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提出
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其本質就在于讓幼兒懂得美、追求美、創造美。通過美的教育,培養幼兒熱愛生活,促進知、情、意和諧發展,追求真、善、美相結合的人生境界。人的審美能力存在于人的意志和情感之中,是感情和精神的產物,是不斷在訓練和生活中得到美的能力,它不但是對審美個體的表現能力,而且是一種高層次的感受能力,它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在認識、道德等各個方面的潛在素質得到發展,兒童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帶有直覺性、幼稚、膚淺,但有初步的審美意識,因此,正確把握方向,給予幼兒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是無可厚非的。
繪畫不僅能激發幼兒美感、陶冶性情,并涉及幼兒興趣、態度、情感、意志、智能、知識及身體發育諸方面,而且能促使幼兒在想象力、創造力,尤其對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經過一年的實踐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概念界定
審美心理結構:包括審美感知、審美想象、審美情感、審美思維
具體感:就是將模糊的稍縱即逝的表象、幻想,變成清晰的、具體的、永久保存的圖象,就是要把頭腦里想象的東西具體表現出來。
自我表達:就是兒童本人表現自己想要表露于眾、表現于外的內在信息。這樣的表達基于自身的內在需求,出于自發的行為傾向,因此只能由主體自己做主而不應該受教師強加干預和控制。可以認為自主性是自我表達的主要內容。
自我表達的主要內容:幼兒通過藝術活動所能表達的主要內容是自己的感受、體驗、已有的、經驗、本人的情緒、情感和意愿,還有他們所見、所思、聯想和想象以及這些內容之間的交會和綜合等。
三、研究的目標
幼兒期是一切能力發展的關鍵期,繪畫活動是讓幼兒感知——表現,重于情感體驗的藝術活動,在繪畫活動中,能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能提高
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通過讓幼兒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體驗、表現評價,挖掘幼兒的審美潛能,提高其自身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情操。
四、研究原則
主體性原則
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根據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有自由選擇、自由表達的機會,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多方位、多元化的原則
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中,引導幼兒發動各種感官、從不同的角度去感知物體,從而發現美,表達美。
滲透性原則
在感知、發現、欣賞美的同時讓幼兒理解美,通過感受外在美,進一步體驗更深層次的美——道德美
五、研究方法與對象
1、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觀察法
2、研究對象:中班段全體幼兒
六、研究的措施及成效
1、充分感知客體,激發幼兒審美感知力
(1)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注重幼兒對色彩組合能力的培養
生活的本身就是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的,如清晨的朝霞,日夜的星空,朦朧的雨天和火辣辣的夏天,其色彩是各不相同的。再看那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衣服、器皿,不但色彩漂亮而且造型、款式優美。還有那可愛的小物、昆蟲、鳥兒,各自都有統一協調的色彩。
幼兒有很好的直形象記憶,并對色彩明亮、鮮艷的東西能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如小班時幼兒用他們喜愛的色彩畫線條、畫圓圈,雖然沒有創造什么形象,但孩子們仍樂此不彼。這是因為孩子們對色彩產生了一種情緒表達的需要和欲望。又如在吹畫活動中,幼兒會發現兩種顏色相混時會產生新的顏色,教師就引導
幼兒去思考,去觀察色彩的變化。讓幼兒了解三原色及間色、復色產生的過程,從而使幼兒更好地感知色彩豐富多樣原變化。
