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園成為孩子們的心靈家園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很好聽的BBS用戶名字
摘 要 兒童是家庭和國家的希望,兒童教育關系到民族的未來。幼兒教育不應該只是為了培養“聽話”的孩子,而是為了塑造一個個杰出的英才。因此,幼兒教育首先是對于兒童心靈和個性的影響。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心智 家園
“以人為本”已經是全社會各項工作的中心和基本點,那么,對于幼教事業來說,“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也是不變的追求。尊重幼兒個體,激發學習動機,讓孩子們在陽光下快樂而茁壯地成長,永遠是我們工作的重點所在。《綱要》指出,在活動中,應該讓孩子能感到周圍的人都愛學習,而且能對學習活動很感興趣;有機會探索他們感到好奇的事物,滿足好奇心;在學習中獲得某種愉快的體驗;在學習過程中有自主感、成功感。這樣,我們的孩子在幼兒園這個特殊的園地,就能夠找到他們心靈的家園。
然而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觀念常常停留在許多原則 、規程及方法方面,卻沒有轉化為有效的教育行為,主要表現在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不盡合理 ,教學內容不完全適合幼兒的學習水平,或低水平重復。例如教學活動方式的教條味過濃,教學活動不能融于幼兒生活,要么“活而不動”,只有教師在表演 ;要么“動而不活”,幼兒像木偶一樣聽任教師指揮。換言之,就是未能真正達到啟迪幼兒心智的目的。
幼兒園應該成為幼兒心靈的家園,首先,就要注意培養他們的良好心態。那么怎樣讓孩子去喜歡、去選擇、去體驗 ,來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心態,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認為,在活動中應充分體現以下原則。體驗性原則是尊重兒童直接經驗的積累,創設環境 ,讓孩子通過操作獲得體驗。適應性原則是指從實際出發,注重活動內容的選擇,活動目標的合理性,活動形式的可行性,操作材料的層次性。主動性原則是指以幼兒為學習的主體,讓幼兒主動探索,自主活動。還有互動性原則,它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為此,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做些努力。
第一、激活學習動機,激活孩子思考探索的心靈之光。要尊重幼兒的天性,尊重幼兒的內在需求,激發幼兒的興趣,是幼兒愉快地主動學習的前提。在活動中,教師的出發點不再是教材以及系統的學科知識 ,也不僅僅是重視技能 、活動的結果,而是關注孩子的美好天性和發展需要。教師要能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 、游戲和偶發事件所隱含的教育價值,將其作為教育的生長點,即時、即景 、果斷地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同時,要把眼光放在了解孩子已達到的水平和預測可能達到的水平上,做到“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還要注意在活動中關注每一個幼兒的發展 ,促進他們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第二,教育者要尊重每一個孩子,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透過孩子的行為用童心去分析孩子的動機,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放手讓他們自我發展,留心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為孩子搭建一個充分發展自己的大舞臺。切忌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孩子 ,切忌用成人的標準去審視孩子。在活動中要關注幼兒的情緒及情感,引導其趨向真善美,形成健康人格。
第三,教師要激發孩子良好的情緒,因為積極的情感態度是個體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我們要注意留給孩子一片抒發情感的空間,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例如通過創設 “心情小屋”、 “快樂的花園”等趣味濃郁的活動方式,也會點燃兒童的美好心靈之光。
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要明白生活即教育這個道理。幼兒園的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越近,越能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的學習就越有效 。同時幼兒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各個側面都蘊涵著很好的教育內容。教師要善于觀察 、傾聽、分析幼兒的生活疑點 ;善于試著用不同的方式鼓勵他們。《綱要》總則指出:“幼兒園應當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與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因此 ,幼兒園提倡在幼兒學習過程中,要向幼兒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即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這樣有助于幼兒創造自我和實現自我。一個有秩序的環境,幼兒能在那里安靜而有規律地生活。一個生機勃勃的環境 ,幼兒在那里充滿生氣、快樂、毫不疲倦地生活、精神飽滿地自由活動。一個愉快的環境,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為幼兒設置,都應能成為他們心靈的棲息場所。
物, 對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充滿了好奇, 尤其是對一些沒有見過的小動物更是充滿了好奇。好奇心是一切問題的源泉, 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好奇心是天生的,而最能激起這種好奇心的就是自然界中鮮活的事物。幼兒對周圍世界往往喜歡圍觀,實際上這正是幼兒好奇心的表現。如果教師此時只是制止,就會扼殺兒童的好奇心,破壞他們的求知欲。好奇心強的幼兒常會表現出一些探索行為,在探索的過程中有時會“破壞”一些東西,如把玩具汽車拆開, 把小金魚從水里撈出來等。通常,這些行為體現了幼兒的一種探索欲望,展現了幼兒的好奇心。因此,幼兒教師不能簡單地把幼兒的這些行為認為是搞破壞,應站在幼兒好奇心的角度來看待幼兒的這些行為,了解幼兒這些行為背后包含的探索和求知之心,對于幼兒這種探索應理解,甚至適當予以鼓勵、引道,適時激發兒童的探索心靈。
隨著幼兒的成長,其語言表達能力也在發展,但由于幼兒的認知能力的限制,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很多他們不懂的事情,所以幼兒的提問也會越來越多。面對幼兒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幼兒教師和家長應合理對待,采用合適的方式予以實事求是地問答。對于簡單的問題應及時問答,對于復雜的、一時難以回答的問題,可以和幼兒一起探尋答案,因為在參與的過程中,既讓幼兒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又可以使幼兒學會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另外,幼兒在提問時,幼兒教師和家長要注意傾聽,因為注意傾聽能使幼兒感受到教師的關注,這對于幼兒好奇心的發展是一種無形的強化。我們一定要走出那種“聽話教育”的誤區,因為這種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事實上,我們的民族缺乏的正是這樣一種大膽質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將,我們的幼教事業的改進,將助推我們民族復興的千秋偉業!
【讓幼兒園成為孩子們的心靈家園】相關文章:
• 西鄉縣幼兒園教師隊伍配備情況調研報告
• 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幼兒園雙語教育芻議
• 幼兒園音樂教育問題與對策
• 和諧教育從幼兒園做起
• 幼兒園如何教大班孩子學點成語
• 幼兒園趣味性景觀小品設計
• 幼兒園素質教育應“以人為本”
• 幼兒園的班級功能
• 淺析幼兒園小班區域材料擺放
• 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