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體備課具有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的重要作用。開展"鄉鎮幼兒園集體備課有效性策略探究",通過跨年齡段分組,創設濃厚的研討氛圍;按上下午班安排集體備課時間,確保集體備課落到實處;鄉鎮中心園、村小幼兒園聯園集備;集體備課以《綱要》、《規程》為指南,體現課程新理念;靈活選擇不同形式的集體備課;開展集體備課案例觀摩活動;梳理集體備課流程,完善集體備課環節等途徑,提升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關鍵詞:鄉鎮幼兒園;集體備課;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241-02
集體備課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對于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新《綱要》的貫徹實施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很多幼兒園選擇了集體備課這種備課方式,通過集體備課,將集體的智慧與個人的特長有機地結合起來,彌補各位教師備課過程中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學中的失誤,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從而提高保教質量。然而,針對鄉鎮幼兒園同年齡段班級少,專業教師少,轉崗教師多,年齡大,教師業務水平低的現狀,如何利用好"集體備課"這把雙刃劍,讓集體備課煥發它所特有的活力,碰撞智慧的火花,既能短時高效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又能提高保教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本園從2011年秋學期開始,開展了"鄉鎮幼兒園集體備課有效性途徑探究"課題研究,目的是通過實踐探究,摸索出適合于鄉鎮幼兒園集體備課的有效途徑,促進教師專業快速成長。經一年半的實踐研究,本園教師在活動設計、評課、課堂駕馭能力等均有了很大的提升,現將具體的做法總結如下,旨在拋磚引玉。
1.跨年齡段分組,創設濃厚的研討氛圍,提高研討質量
鄉鎮農村幼兒園、學前班,平等班級少,鄉鎮中心幼兒園同年齡段班級往往1~2個,以年級分組的話參與討論的教師數太少,討論沒有氛圍,也達不到優勢互補。為此,采取了跨年齡段分組的形式,將小中大不同年齡段的4個班級做為一個集體備課組,學前4個班為另一集體備課組,保證每一備課組有8個教師參與集體討論,這樣參與討論的人員多,想法多,發言也熱烈多了,真正實現集思廣益的目的。
2.按上下午班安排集體備課時間,確保集體備課落到實處
鄉鎮幼兒園大多數家長從事農活,收工晚且時間不一,接園的時間也較晚,幼兒園教師集體備課的時間就不能像小學那樣安排在放學后,只能根據本園具體情況靈活安排教師集體備課時間。教師帶班按上下午安排,利用上下午不帶班的時間安排集體備課時間,這樣,既保證集體備課有充足的討論時間,也能保證完成一學期集體備課任務。
3.鄉鎮中心園,村小幼兒園聯園集備
在本鎮農村幼兒園、學前班,平等班級少,全鎮9所小學附屬幼兒園、學前班中,共有小班2個,中班5個,大班6個,學前班9個。大部分村小只有學前班一個班,在這種情況下,集體備課難以落到實處。開展鄉鎮中心園、村小幼兒園聯園集備,有效的解決這一現狀。每月安排一次中心園、村小幼兒園學前班聯園集體備課活動,通過鄉鎮中心園示范輻射,引領帶動各村小幼兒園教師參與集體備課,達到資源共享,推進村小幼兒園、學前班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不同村小幼兒園、學前班保教質量。
4.集體備課以《綱要》、《規程》為指南,體現課程新理念
4.1集體備課要與學習《綱要》、《規程》、五大領域教學目標相結合。《綱要》對幼兒園的教育內容作了重要的詮釋,對幼兒園的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是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的行動指南,為幼兒教師的實踐指明了方向,是加強幼兒園的科學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質量的理論依據。集體備課要以《綱要》、《規程》為指南,要體現《綱要》的理念,為了讓每位教師全面的熟悉《綱要》的內容和要求,在活動設計中體現《綱要》的新理念,把集體備課與學習《綱要》、《規程》相結合,每學期初開展集體備課前要組織教師學習《綱要》、《規程》,并要求每位教師將《綱要》、《規程》中的總要求摘抄到備課本的扉頁上,以便教師備課時隨時對照,為教師們的教育工作指引方向。
4.2集體備課要體現課程理念,突出科學性、創造性。
①開展學期備課。在學期初要求每位教師先通覽教材,領會教材意圖,整個教材的知識結構和邏輯體系,弄清本年級組各主題分別要完成哪些教學任務以及重點、難點,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在此基礎上備課組討論確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②開展主題備課。要求集體備課組在每個主題教學進行之前,擬出一個主題的教學計劃,目的在于從整體出發,明確每一個活動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突出重點,明確應該培養目標。
