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從實踐中總結出的方法,探索如何幫助幼兒克服入園焦慮,適應新的生活環境,愉快地參加各種活動,實現和諧過渡。 關鍵詞:分離焦慮;家訪;體驗班;入園活動
上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從熟悉、自由、寬松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師以及具有約束力的集體生活,這的確會給幼兒帶來不少壓力,幼兒容易出現依戀家人、不愿入園、情緒低落、緊張、焦慮、膽怯、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適應癥”。此時,幼兒園、教師和家長需要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幫助幼兒克服入園焦慮,盡快實現和諧過渡,讓幼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規律,形成良好的習慣。
一、把工作做在新生入園之前
1.走進幼兒家庭,和家長、孩子零距離接觸
當入園幼兒名單確定后,帶班老師可安排家訪,目的在于初步了解新生的家庭環境,與孩子、家長見面,彼此熟悉,進行愉快的交流。與家長溝通,一是了解孩子入園前的生活習慣、孩子的體質、生活自理能力程度、性格表象特征、父母的素養以及他們在對待幼兒教育問題上所持的觀點等;二是通過家訪與幼兒接觸,初步建立感情。具體做法是:親切自然地進行自我介紹,叫叫孩子的小名,牽牽他的手,一起玩玩具,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使孩子對教師產生好感,縮短彼此問的距離;三是提醒家長為幼兒做一些物質上和行為意識上的入園準備,如替換衣服、心愛的玩具等,并幫助幼兒培養對幼兒園的興趣與熱愛之情,不要用恐嚇、強迫的方法,迫使幼兒硬性來園,以免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負擔;四是相互交換基本信息,請家長填寫幼兒基本情況表格,給家長發放幼兒園的新生入園須知和一些幫助家長和幼兒適應新環境的書面參考資料,同時將班上各位老師的聯系電話告知家長,以便及時溝通。通過家訪,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工作是非常細致周到的,從而對教師產生一定的信任度,進而緩解心中的焦慮。家訪結束后,老師應根據家訪信息,分析每個孩子,基本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在孩子入園后針對不同孩子的性格特征而對癥下藥,能更好地安撫和穩定幼兒情緒。
2.開設親子體驗班,幫助孩子逐漸轉變角色
(1)親子共同熟悉環境。幼兒園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新的環境,其實對家長而言又何嘗不是呢?因此在新學期開展前開設親子體驗班,讓孩子和家長上午一起到幼兒園來參加親子活動。在活動中家長和孩子能夠充分的了解環境、熟悉班級環境、孩子在家長得陪伴下,大膽地與環境進行互動,進而逐步適應環境。
(2)親子共同熟悉老師。對于幼兒園老師,家長有著很多的猜測和擔憂。而幼兒面對一個陌生人時,則會產生恐懼和害怕。其實這都是非常正常的。通過親子活動,家長與老師的不斷交流,使家長對老師的學識水平、教養理念、工作態度,也有了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3)建立信任感。孩子入園所產生的分離焦慮,可以說是由于對幼兒園缺乏必要的了解、信任所造成的,因此,教師在指導親子活動中如何將自己對幼兒的愛、關心傳遞給家長、幼兒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師對孩子的愛則是家長和孩子對其建立信任感的關鍵。在親子活動里,讓家長和孩子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信任感的建立使孩子逐步愿意親近老師。
(4)親子短暫的分離。通過短短一周的親子體驗活動,孩子對幼兒園的環境以及老師建立了比較深的感情,他們喜歡上幼兒園來了,也喜歡上老師了。在期間安排一定的時間由老師單獨帶著孩子游戲和活動,家長則回避。這種短暫的分離,使幼兒的適應能力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幼兒在活動中逐漸確認與老師和同伴的關系,開始接受自己上幼兒園,做小朋友的身份。有效地減少了幼兒的分離焦慮,使他們愉快地開始了幼兒園生活,走出了自己邁向社會的第一步。
二、創設貼近幼兒生活的環境
所謂“生活化”的環境就是指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上的一個互補。教室的主要魅力在于干凈和整潔,每樣東西布置得恰到好處,沒有灰塵,光線充足,令人愉快。我們要讓幼兒既感覺到家的溫馨,又有對新環境的一種新鮮好奇感。既熟悉又陌生,溫馨可愛、新奇有趣。
1.設置區域,創造出和諧的氛圍。環境布置的好壞給幼兒的視覺刺激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情緒,在教室里為孩子們創設了各種活動區域,如:語言區、
音樂區、美工區、益智區、建構區和日常生活區等。我們在各區域里為孩子們提供了適合孩子身材、體力,同時方便孩子使用的教學具。在這樣的環境里,孩子們通過眼看、耳聽、口嘗、手摸,了解各種事物的特性,為孩子提供了充分活動的機會,從而引起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2.創設輕松、自由的空間。幼兒離開了熟悉的環境,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無論是吃、住、行等對他們來說都出現了困難。因此可在午餐、午睡等生活環節依照家庭式的一些做法
創設“貼近幼兒生活”的環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他們的分離焦慮,縮短他們熟悉新環境的時間。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為了幫助幼兒克服入園的不適應,使幼兒感到愉快和輕松是很重要的。入園初期可常開展以游戲活動和簡單的集體活動為主的豐富有趣的活動,多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游戲活動、
音樂活動等等,新人園的幼兒不習慣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喝水、吃飯、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里一樣隨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規矩。這對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的二歲半左右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此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和游戲,如帶孩子去看小白兔、喂小鴨子、教孩子喜歡又容易接受的歌曲、古詩誦唱等,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情緒下學到本領,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又可以轉移幼兒想家想父母的情緒,給孩子營造出一個最佳的心理氛圍,讓孩子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愉快地生活、學習。
以大帶小也是減輕初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一個有效方法。在戶外活動時,小小班的老師與大班老師一起組織活動,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帶領下許多孩子能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忘卻了哭鬧喊叫。這同時對大班幼兒也是很好的品德教育。
幼兒對新的環境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作為教師和家長都要有充分的耐心來陪伴孩子渡過這一階段,這對孩子以后的成長影響也是很大的。
【如何讓新生適應幼兒園環境】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大班泥塑活動的創新實踐
• 幼兒園新教師的角色定位
• 英國夫婦開成人幼兒園
• 幼兒園常規性音樂活動
• 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研究
• 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及改善方法
• 讓信息技術融入幼兒園游戲之中
•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的表演意識培養
• 提升幼兒園教育品質探索
• 關于做好幼兒園道德教育的思考
• 學前教育學生人文素養培養
•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創造性思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