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市新街口幼兒園 河南 開封 475001) 【摘要】科技教育是經歷真實地生活和生活的真實的過程,幼兒需要在真實地環境中進行學習。自然、社會、幼兒園的公共場所都是向幼兒進行科技教育的良好資源。
【關鍵詞】幼兒園 科技環境資源 運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由此可見,環境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科技教育是經歷真實地生活和生活的真實的過程,幼兒需要在真實地環境中進行學習。自然、社會、幼兒園的公共場所都是向幼兒進行科技教育的良好資源。環境資源是全方位的,它包括心理(內在)環境和物質(外在)環境兩方面,內在環境由教學相關的師生關系、師幼互動、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要素構成。外在環境是由教學相關的人員、地點、時間、設備等要素的質與量構成。外在物質環境是向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不可或缺的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它的開發和利用是多方面的。
一、挖掘動態的“大環境”資源,讓幼兒和自然對話
(一)自然大環境的利用
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的教學原則。因此,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對幼兒科技素養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大自然是開展幼兒科技教育活動的最好的環境資源。它的豐富多彩、變化多端讓這個世界充滿了神奇的秘密,讓幼兒對它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欲望。
走進自然帶領幼兒觀察周圍一年四季世界的變化,觀察并記錄蝌蚪變青蛙的過程,走進蔬菜研究所觀察各種不同的蔬菜,了解蔬菜的生長過程以及認識各種各樣的蔬菜,聽技術員阿姨講解蔬菜以及瓜果授粉的方式,帶領幼兒到醫院觀看先進的四維彩超和心電圖操作儀器,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幼兒親身感受到科技給人們帶來的便利,讓自然的科學環境成為幼兒科技活動“大講堂”。
(二)幼兒園自然環境的開辟
幼兒園是幼兒生活和學習的場所,是激發幼兒科技興趣和探索欲望的前站。因此,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我們科技環境創設的教育目標,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園內的教育資源,開辟了種植園地,自然角,根據不同季節的變化在幼兒園內種植了農作物、蔬菜,水果等植物,種植園的建立、活動的開展都以幼兒作為主體,種植園地及自然角的建立由教師和幼兒一起動手,如開辟園地、整理園地、選擇種植的種類,對各類植物的生長進行記錄,使幼兒將種植園地的活動作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對科學的興趣在日常的活動中不知不覺的建立了起來,
二、創建靜態“小環境”,讓幼兒與科學觸碰
(一)公共區域科技資源的創設
幼兒園利用寬闊的長廊、門廳、過道等可利用的空間,創設了幼兒感興趣的科技教育內容,如“科技墻”上,老師們會根據科技活動的實際需求,為孩子們布置中國的“四大發明”,“云、雨、雪”、“你知道嗎”、“恐??世界真奇妙”等等主題科技教育內容,“一年四季的樹”在默默的告訴孩子們四季的輪回變化,“二十四節氣”在向孩子們講述著自然的季節變換、“齊格嚨咚嗆”讓幼兒了解了中國樂器的構造與制作
科技廳里,老師們精心制作的品種多樣富含科技含量的供孩子們操作和探索的科技活動資源:“配配對”、“傳聲筒”、“看誰跑得快”、“神奇的迷宮”、“百變搭建臺”、“敲一敲、誰的聲音最好聽”等等活動資源,這些操作材料都是多功能的,玩法多樣,幼兒可以開展不同層面的探究活動。幼兒在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在探索中學習,在體驗中探究,激活了幼兒在其它學習中的“知識儲備”,讓他們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
(二)班級科技區域活動資源
圍繞自然科學、生態科學內容,創設各個班級的科技區域活動,活動的資源各班老師根據本班孩子的需要以及年齡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投放,如:小班的老師根據幼兒的需要,結合幼兒的生活,安排了一些形象生動、色彩鮮明、易于觀察認識的事物創設了“筷子找朋友”、“瓶與蓋”、“鎖與鑰匙”“有趣的肥皂水”、“吹泡泡”等一系列科技活動資源,供幼兒探索、匹配,這些活動內容容易被幼兒接受。同時他們還將獲得的經驗進行遷移:發現生活中筆與筆套、腳與鞋的尺碼、手與手套的大小也都存在著一定的匹配關系,并且時常會在生活中根據觀察或發現到的事物去積極地動腦筋,尋找與其匹配的另一事物。可見這一系列的科學區角的活動,不僅使幼兒獲得了“匹配”的經驗,更引發了小班幼兒關心周圍事物和現象的興趣,源于生活的科學區角活動可以使小班幼兒很自然地積累科學經驗、豐富科學知識。
中班教師為則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提供多種材料自由選擇,讓幼兒發現有趣的現象,激發操作的興趣。在班級的區角中放置一些可以讓幼兒自己能夠探索嘗試的材料,如“好玩的水、”“滾動吧瓶子”,“隔水看物”、 “紙杯電話”、 “好玩的乒乓球”、“好玩的磁鐵”、“迷宮”、“神奇的通道”等激發幼兒主動探索、交流、發現,只有讓幼兒主動進入才是最有效的,幼兒樂在其中,感受到了科學探索活動的魅力。
大班教師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創設了最適合孩子的科學環境,提供多種材料自由選擇,讓幼兒發現有趣的現象,激發操作的興趣,引導幼兒進行科學小實驗。“叉子的平衡” “動物的分類”、“好玩的淀粉、“紙杯電話”、“好玩的乒乓球”、“多米諾骨牌”、“好玩的蛋”等鼓勵幼兒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尋找材料來進行科學探索活動。
區角環境資源根據季節、孩子需要定期更換,為幼兒營造濃厚的科技氛圍,保證資源的多變性和豐富性,讓幼兒每天生活在充滿科技人文信息和充滿想象的環境中,充分刺激幼兒的感官,激發幼兒對科學的探索情趣,啟迪幼兒的智慧。
此外,教師還隨機地捕捉幼兒在與環境互動過程中的各種教育契機,適時生成科學探究活動。如有從喝牛奶過程中生成的“七彩炫風”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從參觀鄭州“科技小屋”生成的“向上滾動的球”、幼兒喝水時生成的“會轉的小船”等系列科學探究活動,都極大地豐富了我園的科技環境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淺談幼兒園科技環境資源的運用】相關文章:
• 促進小班幼兒盡早適應幼兒園生活
• 孩子在幼兒園學什么
• 教育平臺在幼兒英語教師培訓中應用
•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有效策略
• 新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 幼兒園如何杜絕小學化教育
• 淺談幼兒園生活常規管理
• 海北州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情況調查
• 幼兒園美術作品賞析過程分析
• 試論幼兒園開展親子閱讀的意義
• 淺談幼兒園剪紙課堂中的“授人以漁”
• 讓本土民族文化走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