5.?`活選擇不同形式的集體備課
對于教學經驗還不豐富,駕馭課堂能力有待提高的新老師,開展"一課二上三討論"集體備課形式,對于賽教課則以"一課多研"的形式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同一教學內容通過集體備課組教師進行集體討論、任課教師幾次執教、磨課,發揚"將一口井挖深,把一節課磨精"的教研精神,為教師提供多次磨練的機會,促使教師專業素質得到更快的提高。
6.開展集體備課案例觀摩活動
在集體備課研討中,每學期有計劃的選擇一些集體備課案例,組織教師現場觀摩,觀摩后組織教師集體反思,讓教師互相交流學習、取長補短,為教師搭建一個邊討論、邊修改、邊實踐的平臺,讓教師在不斷優化、改良教學策略過程中,積累教學經驗,從而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快速的成長,提高教學質量。
7.梳理集體備課流程,完善集體備課環節,提高備課質量
結合本園實際,按"個人自備形成初案――集體討論、整理共案――個人結合本班實際、調適修改形成個案―實施教學―課后反思―收集歸檔"幾個環節進行。
7.1個人自備,形成初案。要求主備教師根據集體備課安排表上的內容,結合幼兒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認真整理形成討論初案。并于集體討論前三天,將初案發到參與討論的輔備教師手中,輔備教師在討論前必須先研讀教材,全面熟悉教材,并對教材中的疑難問題做具體的分析和記錄,帶著思考參與研討,以便集備時提出討論解決。
7.2集體討論補充,整理形成共案。集體研討是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教師個人特長,體現集體智慧的重要環節。集體備課時,教師深入的研討是提高集體備課成效的關鍵。全組教師在認真領會主備教師的
教案設計意圖的基礎上,針對初案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等進行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建議以及改進的策略,主備教師將集體討論的意見、建議整理,形成集體備課的共案設計。為減輕教師負擔,主備教師并將共案復印一份給同年齡段班級任同課程的教師。以便任相同課程的教師調適使用共案進行教學。這樣,既達到資源共享,又節省了教師的時間,大大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7.3個人調適共案,實施教學。由于孩子各方面存在的差異,每個班都有自己的特點,雖然集結了大家的智慧,但具體操作與方案還是存在差別。因此,同年齡段班級教師要認真梳理研討結果,立足本班實際和自身特長,根據幼兒的興趣、能力以及學習特點,適當的調整,合理修改教學活動共案,實施教學。
7.4課后反思。每位教師結合實際教學對該
教案的亮點和不足、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等多角度來觀察、了解、分析、反思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在下一次集體討論時,將反思作為一個專門的內容進行交流,并由該內容的中心發言人把交流所得整理成文,并上交教研組存檔。
7.5收集整理集體備課案例,歸檔。開展集體備課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積累更多有效的園本課程資料,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因此,非常重視教師的集體備課案例資料的整理收集工作,要求每個備課組將本組集體備課的活動設計、典型案例材料用電子文件的形式收集、保存到電腦作為園內共享資源,幫助教師提升課例研究的能力和水平,為探索和構建園本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俗話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得到的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他有一種思想,交流后每個人都擁有多種思想"。經過一年多的集體備課研究,每一個參與者收獲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專業快速的成長,也逐步摸索出適合于本鄉鎮幼兒園集體備課的有效途徑。這正是集體備課價值所在。
【鄉鎮幼兒園教師有效性集體備課初探】相關文章:
• 淺析幼兒園的創造性教育
• 民間游戲在幼兒園的應用
• 農村幼兒園良好師幼關系構建探析
• “以人為本”管理模式下幼兒園園長的角色定位
• 幼兒教師德育體會分析
• 淺析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方式
• 德國的運動幼兒園
• 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問題之我見
• 幼兒園課程游戲組織技巧
• 切實提高幼兒園教師培訓的有效性
• 幼兒園開展 養成教育淺析
• 點評南京大學和園幼兒園一組兒童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