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幼兒體育活動,我們往往想到的是戶外活動體育課、體操、體育游戲這些基本的體育活動形式,盡管這些體育活動對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隨著幼兒體育活動的不斷開展,這些體育活動形式已經不能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因此,我們開始嘗試一種新的體育活動形式——區域體育活動。體育活動區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一種特殊的組織形式,也是對幼兒園基本的體育活動組織形式的一種補充,因此,我園嘗試開展了區域體育活動。
一、設置體育活動區域,合理地投放活動材料
區域體育活動,顧名思義就是根據幼兒活動的需要,按一定的功能或方式進行區域的劃分。幼兒園根據教師的能力和性格特點進行了分組,每組有2~3名教師負責一個區域,我負責園內的奔跑區。奔跑區內幼兒活動的范圍較大,為使幼兒在奔跑的活動中感知軟硬不同的地面,所以我們選定一片由草地、土地、水泥地、塑膠地組成的較寬闊的地帶,這樣,幼兒可以有一個自由的活動空間。活動區場地選定后,隨之就是玩具材料的投放。由于是全園性質打破班級、年齡限制的活動區活動,所以,在投放玩具材料時,就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幼兒特點,投放難易不同、大小不一、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玩具材料,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年齡、不同能力、不同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奔跑區的玩具及活動材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適時適量地為幼兒提供各種玩具材料及輔助材料,其內容也可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隨時進行更換和調整。如一開始,我們給幼兒提供的十幾種材料是彩帶、積木塊、平衡木、小棋、風箏、易拉罐做的高蹺、裝飾好的可樂瓶、風車等,幼兒玩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我區的幼兒在逐漸減少,分析原因,觀察幼兒的行為,最后發現幼兒中大一點年齡的幼兒玩一會兒就不感興趣了,跑到別的區域活動去了,而小一點的幼兒還在感興趣地玩著。從而得知,我們的玩具材料投放過少地考慮年齡偏大的幼兒,而過多地考慮了中、小班幼兒的特點。發現情況后,我們馬上加班加點制作了一些適合于大班幼兒活動的、有合作能力幼兒才能玩的玩具材料,如中國飛龍(至少4-5人玩)、帶有十字路口的公路、加油站、攀巖、打沙包等等,由于玩具材料的適時投放,我們的活動區域又熱鬧起來了,孩子們玩得別提有多高興了,走了一部分幼兒,馬上又會有新的幼兒來補充。孩子們拿著老師給投放的活動材料,變著花樣地玩著各種游戲。這也說明區域中的某種玩具玩的時間長了,幼兒就會有一種厭煩心理。這時,必須需要老師隨時地觀察幼兒的表情、行為變化,在最恰當的時機投放或更換幼兒喜歡的玩具,以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孩子們的想像力才能在游戲中得到自由地發揮,團結協作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二、建立良好的區域體育活動常規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常規是游戲順利開展的基本保障,也便于教師對幼兒的了解和對幼兒活動的觀察,并且有助于幼兒活動質量的提高。由于體育奔跑區活動中打破了年齡班的界限,幼兒之間都不熟悉,給教師的指導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常規要求在奔跑區中尤為重要。首先,我們在奔跑區的一個顯著位置設立了一個大門,幼兒要想到奔跑區中玩,就要經過這個大門,跟指導時要認真地觀察,表現較好的幼兒同時在出區的條上畫上三角,給各班的老師在統計幼兒活動情況時提供便利的條件,幼兒出區時要有禮貌地同指導教師說再見,指導教師也要說歡迎你下次再來,進一步激發幼兒來本區域活動的積極性。
三、教師在活動區中的組織指導要適當
區域體育活動是根據幼兒興趣和需要自發地進行游戲活動的過程,幼兒在活動中一切都是自主、自由、自愿的,幼兒是活動的主人,教師只是幼兒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和幫助者。
1.給予必要的保護和幫助
幼兒在活動區活動時,我認真地觀察每個幼兒的活動情況,注意他們活動時的安全,特別是對年齡偏小、能力較弱的幼兒,我就給予他們必要的保護和幫助,同時,我對本區域中容易出現問題的活動環境或活動材料也有清楚的認識,活動中一方面要及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另一方面也要隨時對幼兒加以保護。如幼兒在活動區中利用輔助材料易拉罐玩曲線跑活動時,由于大、中班的幼兒上下肢比較協調,跑得比較自然,躲閃的能力也比較強,速度較快,跑的過程中偶爾有把易拉罐碰倒的現象,小班的幼兒已有了明顯的騰空階段,但是由于幼兒的收縮能力與控制能力較差,在后面跑有踩著易拉罐而摔倒的可能,這時,我就及時提醒幼兒,特別是大、中班幼兒活動時要小心,一要注意不要把易拉罐碰倒,二要幫助小弟弟、小妹妹們活動,采取一幫一的活動方式,有利地避免了摔傷、碰倒幼兒的現象,幼兒的身心也及時地得到了保護。