另外,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還應培養幼兒充分感受色彩的能力。大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我們讓幼兒從大自然中尋找色彩,世界是五彩繽紛的,蔚藍的天,白色的云,放飛在藍天中的風箏變得更生動、更富有美感。又如雨后掛在天邊的七色彩虹、小鳥和蝴蝶帶著鮮艷的色彩快樂地飛舞;春天,在綠綠的草地上,孩子們在奔跑、打滾,草地與孩子的服裝交錯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斕,富有動感的畫面。在一年四季的交替過程中,同樣會形成各種不同的色調,也都是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教師在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導幼兒去感受去發現,并用彩筆盡情地表現自己的感受,這些都有助于幼兒形成色彩美感。
我們引導幼兒并深入細微地讓他們觀察,讓他們了解,物體之所以美不僅要有一種好看的顏色,還要有其它多種不同顏色搭配、襯托,才顯得美。西方國家的幼兒繪畫教學側重于色彩組合,我看到國外小朋友制的卡片,純用色塊繪制,用色大膽潑辣,顏色明快鮮艷,加強幼兒的色彩組合能力,感受色彩的美,是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的基礎,為此,我組織了活動《奇妙的線條》,在活動中孩子充分運用色彩把不同的顏色組織在一起,有些幼兒大膽采用暖色調的顏色,畫面色彩艷麗,具有一定的美感。
(2)利用多種感官,培養幼兒對造型藝術的感受力。
據有關資料顯示:造型圓渾、墩實、稚拙、簡單的美術最能吸引幼兒,因為尚未完全走出視覺模糊階段的幼兒,對圓渾的造型能淋漓盡致的感知,為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我們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培養幼兒對造型藝術的具體感。
人的大腦信息百分之八十來源于視覺,“看”是
幼兒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一般觀察力強的幼兒繪畫水平相對要高一些,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幼兒經常多看,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不僅要引導幼兒觀察單個物體的顏色、形狀,更要注意引導其觀察物體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及與其他物體的關系。如:引導幼兒觀賞菊花時,不僅要引導幼兒觀賞菊花的各種顏色,花朵、花瓣的形狀,還要引導幼兒觀察花朵與枝干的大小比例及各菊花間的重疊、遮掩等。從觀察活動中訓練幼兒具有一雙敏感和不斷發現的眼睛。由于幼兒形象思維占優勢,因此在繪畫活動這前仔細的觀察,可以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使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畫面內容更豐富多彩。如命題畫“大馬路”活動之前,組織幼兒觀看有關錄像或在外出散步時觀察“大馬路上有什么?大馬路上多了什么?……”在畫物體時盡量提供給幼兒實物模型,讓幼兒在觸摸、觀察中感知到物體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形狀。其次,幼兒期以動作思維為主,只有充分刺激幼兒的觸覺系統,引導幼兒摸摸、敲敲、打打物體,才能使幼兒對物體有實質性的感受,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導幼兒去感知美的事物。
教育必須通過幼兒自身的積極參與,才能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要提高
幼兒的審美能力,必須借助幼兒自身對物體的感知、理解。
2、欣賞作品,明確幼兒的審美態度
(1)幼兒的作品
幼兒繪畫的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回味的地方,例:有一次,航航從家中帶回一幅畫,畫面上有一個小男孩拿著水杯站在大型玩具旁,我請小朋友說說航航這幅畫是什么意思,孩子們都說是航航站在大型玩具旁喝水,航航解釋道:我們幼兒園有很多人,每天總有許多小朋友在上面玩,所以有太多的灰塵,我想給大型玩具洗個澡,讓它變得干凈些。
我們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及時地介紹幼兒有創意的表現,引導幼兒在欣賞的基礎上建構美的感受力,作品一般是同齡人、同班之間的,也有在不同年齡段之間的,引導幼兒樂于觀賞,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優點,提高幼兒的審美態度。
(2)大師的作品
