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前教育課改背景下,各幼兒園正在大力推進園本課程建設。海曙區(qū)龍觀鄉(xiāng)中心幼兒園作為區(qū)內首批課改樣本園,立足兒童本位,分析地域資源,梳理總結實踐經驗,提出了目標、內容、組織方式、評價手段四維融合的課程園本化實施策略及實施建議,試圖為開展以共同性課程園本化的同類幼兒園提供可行性參考和實踐樣本。
【關鍵詞】共同性課程園本化 四維融合 策略
近年來,各級教育部門提出學前教育要因地制宜,立足兒童本位,實踐課程園本化的工作方向和要求。各幼兒園紛紛開始了課程園本化方案設計與實踐。一般來說,實踐課程園本化的方式有兩種,即完全的園本化和共同性課程園本化。所謂的完全園本化是指幼兒園完全根據本園的實際進行自主開發(fā)的課程;共同性課程園本化是指幼兒園以某教材為參考,結合幼兒園自身的資源、條件、幼兒特點等各方面的因素,把現有的課程內容通過增刪、重組,替換、生成等手段形成相對合理、更適宜本幼兒園和幼兒的課程體系的行為。在課程園本化的實踐過程中,幼兒園充分梳理了課程實施路徑和軌跡,生成了以“四維融合”為手段的園本化行為策略,并提出了融合實踐中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從照本宣科走向融合實踐——“四維融合”策略實施路徑
幼兒園共同性課程園本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夯實理論基礎并通過長期的實踐探索。既不是全盤否定重新開始,也不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而是腳踏實地循序漸進,不斷摸索且思且行的過程。
(一)依托藍本,求規(guī)范,找契機
專業(yè)教材的出版都由專家組經過多次論證和專業(yè)委員會審核通過完成,每套教材不但具有規(guī)范性,而且內容安排有其內在的聯系和規(guī)律。課程園本化最早期,首先要選擇適宜教材為藍本,合理安排、規(guī)范實施,在此基礎上發(fā)現問題,尋找課程園本化契機。例:
我園建園初期撤并兩所民辦園轉制為公辦,依托浙江省幼兒園《生命、實踐、智慧》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在實踐中發(fā)現,完全“藍本”的課程預設與幼兒生活環(huán)境和原有經驗脫節(jié),無法滿足幼兒發(fā)展需要,問題的發(fā)現為尋找課程突破點奠定了基礎。
(二)融合初顯,找問題,助發(fā)展
隨著課程的進行,各種問題和矛盾相繼出現,融合行為在探尋課程園本化的過程中應運而生。在實踐中,主動反思,尋求突破,助推融合行為在課程園本化過程中不斷發(fā)展。例:我園在原有省編教材的基礎上以“山鄉(xiāng)特色課程”做補充,作為課程園本化行為的起點,“融合”行為雛形初現。這個階段,特色課程作為獨立主題添加,與參考教材之間整體性、層次性和遞進性關聯不夠,過于突兀和生硬。
(三)融合探索,尋支點,促提升
在課程園本化的進程中,在實踐和反思的循環(huán)中,“審議”是幼兒園課程園本化實施,是實踐“融合”的支點,能督促課程園本化行為落地和發(fā)展。例:
選擇性的對省編教材進行審議:保留省編教材里的部分內容,將其中部分活動放在區(qū)角、晨間談話、餐后活動等環(huán)節(jié),另外挖深“山鄉(xiāng)”課程的資源將其融入二級主題。為現階段的園本化落實奠定基礎并儲備了一定的課程資源。
(四)四維融合,審實踐,再優(yōu)化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們主觀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課程園本化水平也快速發(fā)展。在“融合”實踐中,嘗試以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來審視融合行為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不斷優(yōu)化,從而提升課程園本化質量。
二、從藍本課程走向園本課程——“四維融合”策略實施方法
根據我園現階段的課程園本化實踐發(fā)展軌跡,通過梳理和總結實踐經驗,充分鏈接園所、幼兒、資源、《指南》、教材等元素,將省編教材與特色課程通過目標、內容、組織形式、評價方式四大方面進行融合來實踐課程園本化。
(一)方案設計——鏈接園所,把握方向
每一所幼兒園的人、物、情、境決定著融合的不同方向、路徑和方法,實踐“四維融合”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對幼兒園園況進行充分的分析,swot分析法則是可借助的可行工具。運用swot表能有效找尋適宜的課程落腳點和生發(fā)點,為課程園本化方案設計和“四維融合”策略實施提供可行依據。例:
【以“四維融合”落實共同性課程園本化的實踐與思考】相關文章:
上一篇:指南下幼兒典型行為的觀察與分析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