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兒歌是以幼兒園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教育的詩歌,它是兒童文學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一。
兒歌教學在幼兒園的語言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從三個方面探討幼兒園兒歌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兒歌 教學結構 改革
兒歌教學在幼兒園的語言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使兒歌教學由單純的機械背誦轉向對幼兒進行綜合教育呢?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兒歌教學結構的回顧與思考
傳統的兒歌教學在教學結構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模式,即老師示范,幼兒跟讀、記住、背誦。記誦之學由來已久,但與其俱來的是被動的聽和念。由于采用了這種注入式教學方法,課堂教學顯得單調、枯燥,且因過多的機械記憶而阻礙了幼兒智能的發展。隨著現代化教學水平的發展和幼兒素質教育的需要,傳統的兒歌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對教育的要求,改革傳統的兒歌課堂教學結構勢在必行。我認為兒歌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革應使幼兒的主要精力不僅用在機械記憶及單純的背誦上,而是更多地用在思考上,以達到幼兒在獲取知識,接受口語訓練的同時,發展智能,陶冶情操,從而達到讓每個幼兒變得越來越聰明的目的。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幾方面的要求經常是在同一過程內完成的,必需使它們有機結合,才可以收到綜合教育的效果。
二、兒歌教學結構改革的實踐
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踐,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改變傳統的兒歌課堂教學結構。
1.看。每節課開始時可以先引導幼兒看,看什么?看教師運用畫面做情境表演、木偶戲、幻燈片、投影等等,讓幼兒認識兒歌中的角色、了解兒歌的情節、主題。如教《小白兔過橋》時,我第一步就是通過木偶戲表演,讓幼兒認識山羊公公和小白兔,知道過橋時發生了什么事情。(老師不出聲地用木偶戲演示了整個兒歌的內容)為什么要讓幼兒看呢?因為通過眼睛看和腦子想可以豐富幼兒頭腦中的表象,這是幼兒認識現實的起點,是獲取知識的途徑,因此幼兒學習兒歌也必須從觀察開始。
2.說。誰說?小朋友說。說什么?按照老師的指點,以較為準確的詞語說說自己觀察到的內容。指點是老師根據不同教材,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地為訓練幼兒思維、發展幼兒智力及口語表達能力而精心設計的一系列提問。如教《小熊過橋》,我就讓幼兒說說小熊走過搖搖擺擺的小竹橋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鯉魚幫助小熊時說了些什么話?等等。這些問題提出了事物之間存在著的千絲萬縷的聯系及其因果關系,增強了幼兒邏輯思維的能力,增強了幼兒認識事物的深度和廣度。這種啟發幼兒把觀察、思考的東西迅速地轉換成語言信息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3.聽。在看和說的基礎上,讓幼兒欣賞教師有表情的朗讀或者配樂。幼兒通過眼、耳、腦的活動去感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引起興趣,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不斷在頭腦中顯示出兒歌所描繪的形象和色彩,并加以想象。幼兒在學習時經歷了感覺―思維―知識―智慧(包括運用)及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兩個心理過程,智能是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同時產生著情感和智慧,因而、知識、智慧和情感三者是截然不可分的,它們都同屬于我們教學的培養目標。聽是兒歌教學的一個主要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必須動之以情,以感人的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語言,打動幼兒的心,不失時機地把幼兒帶到兒歌特定的意境之中。這不僅有利于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也有利于幼兒體會祖國語言的優美,還可以為下一步幼兒學念兒歌掃清詞匯、發音方面的障礙。
4.念。念是建立在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感知的基礎上的綜合活動,對幼兒進行朗誦的初步信念,學習兒歌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配樂讓幼兒隨著
音樂來朗誦,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5.動。這是看、說、聽、念后的綜合強化過程。動可以采取兩種形式:一是讓幼兒通過扮演角色來朗誦。如《原來是你》中扮演角色媽媽、小朋友,或欣賞詩歌《小雞與小鴨》后演一個《迷路的小花鴨》,再讓全體幼兒做小雞走的律動離開教室。學習《小熊過橋》的詩歌后,最后教給幼兒做熊跳舞及熊走路的律動結束作業。二是讓幼兒動手操作教具。為什么要動手呢?如我在教《小熊過橋》的時候,為每個幼兒準備了一套教具,包括一條鯉魚、一只小熊、一座小竹橋;顒舆^程中,先讓幼兒邊聽朗讀邊操作教具,讓幼兒耳、手、腦建立起簡單的聯系。在熟悉兒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而手口一致地表達出兒歌語言中特定的節奏,使幼兒在聽聽、玩玩、動動、念念的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眼、耳、手、口、腦都動起來,調動所有的感官進行思維,進行意義識記,這種做法能收到學的緊湊,記得活潑,用的自然之效。
三、兒歌教學結構改革的效果
我通過多年的語言教學改革嘗試后發現,幼兒的智力、語言表達能力、感情等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例如有一次我帶到幼兒去參觀超市,告訴大家回來后我們要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句話。剛回到活動室馬艷小朋友馬上就說“有的是百貨,有的是蔬菜,還有的是生活用品”。李瑩瑩小朋友說:“有飲料,有糖,還有面包”等等。
在兒歌教學結構改革的過程中我的收獲不小。但是,我也清楚的認識到,幼兒教育改革可以說“藝無止境”,我對幼兒園兒歌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革僅做了初步探討,還有許多問題有待今后進一步研究解決。
【淺談幼兒園兒歌教學結構的改革】相關文章:
• 幼兒園3-6歲兒童貧血調查結果分析
• 幼兒園禮儀教育途徑探討
• 淺談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
• 有效教學下幼兒園論文
• 幼兒園繪本閱讀現狀與對策
• 幼兒園情境教學反思
• 幼兒園傳統文化有效開展
• 完善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對策初探
• 供給側幼兒教師專業成長
• 談談幼兒園小班常規管理
• 宋慶齡幼兒園:孩子們的地球村
• 幫寶寶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