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體閱讀活動中,提問是教師指導早期閱讀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幼兒積極感知理解作品,同時培養幼兒質疑的能力和探究閱讀的興趣。但提問并不僅僅是閱讀活動中教師的專利,幼兒的提問水平更能顯示閱讀活動的價值。那么,集體閱讀活動中,教師應該如何提問,又如何在和幼兒的對話中提高幼兒的提問水平呢?
一、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以及閱讀活動進展的不同階段,教師提問的形式是不同的。下面結合不同年齡段對早期閱讀教育中的問題進行分類。這些問題的形式立足于幼兒的年齡和學習特點,不僅有利于幼兒的語言學習,也有利于幼兒的思維訓練和智力發展,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幼兒質疑的能力,促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
1-初級階段(O~3歲)
對于小班或年齡更小的幼兒來說,教師提問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看圖的興趣,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盡可能地表達。一般來說,有以下四種類型:
(1)“是什么”的問題。這類問題便于幼兒觀察和確認畫面內容。
(2)“有什么,還有什么”的問題。這類問題有助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確認所有需要觀察的要素。
(3)“像什么”的問題。這類問題幫助小班幼兒建立畫面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初步的想象。
(4)“為什么”的問題。這類問題對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難度,但可以嘗試。
2.中級階段(4~6歲)
對于中、大班的幼兒來說,教師要對每一個幼兒的思維能力有所了解,以便針對不同的對象提出不同程度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在幼兒回答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差,教師要注意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進行糾正與追問。在中級階段,初級階段的四類問題仍然是存在的,但逐漸處于從屬地位,下面提到的兩種類型逐漸在早期閱讀中占主要地位:
(1)開放性的問題。這類問題通常沒有唯一的答案,它的作用在于讓幼兒進行發散性思維。問題語句常常是:“你看到了什么?”“你的猜想是……”“發生了什么事情?”等等。
(2)假設性的問題。這類問題同樣屬于開放性的問題,但其回答的難度在于既要結合故事理解與生活經驗,又要展開想象,富有挑戰性。問題語句常組合出現,如:“如果唐僧一個人去西天取經,會發生什么事情?”
二、幼兒提問。師幼共答
幼兒天真、好奇,無拘無束、富于想象力,思維方式不I司于成人。因此,活動中他們會提出各種稀奇有趣的問題。幼兒主動提問恰恰反映了他們對進一步理解閱讀材料的興趣,顯示了他們閱讀興趣的濃厚。閱讀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幼兒主動提問的意識,有意識地提高幼兒的提問水平。
1.為幼兒創造提f.-l的機會
對于愛發問的幼兒,教師要及時予以表揚與鼓勵。無論提問內容的價值怎樣,都要肯定幼兒提問的勇氣。對于暫時沒有提問的幼兒,教師要盡可能地創設機會。如在集體閱讀活動中專門設置“質疑”環節,讓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向教師發問,向同伴發問。
2.了解幼兒的提問水平
從“是什么,,到“為什么”,標志著幼兒提問水平的發展。到大班后期,甚至會出現反問和辯論。這些都是閱讀中出現的非常可喜的現象,教師要加以關注,并正確引導和鼓勵幼兒。
3.提高幼兒的提問水平
幼兒的提問水平是在模仿、練習的過程中逐步提升的。教師要鼓勵幼兒提問,在不損傷幼兒提問積極性的前提下幫助幼兒整理問題,如“老師認為你的意思是……”、“不要著急,能不能問得更清楚些”等。其次,教師要善于樹立典型,發揮提問能力強的幼兒的作用。如“誰能和他提一樣的問題”、“誰的問題和他的不一樣”等。
對于幼兒的提問,教師切不可包辦代替,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而是要以此巧妙調動其他幼兒的興趣,使之成為對話的焦點。即使是需要教師回答的問題,教師也可以不直接告訴幼兒,而是引發幼兒更多的思考,建議以擴充的方式回應幼兒的問題,借此豐富幼兒的詞匯、擴充語句,規范幼兒的語言,使幼兒語言表達更流暢、更自然。
總之,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善于聆聽,及時抓住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促進幼兒大膽提問,提高幼兒的提問水平,成為高水平“對話”活動的組織者。
【在集體閱讀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相關文章:
下一篇: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選擇合適的圖書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