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成敗幾乎完全在于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否能形成合力。因此,為了有效的促進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做到家園共育的和諧關系應先從以下方面做到。首先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意義、溝通的原則、溝通的方法等。
關鍵詞:溝通;意義;方法;原則等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8-0271-01教育是個三位一體的工程,教育的成敗幾乎完全在于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否能形成合力。因此,為了有效的促進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幼兒園與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一定要把與家長的聯系、溝通當作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來做。怎樣才能融洽地與家長溝通,得到家長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呢?下面我從六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1.溝通的意義
1.1時代發展的需要。21世紀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隨著世界各國對教育問題的關心和重視,都把家庭教育置于重要的地位。
1.2聯合教育的必要性。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組成家庭的成員的數量、工作性質以及組合形式的異同,便構成了多種類型的家庭。不同類型的家庭會有不同類型的家長,也會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聯合教育首先可以使優勢互補,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再有聯合教育信息互通有助于教師全面、準確地了解幼兒成長的各種信息,以調整和改善教學,促進因材施教。所以,雙方必須增進交往與合作,互通成長的信息,采取針對性措施,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1.3家長教育子女力不從心。目前的家長,普遍缺乏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沒有教子經驗的積累,對孩子的教育力不從心,甚至有許多錯誤做法,這樣的家長在教育觀念和方法上與老師存在著嚴重的分歧。因此,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和家長主動溝通。
1.4教師與家長認識上的差異。現在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個孩子,對孩子的關愛有加,呵護倍至。加上現在競爭之激烈,父母是渴望子女成龍成鳳、生活上優越,思想上缺乏追求,性格各異;而教師既要搞素質教育,又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超大的班容量,追求個性發展的學生,挑剔的家長,再加上媒體宣傳,使他們身心交瘁,茫然無措,叫苦連天。這樣在思想意識上形成了差異。所以必須經常溝通,達成思想上的共識,目標的一致,方法的認同。
2.溝通的原則
2.1幼兒第一的原則。隨著教師地位的提升,我們很容易將工作定性為一種給予,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把家長當成我們的合作的益友,那么我們就會變得謙和真誠,再難的溝通也會變得順暢起來。
2.2尊重的原則。家長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必須做到一視同仁,尊重每一位家長,以心換心、坦誠交流,營造和諧、平等的談話氛圍是我們必須遵守的原則。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向你敞開心扉。
2.3傾聽的原則。教師應善于傾聽。傾聽有兩個好處,一是營造了平等的談話氛圍,使溝通更融洽;二是便于從中捕捉信息,全面了解學生,便于尋找最佳教育契機。
2.4及時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是指教師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共商教育對策,以免錯失教育良機。
2.5動多理解的原則。作為班主任應從成人的角度和家長多交流,可以從生活、工作的角度入題,替他們分擔一些心理上的負擔,更有人性化的理解、關愛,有利于促進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此時交流溝通應本著誠懇的態度,并注意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3.家長溝通應采取的方法
3.1家長接待日。設立家長接待日。要求家長按時間到學校與班主任見面,交流孩子的情況。一定要讓每個家長都能有所收獲,再加上家訪、電話、等聯系方式,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聯系就既能照顧到全面,又能有所側重,因材施教。
3.2聯系手冊.老師把孩子在園情況周五交給家長,家長利用雙休日再把孩子本周在家的表現客觀記錄評價,星期一交給老師。這樣,就增加了雙方教育的針對性,促進了教師、家長的交流,效果很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學生教育檔案。深入教育必須是一對一的,有規劃的,科學系統的,持之以恒的。及時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同時也要反饋給家長。不過要切記:多談點滴進步,及時表揚。
3.4家長沙龍.以往家長會往往是老師講家長聽,起不到交流促進的作用,舉辦不同主題的"家長沙龍"。家長根據自己不同的經驗體會,互相切磋,取長補短,達到教育的互補性、針對性。
4.家長溝通要講究語言藝術
4.1要坦誠相待,不要盛氣凌人。班主任和家長,從工作關系上講,地位是平等的,所以說話態度要謙和,語言要禮貌。這樣家長才會敞開心扉,才能"親其師,信其道"。上門時不要盛氣凌人。
4.2要實話實說,不要"添油加醋" 。班主任找家長談話,多半是孩子出了問題。班主任不可當著家長的面,數落孩子的過失,更不能不調查實情,而"添油加醋",要就事論事、實事求是地指出過失,向家長提供合理的教育意見。
4.3要坦然大方。不要懦弱求人 。我們的家長視自己的孩子為"掌上明珠",就是老師也不得輕易去"碰"。不把老師看得很重。即便如此,與表現差有不良行為的孩子家長交談,要坦然大方,開誠布公地指出其缺點。
4.4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話說死 。孩子們正在成長,可塑性很強,對他們的評價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話說死。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總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關系億萬家庭的民心工程,更是關系國家興衰的希望工程。面對千差萬別的教育對象,千變萬化的教育情境,素質各異的家長,要求教師從"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則,與家長之間必須進行充分的合作與交流,建立一種和諧的友情關系,從而多角度、多層次地發揮教育的功能,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人格健全的人。參考文獻
[1]《淺談家校溝通的新途徑》2007年11月7日
[2]《中國家庭教育》2006年第二期
【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和諧關系】相關文章:
• 幼兒園美術教學中范例的運用
• 幼兒園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指導
• 淺談幼兒園舞蹈教學實踐
• 幼兒園雙語教育初探
• 幼兒園體育區域活動材料的適宜性
• 幼兒園戶外活動設計之我見
• 基于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的思考
• 低齡寶寶的幼兒園難題
• 幼兒園早期閱讀組織指導研究
• 學前教育專業實習流程組織探究
• 我也要上幼兒園
• 幼兒園音樂教學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