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文明禮儀在幼兒園開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將文明禮儀教育從幼兒園延續到家庭、社會。 關鍵詞:文明禮儀;教育
中圖分類號: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1-0246-02
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中華民族自古以往就重視對文明禮儀的培養,文人墨客無不倡導對文明的培養,并且在國際上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文明禮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推進社會文明化進程。換句話說文明禮儀的發展對我國社會的長治久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內涵豐富,波及的范圍廣泛,生活中無處不在,改變人們之間的交往行為,促進了整個社會的文明進程。文明禮儀的存在對于個人、社會、國家都有不同的價值意義,首先對于個人而言,良好的文明禮儀會增強個人的魅力值,讓更多的朋友親近你,提高個人的思想品德水平,增強文化修養以及個人的素質能力;對于一個社會而言,文明的社會風尚利于人的健康成長,每天生活在良好的氛圍中就會陽光開朗,熱愛生活,形成健康積極的心理品質;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衡量一個國家的社會開化程度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文明禮儀程度,關系到一個大國的文明形象的樹立,只有文明程度高的國家才會更好的獲得大家尊敬,增進友好往來。可見,加強道德實踐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文明化建設的必然需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相關綱要》中明確強調:文明禮儀的開展要從娃娃時期抓起,越早進行就越利于孩子文明的從小樹立。要依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一點一滴的培養,不要急于求成,要注意方式和方法,采取孩子喜歡的游戲以及相關的主題活動來吸引孩子,從游戲中培養文明的建立,讓他們懂得文明禮貌的重要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要求:幼兒社會學系在其成長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要合理完善孩子社會適應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之間的關系,使兩種能力和諧統一的發展,相互促進,有機結合,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在幼兒與成人交往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教會他們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要與別人友好相處,尊重他人的想法,從而更好的發現自己,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基本能力。古人常說“三歲就看到老”,也就是說孩子幼年時期的行為表現就能預想到以后的發展狀況,所以在幼兒時期就要加強良好的文明行為以及思想品德的建設,從而更好的幫助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其實,不論孩子在以后的未來是否成功以及失敗,最重要的就是要成為不會危害社會的人,能夠得到別人最基本的尊重,能夠被社會接受,這才是孩子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可見,孩子今天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今后的發展狀況,所以,幼兒園要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積極開展相關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將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1.將文明禮儀滲透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
幼兒園是孩子人生中進入的第一個小社會,所以在這個小社會里我們作為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應該為孩子們作出表率,在潛移默化中,潤物細無聲的影響他們。從孩子進入幼兒園的那一刻起,讓孩子感受在幼兒園各種不同場合下的文明禮儀。教師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將文明禮儀教育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中,幼兒園結合游戲,把禮儀教育輕松化;結合孩子,把禮儀教育人性化;結合環境,把禮儀教育滲透化。同時,以禮儀、禮貌、禮節教育為重點,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貫穿于幼兒園禮儀教育實踐活動的全過程。
1.1 文明禮儀結合生活,把禮儀教育情景化。
孩子在幼兒園的一天要進行一系列的活動,主要包括和小朋友的交往、學習基礎知識、中午用餐、飯后睡覺、在老師的組織下進行活動。在以上一系列日常行為活動中教師就可以有意識的講授文明禮儀,從這些小事中入手孩子會逐漸養成生活的習慣,有針對性的指導孩子正確規范的做事情,不好的行為要積極改正,在生活中培養孩子養成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良好習慣。比如孩子進校園的時候要主動與父母說“再見”,與教師或者是小伙伴打招呼說“早上好”;中午用餐的時間培養孩子節約糧食,不浪費糧食的好習慣,保持地面以及餐桌上的干凈整潔,倡導飯前洗手、飯后自覺整理個人的餐具的好習慣,用餐時不能挑食不??食,文明用餐;餐后要養成漱口、擦嘴的習慣,整理好個人衣物;不小心碰到小朋友時要說“對不起”,有事情需要幫助要在每句話之前加上“請”,使用同伴的物品時要征得同伴的同意,看到別人有困難能主動關心并給予一定的幫助,睡覺時間不影響他人等。
1.2 文明禮儀結合游戲,把禮儀教育輕松化。
利用文明禮儀的故事、
兒歌、歌曲,讓孩子感受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可讓孩子模仿日常生活中的特定情景如:在公共汽車上、在圖書館、過馬路、上下樓梯、打招呼等;從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愛伙伴入手,讓幼兒養成文明的人際交往習慣;從日常生活中各種小事的生活習慣入手,保持個人衛生,保護身邊的環境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1.3 文明禮儀結合環境,把文明禮儀教育滲透化。
蒙特梭利曾說過“我們給孩子要預備好環境”,所以我們成人要給孩子準備好文明禮儀的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首先是文明禮儀要結合精神環境,3―6歲的孩子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所以作為成人,我們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例如老師的儀表要端莊大方,以尊重、關心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為孩子創設溫暖、關愛和平等的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等。
其次,文明禮儀也要結合物質環境。例如在幼兒園的宣傳欄或者是活動室的主題墻上,可以張貼關于文明禮儀的圖片、標語等;畢竟孩子的年齡小,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弱,我們可以在孩子的活動范圍內張貼一些集體活動時需要排隊、玩具輪流玩等的圖片,讓孩子感受到身邊的秩序。
2.引導家庭參與,緊密配合共同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開展文明禮儀活動】相關文章:
• 幼兒學前教育中如何尊重幼兒
• 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教師應具備的素養
•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幼兒園教學
•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如何互補
• 學前教育專業葫蘆絲器樂教學實踐研究
• 淺議新形勢下的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方法
• 讓孩子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 幼兒園教師培訓模式探討
• 幼兒園快樂管理的實踐探索
• 幼兒園和諧管理芻議
• “低碳教育”從幼兒園抓起
• 試論幼兒園當中的未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