我們讓幼兒欣賞那些貼近孩子的生活,又比較容易理解的優秀畫家的作品,對提高幼兒的審美再現力是十分有利的,其好處在于除了激發美感外,還可以作品的主題以及美術知識有所了解,從而使幼兒能依據美的造型原則作出一定的分析評價。開始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色彩飽和鮮明、與幼兒生活較為接近、易懂的名畫。如梵高的《向日葵》、齊白石的蟹、青蛙,迪斯尼畫的米老鼠、白雪公主,張樂平畫的三毛,在欣賞活動中,我們驚奇地發現,這些名畫對孩子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意料。同時在欣賞的基礎上,我們引導幼兒學習、模仿名畫中色彩的搭配關系,并適當地將它們反映到自己的畫面上來。
大量事實證明,這對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及欣賞能力以均有極大的作用,對開闊視野、豐富生活,激發幼兒對美術表現的向往與追求是大有好處的,有人把美術欣賞比成給幼兒吃“營養面包”,因為它具有多種“維生素”,能夠健身益腦,增強藝術細胞。
(3)影視作品
我們通過電視、
幻燈機等可視手段欣賞適合幼兒繪畫和帶幼兒情趣的電視節目、錄相帶,如:動畫片《花仙子》、《獅子王》等。欣賞反映祖國風光及各族人民生活的圖片,了解我國的首都北京,我國的特區與特別行政區,泰山風貌、廬山風景、萬里長城等,讓幼兒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和高尚的品德教育。
3、加強自我表達,提升幼兒的審美思維
《綱要》在藝術教育要求中提到:“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如何提升幼兒的審美思維,自我表達是藝術的主要功能之一,這種功能是藝術的各種特性決定的。
(1)掌握技能,回味體驗
按照大多數幼兒的能力水平,圍繞感知對象和表現內容,提出大致籠統的表現手法,讓幼兒進行必要的技能學習。其目的不是單純和機械的模仿,它是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法獲得某一方面的體驗。雖然幼兒繪畫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統一模式的指導會讓幼兒畫出統一模式的畫面,所以我們針對性地適當在技能上給予指導。如畫《蝴蝶》,目標是用點、線、面、對稱的方式來裝飾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畫出基本線條如;曲線、直線等,基本形狀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讓幼兒用形狀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點、線、面來裝飾蝴蝶,背景幼兒自由添畫,這樣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和創造力,也體驗到了表現美的快樂。
(3)開拓思維,創造表現
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啟發引導幼兒根據所提供的材料進行豐富的聯想與想象,把眼前的“材料與自己已有的表象聯系起來,將引導發現的方法貫穿活動的始終。要求幼兒依據自己的想象內容進行創造。因為一種單純的有明確任務的學習并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在幼兒期,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也是非常活躍的。我們如果用簡單的范畫和教材,無疑是在筋骨、扼殺
幼兒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情感表現。我們可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并運用于繪畫當中:①給孩子講故事,啟發孩子進行想象,鍛煉幼兒將故事的情節畫出來。②請幼兒編故事畫畫,啟發幼兒自己創編故事并能把自己編的故事畫出來。如:同一個《螞蟻搬家》命題,不同的幼兒有各種不同的故事,畫出各種不同的內容。有的幼兒畫的是:螞蟻們有的背著糧食,有的抱著糧食,有的抬著糧食,有的抬著一條青蟲,并且還有一只螞蟻拿著喇叭指揮著搬家的隊伍。有的幼兒畫的是:許多螞蟻推著一輛車,車里裝滿了各種食物。螞蟻們有的招手,有的交談,有的螞蟻還打著雨傘為小螞蟻遮雨呢,這些內容情節足以說明幼兒思維是多么活躍。③聽
音樂畫畫。培養幼兒通過欣賞
音樂,用顏色,線條或物象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如:聽到輕松活潑的音樂,想到小鳥和小白兔,聽到低沉的音樂又聯想到狗熊和大象等等;有的幼兒聽了一段急促緊張的音樂后,所畫出的畫面是一只張著血盆大口的大灰狼正在追小兔子,想象的恰到好處。當然教師還根據具體情況,尊重每個幼兒的點滴創造,鼓勵別出心裁的想象和獨特的表現形式,引導幼兒善于發現生活中不一般的情景,結合內容題材,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學習諸如流暢、變通獨特、再定義、敏感等創造思維方法,逐步養成創造性思維的習慣。
4、注重自我評價,產生審美愉悅,激發幼兒的審美情緒
評價中心不是由教師承擔,也不是評價作品的優劣,而是鼓勵處在不同水平的幼兒自己去觀賞、討論,對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反復比較,不斷地發現和吸取同伴中不一般的創作方法,以提高幼兒感受美與表現美的能力。
