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人才的需求,對下一代的教育正由偏向智能轉向素質的培養,對人的生理、心理、想象力、情感各層面都有不同的要求,以期促進人格發展。幼兒繪畫教學要適應新的教育要求,在為孩子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上發揮積極的教育作用,就必須打破舊的教學模式,重新建構一種能促進幼兒自主、全面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
美術教學的特殊功能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重視,家長們也熱衷于把孩子送進各種美術班。為給幼兒提供一個美術舞臺,讓幼兒有充分展示的機會,挖掘幼兒潛能,全面提高幼兒素質,我確定了“在美術教學中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的課題研究,培養幼兒初步的美術興趣,發展幼兒形象思維,大膽想象,勇于創新的能力。
幼兒生活在一個心理上松弛的階段,這為獲得和發展創造力量提供了最理想的先決條件。幼兒的好奇心和創造性想象的發展是他們創造力形成和發展的兩個最重要的表現。在美術教育領域中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決定了兒童是借助想象來創造的,孩子們借助于美術、制作藝術和游戲活動,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把想象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發自內心的表現感受、體會、求同和求異的思維,人們稱這些為童趣。童趣在美術作品中的表現也就是兒童教育研究的最終目標。那么,如何在美術教育中開展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呢?通過實踐,我獲得了以下的體會:
一、創造環境,營造氛圍
在美術教育中我們十分重視教育環境對幼兒的影響。首先在活動室走廊的墻壁到處都掛著兒童畫作品,給幼兒視覺上藝術美的體驗。其次,在美術活動中,我做個有心人,善于發現兒童細微的變化,并用言語、動作對他的進步表示肯定,讓孩子在這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樹立自信心。如孩子剛從小班升到中班時,對圖像表現不太會,如畫人常常是手和腳全畫在頭上,我們稱為“蝌蚪人”。但通過幾次活動,有的幼兒發現了身體,能把手和腳分解到身體上,雖然位置不一定正確,但我看見他就會馬上肯定他:“你會給小朋友穿新衣了。”幼兒馬上意識到自己成功了,大大增強了信心。在以后的活動中逐步把人物的細微表現的更加正確形象了。在活動中,不管孩子會畫不會畫,也不管他們畫的好不好,教師在活動中給予他們親切、耐心的指導,讓孩子有一種愛的感情體驗,從而激發孩子繪畫的興趣。記得班級里有個年齡特別小的孩子,由于動手能力弱些,對繪畫活動比較害怕。有一次我們畫貓,由于他有生活經驗,比較形象地畫出了貓的基本特征。我發現時,馬上把他的畫在講評中做了特別介紹,使他一下子獲得了成功。之后,他對繪畫產生了興趣,畫的東西越來越多。
另外,幼兒繪畫教學“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目的,決定了我們對幼兒作品的評價標準必須建立在尊重幼兒創作意圖和繪畫心理的基礎上。只要是幼兒能夠解釋的作品我們都應該給予肯定,凡是能夠體現出幼兒的創新思想、純真天性、大膽手筆、積極情感的作品,即使只有其中一個細小的閃光點,我們也認為是好作品而給予贊賞。記得在一次中班活動畫“健康娃娃”活動中,有一個孩子第一次畫了一個特別小的人。我便問他:“這個娃娃這么小,是不是你的小妹妹呀?”孩子告訴我:“這是我!不過這是以前的我,以后我會變成一個長得特別高的象運動員一樣的身體。第二次他又畫了一個特別大的娃娃,大頭大腦很可愛,從畫面中充分展現了孩子天真可愛的性格特點。講評中我特意安排他來講了自己畫中的故事,又有孩子畫了“小貓用尾巴釣魚”、“小狗一家子”、“貓捉老鼠”、“彩色機器人”、“和小花一樣美的我”等等多幅生動形象的作品。
二、幼兒創造教育的基本內容及教育途徑
所謂“創造教育”是指引導學生學習和研究發明創造的規律和創造方法,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的教育活動。幼兒正處于創造能力開發、培養的關鍵期,幼兒的創造是為成年后的創造作準備的,幼兒的創造教育是為造就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奠定基礎的。幼兒創造教育要突出它的“基礎性”,就是幼兒的創造素質,包括:創造意識,使幼兒想創造;創造精神,使幼兒敢于創造;創造思維,主要包括思維的敏捷性、變速性和獨創性;創造個性,即好奇心,想象力豐富,富于挑戰等。
【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相關文章:
• 讓數學在傳統游戲中閃光
• 中班幾何教學經驗
• 通過插塑游戲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 區域活動中師幼互動特征分析與思考
• 淺談幼兒數學教育點滴
• 幼兒園數學游戲化教學的策略
• 激發幼兒學習數學興趣的引導方法
• 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
• 學習6的第三組加減
• 數學探究性教學方法體系的研究
• 支持幼兒主動、成功地經歷建構游戲與學習
• 幼兒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