可以給娃娃聽音樂哄她睡覺呢,你們聽..….
2、播放“搖籃曲”(第一遍),幼兒欣賞、感受。
3、師:我的娃娃聽著音樂睡著了,你們的娃娃睡著了嗎?(睡著了)那我們一起把娃娃放到搖籃里好嗎?
4、師小結:娃娃睡覺的時候聽的音樂輕輕的,柔柔的,很好聽,這樣娃娃很快就能睡著了,這種音樂我們叫它“搖籃曲”。
5、再次欣賞(第二遍),我們來聽聽搖籃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師提問:你們聽到搖籃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勵幼兒跟著一起哼唱。幼兒學習完整演唱“搖籃曲”,引導幼兒用輕柔、優美的歌聲演唱,表現“搖籃曲”的安靜、優美。
三、表演“搖籃曲”。
1、師播放“娃娃哭聲”: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來,我們一起哼著“搖籃曲”,搖著娃娃睡覺吧。
2、師:xxx的娃娃不哭了,我們來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覺的。請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勢的幼兒來表演一下,鼓勵其他幼兒模仿他們的抱娃娃動作。
3、集體完整地表演“搖籃曲”,娃娃睡著后(即歌曲結束后)提示幼兒把娃娃輕輕地放到小床上,蓋好小被子,讓娃娃安睡!
四、復習歌曲“不要媽媽抱”。
師:你們的娃娃還小,需要別人抱。我們小班的朋友們已經長大了,不要媽媽抱了對嗎?
1、復習演唱歌曲。老師和幼兒一起跟著音樂自己創編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
2、師:哦,我們小班的朋友們真的長大嘍!(活動結束。)
活動自評:
活動的選材來自于幼兒的生活,并且能夠在主題背景下開展,對于剛入園2個月、剛擺脫對父母家人依戀的幼兒來說,已經是蠻不錯的了;顒右婚_始我為幼兒創設了“娃娃要睡覺”的情景,能夠讓幼兒置身在這個環境和情景中,同時鼓勵幼兒大膽地交流討論,但是一開始由于幼兒和我都有點拘束,因此在這個環節的時間安排上顯得比較急促,應該再給予幼兒更充分的時間和機會交流一下,也許孩子們的思維能更廣泛一點。
活動的中間部分,我的引導和啟發對幼兒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用自身的情緒感染幼兒,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并為成功地哄娃娃睡著了而感到高興,使幼兒的情緒和需求得到滿足。
但在引導幼兒創編抱娃娃動作的時候,如果能再給幼兒多一點拓展的機會的話,也許孩子們創編出來的動作也就更加貼近生活了。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小百科:母親,簡稱母,是一種親屬關系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稄V雅
【幼兒園小班音樂公開課教案《不讓媽媽抱》3篇含反思】相關文章:
•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精靈》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案《嘀哩嘀哩》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快樂農場》含反思
• 大班音樂優質教案《會跳舞的小雨點》含反思
• 大班律動游戲教案:快樂身體演奏會(有音樂)
• 幼兒園中班教案《星星》
• 幼兒園中班教案《紅蘋果》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大黑熊與小白兔》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數蛤蟆》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音樂優秀教案《蝶兒飛飛》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音樂課教案《春雨沙沙》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優秀音樂教案《小樹葉》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