在評價作品時,我們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引導、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對繪畫作品的看法和意見,及時肯定,從而使每個幼兒都肯說、愿說、敢說,如繪畫
活動《我生氣的故事》,我請孩子充分表達了自己的繪畫作品的含義,既加強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又也看到了每個孩子的表達方式,此外,請幼兒評價同伴的作品,從而提升了幼兒對美的感受力。
同時,引起幼兒間的互動。在班內形成個別與個別、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討論,同時教師給幼兒營造一種寬松、自主、愉悅、輕松的環境,充分調動
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滲透德育,確立幼兒審美觀點
審美教育,不僅只通過提示、范畫、講解等有限的教學手段,而且應通過一切對培養幼兒審美能力有益的方法來達到。幼兒美術教育中,德育的滲透也是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藝術的直觀性、具體性,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勝過空洞的說教。
(1)欣賞作品時
在美術教材中所選擇的美術作品,都是具有健康有益的思想內容和較完善的藝術形式,有著客觀的反映生活美和自然美及道德美的題材。同時,我們也請幼兒參觀各類美術作品展覽,也是對幼兒美術教育有力的輔助手段。幼兒在參觀成人的作品時,可使幼兒感悟到祖國燦爛悠久的藝術和歷史文化,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勤勞及智慧,雖然他們不能從一定深度體會到作品的內容和精神,但也能讓他們對藝術創作有個大概的了解,消除他們對藝術的神秘感,并受到美的熏陶。使幼兒的思想得到潛意識的升華,使他們對現實生活的事物有著真、善、美的追求。
(2)自我評價時
幼兒年齡小,是非觀念差,因而在評價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幼兒向真善、美的一邊靠攏,但同時又不能傷害幼兒的自尊,抹殺幼兒的自信,遏止
幼兒的積極性,應因地、因時、因質地展開必要的引導,動畫片奧特曼極受孩子們的喜愛,奧特曼家族成了孩子們交流的話題,平日里,孩子們喜歡畫奧特曼,買有關奧特曼的書、卡等,甚至學做奧特曼與“怪獸”奮力拼搏,為此,孩子們的交往出現了問題,給孩子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作為老師,我們不能斷然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也不能直接否決奧特曼,為此,我們和幼兒一起展開關于奧特曼的討論活動,請孩子說說對奧特曼的喜愛,針對小朋友學奧特曼與怪獸打斗的情形,請孩子們談談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奧特曼是好的,他要與怪獸搏斗”;有的說“奧特曼不是每只怪獸都去打的,他主要是為保衛地球”等等,通過積極的討論活動,教師及時肯定奧特曼是為保衛地球而戰斗,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小朋友學奧特曼與同伴打架是不可以的,孩子們紛紛表示贊同。
七、體會
通過一年的實踐研究,孩子們對美有了全新的認識,從作品中,不難發現,無論從色彩的運用上,還是在造型的表現上,我發現了每個孩子不同的審美觀,只是新課程過多側重孩子的情感體驗,過少涉及孩子技巧性的訓練,因此,影響了孩子對事物的表現能力,我們看到很多的時候,孩子們想的好,說的好,只是難于用繪畫表現出來,最后,孩子們對繪畫失去了興趣和信心,也影響了幼兒對自己作品的良好表達。因此,我們在側重孩子情感體驗的同時,不忘給孩子一些技巧的訓練,選擇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材料,讓幼兒學會一些繪畫的表現技巧,進一步激發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對美的感知,表現及追求。
【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實踐研究】相關文章:
• 教孩子學國畫
• 淺談幼兒線畫教學
• 美術活動中幼兒想象力的培養
• 通過美工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 怎樣指導幼兒的繪畫
• 美術,需要老師去解讀
• 美育,讓幼兒回歸生活
• 美術活動中幼兒作品的評價
• 在繪畫中放飛想象的翅膀
• 美術技能學習——線描畫、兒童畫
• 美術活動中游戲和教學的探討
• 探索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