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繽紛的樹葉在秋風中飄如蝴蝶。孩子們有的追逐飄在空中的樹葉,有的捧著一片樹葉欣賞它的美麗,有的將樹葉拼湊成各種圖案……孩子們對樹葉的喜愛之情,啟發我以樹葉為主題開展了教學活動。
一、語言
1.組詞造句。我要求孩子們描述樹葉的色彩(XX色的樹葉)、形狀(XX形的樹葉)大小(XX樣的樹葉),并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用樹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造句(加謂語、定語、狀語等),如:樹葉在飄——金黃色的樹葉在飄——金黃色的樹葉在空中飄——金黃色的樹葉在空中輕盈地飄——金黃色的樹葉在空中如蝴蝶一樣輕盈地飄……
分析:到3歲時,大多數幼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以及基本的語法和句法;到4-5歲時,越來越接近成人的語言模式了。所以,教師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程度教幼兒組詞造句是十分有必要的,但要注意兩點:一是結合實物(金黃色的樹葉),便于幼兒理解;二是創造真實情景(模擬飄的動作),讓幼兒身臨其境地運用語言,可使幼兒體驗語言的實際功能和美感。
2.編講故事。我在一塊53厘米×71厘米的立體矩形板上布置了與樹葉有關的場景,放置了一些孩子們喜歡的卡通動物。我給孩子們介紹:“這是一塊故事板,你可以用任何一個卡通動物編故事講給大家聽,講講故事中的角色在做什么。講故事時可以用不同的聲音,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動作……”
分析:故事板活動為幼兒編講故事提供了一個具體而開放的框架,能夠使幼兒的能力自由發揮。但教師在使用故事板時要注意所選材料應具有幻想性、模糊性和刺激性;還要控制故事板上的物體數量,過多的物體,容易使幼兒產生壓抑或注意力分散。
3.木偶劇院。我組織孩子們運用木偶表演與樹葉有關的故事。在“劇院”布置上,我以樹葉為背景,將各種各樣的樹葉或懸掛或粘貼或串聯于“劇院”各處,給孩子們以強烈的樹葉刺激。我先給孩子們演示了一幕,接下來,孩子們將木偶表演進行得如火如荼。
分析:木偶教育既能加強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又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讓幼兒從表演中懂得許多道理。因此,教師可有效地運用木偶進行教學。
二、數學
1.穿樹葉。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前端削尖、后端系繩的細木棍,讓孩子們根據要求穿樹葉(邊穿樹葉邊數數,比原來所穿的樹葉多幾片或少幾片,穿某一種類或形狀的樹葉等等)。為了增加趣味性,我還開展了穿樹葉比賽活動。
分析:在穿樹葉的過程中,幼兒既直觀形象地理解了數字的實際意義及相鄰數之間相差為“幾”的等差關系,又學習了點數、排序,加深了對數字的感知能力。在這一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木棍的安全性,由于木棍前端較尖,教師要提醒和提防幼兒注意不要傷了自己或他人;還要注意對于幼兒穿樹葉的成績可依據不同的標準進行評價,盡量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表揚。
2.分樹葉。為了使分樹葉活動活潑有趣,我讓孩子們為樹葉找朋友,當孩子們為樹葉找到朋友后,他們要講述出樹葉能夠做朋友的依據。概括說來,樹葉之間能夠做朋友的依據是顏色、形狀、大小、種類相同或有其他共同特征。
分析:在分樹葉的過程中,幼兒既認識了顏色、形狀,學會了區分大小、種類,又掌握了分類、對應等數學概念。在這一活動中,教師要注意事先給予幼兒顏色、形狀、大小、種類等的概念經驗,這樣幼兒才可能有依據地為樹葉找朋友。
3.套樹葉。我在活動區地面上用數字卡片1~9貼出一個正方形,并在相應數字上放置樹葉。孩子們要根據規則套樹葉,如“我指哪兒,你套哪兒”(我指7,你就套7),“我套組合數,你套分解數”(我套7,你就套3和4,或2和5,或1和6),“套相鄰數”(我套2,你就套3)等等。
分析:在套樹葉的過程中,幼兒既體驗了對應關系,學習了相鄰數,理解了數的組成和分解,又學會了溝通與合作,增強了規則意識。除了上述玩法外,還可以玩套單、雙數,套和、差數等。由于玩法多種多樣,教師應將每種玩法的規則詳細說明,使幼兒知道如何玩。
【樹葉在語言和數學活動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 在數學中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
• 淺談幼兒園數學生活化
• 談語言活動中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 “探究——研討”法在幼兒數學活動中的應用
• 創造性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 同課異構的教學對數學活動的有效組織
• 大班數學:小蜻蜓捉害蟲
• 對提高幼兒數學教育的一點感受
• 奧林匹克啟蒙數學的基本理論
• 青年教師的小班匯報課感言
• 大班計算活動《快樂數學》
• 幼兒數學教育中的六個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