2.創設輕松的活動氛圍
幼兒在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玩具材料,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適宜的活動氛圍也很重要。活動中,我發現,大年齡幼兒和小年齡幼兒之間發生沖突時,用形體語言表示歉意,效果也不錯。如有一次區域活動時,小朋友都在盡情地玩耍,突然,“哇”的一聲,只見一個大班的幼兒把小班的小妹妹碰倒了,大班幼兒說了聲:“對不起。”剛要跑開,我就叫住了他,并問:“你把小妹妹摔倒了,說聲對不起,還應該怎么辦?”他想了想,連忙把摔倒在地上的小妹妹扶了起來,并伸出手摸摸她的頭,學著老師的樣,在小妹妹的臉上吹了吹,真見效,小妹妹不哭了,還說:“沒關系,我不疼了。”看著他倆純真的樣子,我開心地笑了。
我覺得在處理孩子之間發生的一些偶發不愉快的事件時,教師不能一味地以教育者的姿態出現,與其教育孩子簡單說聲對不起,還不如引導他們相互關注、相互幫助,讓孩子用行動表示歉意,使孩子們從中享受到被關心、被愛護的樂趣,享受到助人為樂的快樂,這對孩子可能會更有教育意義。
3.加強有目的地指導和引導
我在活動區指導時,十分注意對幼兒活動過程的觀察,盡可能地了解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需要,及時發現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然后,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指導和引導。如,奔的動作比較單調,我就盡力運用各種手段和形式,讓幼兒根據不同的信號進行奔的練習。例如,用音樂伴奏、拍手、敲鼓、搖鈐等各種音響節奏,讓幼兒做到快奔、慢奔、高人奔、矮人奔等各種練習,最后,腳踩高蹺上練習此動作,這樣可增加練習奔的興趣,也不至于讓幼兒感到疲勞,在奔的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幼兒的姿勢不正確,我就用讓幼兒看一定標志物的方法,用以糾正低頭的姿勢,用要求幼兒始終保持距離、邁開大步奔的方法來糾正由于幼兒前后距離太小,而造成幼兒有時抬腿高、步子小或腳膝向外翻著跑(因怕向前邁步時踢到前邊的小朋友)等錯誤動作,在活動區活動的過程中,逐步使幼兒能自然、協調、平穩、有精神地大步跑。幼兒在做各種跑(如追逐跑,利用輔助材料做曲線跑、折返跑)的游戲時,幼兒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大、中班的幼兒,他們一玩起來就忘記了疲勞,我這時認真地觀察,注意掌握好幼兒練習時間和活動量,特別是那些體質弱的幼兒,我在指導過程中,善于利用啟發式的語言,如在游戲的過程中經常因為幼兒之間出現一些小矛盾,來找老師告狀,這時,我沒有馬上給予解決,我把這個機會留給了他們自己,以給幼兒一個自己思考、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我想,這樣有助于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此外,為了使每個幼兒在體育活動區的活動時間里盡可能地參與多個區域的活動,我對本區中長時間活動的幼兒提出適當的建議,積極鼓勵幼兒到其他的活動區去活動,以使幼兒的身體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戶外的區域性體育活動,把幼兒從“教師教什么,幼兒學什么”的舊的體育活動的模式中解放出來,使他們在區域體育活動中自由自在、自主地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玩具、選擇伙伴、選擇活動區域,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人,發揮了體育活動的功效,有效地激發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感受到了區域體育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從而身心得到了全面、和諧地發展。
【體育活動中奔跑區的環境創設】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經驗
• 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環保教育
• 創建富有班級特色的環境
• 如何營造農村特色戶外區域環境
• 淺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
• 農村幼兒園班級學習環境創設
• 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幼兒環保教育
• 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
•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基本原則
• 讓主題墻支持幼兒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 試論幼兒園文化環境創設的原則
• 淺析幼兒園小班活動室墻面環境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