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幼兒園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在幼兒第一次離開家庭來到幼兒園的集體中時,教師做個好舵手,把握好家園共育這艘大船,從而使班級各項工作順風順水地開展起來,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關鍵詞:家長工作;幼兒園;小班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8-088-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在幼兒園生活開始之初,園方應主動做好家長工作,建立良好的家園關系,有利于今后班級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要做個好舵手,把握好家園共育這艘大船,為幼兒的三年在園生活保駕護航。
一、開好第一次家長會,是家長工作開展的起點和航標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家庭,替代父母親人照顧孩子的老師是能否信任?孩子三年生活的幼兒園是什么樣的?家長們可謂好奇中帶著焦慮。所以這第一次家長會非常重要。這是教師和家長的第一次面對面交流,不僅影響到教師在家長心目中的形象,更會影響到家長對教師的信任、對教師能力的評價。所以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1.教室環境清潔整齊。
對于幼兒即將生活的環境,家長可能會倍加留意。溫馨整潔的環境能讓家長更加放心。在做好清潔工作的同時,如果能稍加布置將更能俘獲家長的心。如將桌椅圍成一圈,營造家長和教師能夠親切交談的場景。在黑板上寫上幾句溫情的話語:拉起我們的手,牽住孩子的手,為了孩子,讓我們共同努力。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真情。還可以在教室的周圍放置些孩子喜歡的玩具,讓家長覺得幼兒園是個能讓孩子快樂游戲的場所。
2.教師形象大方得體。
對于自己的孩子將交到什么樣的老師手里,這恐怕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了。俗話說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第一次在家長面前亮相,教師一定要注意個人形象。除了服飾得體外,言行舉止都要折射出作為一名教師的氣質,讓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能放心大膽地托付給你。
3.提醒配合親切誠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是幼兒園還是班集體,都有嚴格的制度。教師要將這些約束家長和孩子行為的、需要家長密切配合的事項準確無誤傳達下去,要注意措辭和語氣,讓家長能心服口服地接受。
二、建立多種溝通渠道,是家長工作開展的操作臺
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方式,多元溝通,促進家園和諧互動。因為家長不可能用“猜”的方式了解教師的教育,教師也不可能用普遍的教育規律來準確判斷作為獨特個體的家長、幼兒的想法。所以必須要運用各種渠道的溝通,才能有助于彼此理解,更好的開展工作,最終共同教育幼兒。
1.“家長園地”介紹展示。
小班幼兒第一次上幼兒園,難免會有不適應,父母看著孩子的啼哭,撕心裂肺。這時我們教師設計了主題教育《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利用班級家長園地,進行科學的宣傳,有針對性幫助家長掌握方法,引導家長處理好幼兒對陌生環境的抵觸情緒。
2.網絡平臺現場播報。
我們常說幼兒有入園焦慮,其實小班的新生家長也會有入園焦慮。因為要將自己的心愛的小寶貝交給陌生人看管,既使是自己精心挑選的幼兒園、挑選的老師,也會不放心,不適應。他們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想要了解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心和愛護程度。此時,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的網絡設備,通過QQ群、微信群、班級論壇等,發布幼兒在園生活的照片,讓家長真切地看到孩子的身影,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引導家長和孩子一起慢慢適應新的生活方式。
3.留言墻細致周到。
剛開學教師對班上的幼兒還不熟悉,甚至幼兒姓名和人都對不上號,家長可以將需要關照的事項寫在小紙條上插入留言墻,方便教師了解。如有的家長寫著“我們家飛飛早飯吃得很多,等會牛奶不要喝了”“貝貝早上流鼻涕,請老師留意下”等等,教師在一日活動中可以對這些特殊情況多加關注。教師也可以將幼兒在園表現以文字記錄下來,發布在留言墻,家長來接的時候一看就知道孩子的情況了,可以更好地與孩子交流,共同分享幼兒園生活,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同時也能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幼兒的關心和工作的細心,建立對教師的信任。
三、了解幼兒生長環境,是家長工作開展的風向標
每個孩子都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造就不同的孩子。通過了解幼兒的生長環境,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和引導,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了解家?L的不同特點,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應對和溝通,讓家長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
1.通過幼兒的入園登記表,了解幼兒的家庭成員。
每位幼兒的入園登記上注明了家庭成員,有的是一家三口,那么孩子基本上是父母帶的,雙職工家庭肯定比較忙,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方面給予方便,家長感受到教師的關照,也必然更加配合班級工作。有的家庭是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的,都說隔代親,那么在跟爺爺奶奶的交流中,要多針對幼兒的生活方面進行溝通。
2.通過調查表,了解家長的育兒觀念。
在“幼兒家庭生活調查問卷”中我們發現,有的家長喜歡帶孩子去大自然中走走,去鄉下采摘蔬菜瓜果等,比較推崇自然簡樸的生活方式,注重對孩子個性的培養。有的家長經常帶孩子出去旅游,從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有的家長對孩子的生活方面照顧得無微不至,有“過度保護”的傾向。有的家長在家教孩子識字、算數,屬于“過度教育”型。根據問卷中呈現的不同家庭教育模式和觀念,在和家長的交流中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前兩位家長的教育觀念值得肯定和推崇,對于后兩位家長,教師要向他們宣傳正確的教育理念,讓家長對幼兒“放手”,配合教師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淺談幼兒園小班新生家長工作策略】相關文章:
• 對幼兒園管理若干問題的思考
• 幼兒園教師的獎勵策略
• 幼兒園學科教學中怎樣滲透法制教育
• 促進小班幼兒盡早適應幼兒園生活
• 讓幼兒園種植角充分發揮作用
• 幼兒園教育管理的實踐和思考
• 中高職銜接學前教育論文
• 幼兒園區域活動評價探新
• 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的組織
• 幼兒教育發展問題與對策
• 如何看待幼兒園“禁書令”?
• 新時期幼兒園教研活動實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