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園科學啟蒙教育的嘗試
科學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vigilia°寶瓜
時代需要我們培養出具有探索科學的強烈興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實踐能力的、具有獨特科學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這些科技素質的培養,都必須從小抓起、從幼兒抓起。因此,在幼兒園里教師應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基本科學知識和思維方法教育幼兒。從小啟迪幼兒科學意識,激發其探索欲望和主動求學的興趣,引導幼兒熱愛科學、理解科學,并運用科學方法創造性的解決問題,促進其智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
世界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 好似沒有一張相同的臉一樣,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環境的不同,其形成的的個體差異也不同。以下我將談一談幼兒園開展科學啟蒙教育的嘗試的方法。
第一,要對幼兒的觀察技能進行訓練,使他們學會用各種感官去考察事物。老師要及時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和感知活動機會,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學科學的興趣。選擇的內容是幼兒感興趣的,是符合幼兒認知發展水平的;老師要善于在活動中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興奮點”,并善于把幼兒自發的觀察納入到教師有組織的活動中去。
通過參觀、種植、飼養、小實驗,培養孩子的觀察技能。觀察的目的在于使幼兒獲得最直接、最具體的經驗,觀察技能的形成可以為其他技能的獲得提供良好的基礎。可以安排全園參觀日,讓幼兒廣泛接觸、了解周圍環境中的事物與現象,培養他們運用感官主動探索事物的習慣。同時,帶領幼兒種蘿卜、蠶豆、油菜、蔥、蒜,飼養河蚌、螺螄、金魚、春蠶、小蝌蚪等。除要求幼兒愛護和精心照料這些動植物外,還特別指導幼兒觀察動植物變化的關鍵期,做好觀察記錄,畫出相應的圖。這樣有利于培養孩子觀察的持久性、系統性。讓幼兒獲得具體事物變化過程的有關知識及相互關系,訓練幼兒敏銳的觀察力。
第二,注重在平時生活中滲透科學教育的內容幼兒的一日生活豐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許多科學教育的素材。如在“太陽和影子”活動中,怎樣使自己的影子變長?又怎樣變短?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影子消失?幼兒對影子產生了興趣,教師就帶領幼兒做起了“太陽鐘”。幼兒相互商量、討論和試驗著,最后發現了身體往與太陽方向相反的一邊傾斜,可以使影子變長,直立或往與太陽相同方向的一邊傾斜,可以使影子變短,跑到沒有太陽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經過一天的記錄,幼兒有了一個能知道時間的“太陽鐘”。此后,幼兒通過 自主學習,知道了時間不同,影子的長短、方向均不同的道理。在找到答案的瞬間,孩子們歡呼雀躍,臉上充滿著喜悅之情。其中,我們還發現有兩名幼兒合作的方法具有創新意識:一名幼兒做俯臥撐動作,另一名幼兒在他后面幫他抬起雙腿,做成人推小車的姿勢,他們大聲嚷者:“瞧,這樣的影子最最長!”。幼兒在獲得類似這樣的心理滿足的同時,更激起探索的欲望,同時幼兒間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一定的發展
第三,對原始的記錄資料進行概括,學習表述的技能。為了使探索與操作活動不流于形式,真正實現幼兒科學教育目標,我們教師必須在實際工作中,堅持讓孩子自己觀察,自己記錄,自己繪圖,自己獲得豐富的第一手資料。一方面可以幫助幼兒了解一些事物變化過程中的相關知識及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將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形成初步的認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幼兒通過實際的探索與操作,感知和體驗到了科學教育活動的無窮奧秘和樂趣
第四,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幼兒天生的好奇心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基礎。好奇心又是興趣的先導,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就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從而使幼兒主動學習科學,“迷”上科學。但是,低估孩子學習科學的潛能比高估更可怕。雖然孩子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很強烈,但還是需要我們善加引導才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行為,還能豐富他們的想象、活躍他們的思維。例如:到了冬天,孩子會有這樣一個問題:“冬天為什么我們的嘴里會冒白氣呢?”對于這樣的問題,老師光憑用嘴說是解釋不清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幼兒做“水的三態變化”的小實驗,這樣的活動既可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增強其觀察的興趣,又可以使幼兒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學習科學知識活動。這樣的活動最容易被幼兒接受,同時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
第五,我們重視了幼兒積極參與的意識,引導他們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幼兒園科學教育不僅要讓幼兒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而且要讓幼兒經歷科學發現的過程,讓幼兒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活動中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于幼兒來說,態度的形成需要實踐的過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復的模仿練習,而知識的獲取主要通過感性經驗的積累。他們常常依靠動手操作來認識和理解世界,而他們所能認識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們可以自己可以動手操作的具體事物。由此看來,有多種正確答案的提問能充分喚起每個幼兒以往的經驗,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性,并使幼兒按自己的理解去解答問題。在活動中,幼兒不僅獲得了有關力的經驗,而且發展了獨立性和擴散性思維能力。
第六,教師做到適時鼓勵,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幼兒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應有的放矢進行指導,對孩子們的求異行為應加以鼓勵,而不是橫加指責;盡量不作過多的限制,以免幼兒怕犯錯誤而產生恐懼心理;注意做到適時鼓勵,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教師可以適當地降低學習的難度,讓幼兒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在幼兒體驗成功的同時,就會獲得信心。在課上,教師對幼兒的表揚一般是口頭表揚,動作、眼神暗示等,現在我們還可在
課件中設計表揚的環節,如幼兒回答對某個問題后,電腦中會出現表揚的畫面,可以是五角星、小紅花,也可以是其它一些東西,這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而定,另外還可加上語音,如你真棒、太好了等,電腦中的表揚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新的刺激,對幼兒也有一種激勵作用。
第七,提供多種物品,訓練孩子的分類技能。通過對物品進行分類,幼兒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各類物品的特征。我們發動師生和家長共同收集了許多物品,如各種各樣的鈕扣、小石子、文蛤殼、種子、樹葉、果核、小圖片等,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進行分類。例如,讓中班幼兒對數量眾多的鈕扣進行分類。教師允許幼兒按自己的方式去分類,允許幼兒出現錯誤和爭論,并引導幼兒在多次嘗試中積極思考,修正錯誤,同時幫助幼兒理解分類可以從多種角度進行,鼓勵幼兒不斷變換分類的方式并講出為什么這樣分的道理。這樣,既訓練了幼兒的分類技能,又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建設的主力軍,面向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幼兒科學啟蒙教育越來越受重視。時代對未來人才的需要,是學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戰。過去,我們都認為部分孩子的能力較差,經常采取一味遷就的方法,將所有知識細細嚼碎后再喂給他們。這樣越是遷就,他們的腦筋就越不肯動。時間長了,孩子們喜歡上了這種“不勞而獲”的學習套餐。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就要引導幼兒從小就了解科學的概念、科學的技能以及科學的態度和價值,并了解社會與科學的關系以及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的需要。
【淺談幼兒園科學啟蒙教育的嘗試】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科學管理的新思考
• 有效開展幼兒園科學活動的要點
• 幼兒園科學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
• 優化幼兒園科學活動教育教學
• 寓電化教學于幼兒園科學活動
• 創設幼兒園環境課程,搞好科學活動
• 制訂實施《四川省幼兒園裝備規范》促進幼兒園裝備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 淺談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的設計
• 談幼兒園科學教育環境的創設
• 淺談幼兒園營養膳食的科學管理
• 論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
• 創設良好環境,有效開展幼兒園科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