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及科學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幼兒科學教育作為幼兒園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也由原先傳統的常識教學方法往新型的現代科學教育轉變。本文就科學教育在幼兒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實施建議作一簡述,希望對提高幼兒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教育;重要性
中國分類號:G617
幼兒科學教育是引導并支持幼兒積極主動探究生活周圍的事物與自然現象,通過觀察、感知、操作、實驗,自由、大膽的探索,激發幼兒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加強幼兒的科學思維及創新能力,培養幼兒熱愛科學,主動學習,樂于嘗試,勇于探索的科學素養。幼兒的早期發展會直接關系到后期的學習、工作、以及成年后的發展,而科學教育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他們后期學習、發展、適應社會的需要。
一、幼兒園實施科學教育的重要性
對幼兒開展實施科學教育,是最重要的啟蒙教育,對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有著重要作用。目前科學教育的方法主要體現在觀察比較、實驗、種植及飼養活動、分類活動、測量、信息交流、科學游戲、科學閱讀八個方面,由單一的科學知識傳授向科學知識的培養轉變。使幼兒充分利用手、眼、腦、嘴、空間、時間去開展學習活動。
1.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科學的主動性
幼兒本身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對這一切有著天生的探索欲望,總有問不完的問題。而科學探索更是一件讓孩子們感到神奇的事情。在科學教育中,開展孩子們感興趣,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學游戲,通過讓孩子親自看一看、聽一聽、試一試、做一做來認識科學現象,在科學游戲中讓幼兒自由主動的去探索、交流、合作,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又讓幼兒主動學習到生活常識及科學知識。
2.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
科學教育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通過對問題的深入了解、探究、思考、嘗試和體驗之后,會想把探究的過程及體驗后的感受表達并分享,在分享中會有肯定、質疑、商量、討論等,這樣就促進了小朋友間的語言交流,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在與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中提高了幼兒的交往能力。
3.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擴展思維
科學教育內容豐富多彩,涉及面廣,具有趣味性,靈活性和多樣性。老師根據幼兒的需求,靈活機動的設置科學探索活動,可以豐富幼兒對自然和社會的粗淺認識,增強幼兒的科學意識。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過程中,由一開始的無目的的擺弄物體到嘗試性的擺弄物體,再到驗證性的擺弄物體,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還激發幼兒大膽想象,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4.有利于幼兒獲取科學經驗,建構科學知識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通過自己搜集材料、組合材料并把材料進行比較、歸類,不斷的嘗試和總結,促進幼兒自主的構建科學經驗,科學教育能幫助兒童將具體、豐富但零散、孤立的科學經驗轉化為概念化的認識結構,有利于幼兒更好的記憶與學習。
5.培養了幼兒的良好情感
科學活動在豐富幼兒的科學知識和經驗的同時,也豐富著幼兒的情感體驗。通過各類激發積極情緒情感的科學活動,讓幼兒在和諧、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充分自由的體驗,有效促進了幼兒積極情緒情感的發展,并培養了幼兒的良好情感。幼兒還在探索活動中學會了協商、合作、分享、互幫互助,同時也促進了同伴間的情感交流。
6.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離不開對事物和科學現象的觀察,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需要用聽覺、觸覺及其他知覺形式去觀察和比較來發現千變萬化的科學現象,通過在科學活動中的體驗和鍛煉,培養幼兒自覺觀察事物的習慣和進行科學觀察的能力,為幼兒的學習和智力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對實施科學教育的教學建議
1.科學教育內容生活化與學科系統化相結合
生活是科學教育的源泉,科學教育的內容一要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和尋找課程資源,讓幼兒在生活中接觸科學;比如在關于影子的教學中,帶領幼兒到戶外去找影子,通過觀察、體驗、比較、思考等科學方法,了解影子的特征和一些物體間的關系,讓其體驗到科學無處不在。二要有一定的價值,具有科學概念,值得去探究。比如在關于動物的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引導幼兒掌握動物的外形特點、名字、習性等方面,而且還可以引導幼兒了解動物與環境之間的依存關系,通過設置此動物在哪里生活?吃什么?怎么覓食?等問題保證了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在生活化和系統化的有效結合下將知識、技能、道理還原于經驗,讓幼兒感受到所學的內容正是他們在生活中遇到正想解決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2.教師指導和幼兒探索活動相結合
教師要捕捉或征集幼兒感興趣的問題,結合科學教育活動的主題運用多種指導方式來引導幼兒進行具體化的科學探索。把引發疑問-引導質疑-支持質疑-協助釋疑貫穿于整個活動中。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由探索、去體驗,去發現,去創造,培養幼兒的研究能力與創新意識。
3.重視激勵和贊賞,增強幼兒自信心及積極性
科學教育活動需要幼兒耐心的去觀察事物的變化,通過多次的操作嘗試來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活動過程中老師應細心觀察孩子們的表現,多多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當孩子們成功的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時,老師要真誠的給予贊賞、表揚,對沒有完成活動的,老師要先肯定幼兒的優點,然后指出不足的地方,再進行激勵,從而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積極性與持久性,培養幼兒做事有始有終,堅持到底的良好習慣。
三、結語
幼兒園的科學教育貫穿于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我們需從各個教育內容中去挖掘潛在的科學因素,并靈活、機動的給予強化。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以保護孩子興趣為基礎,開放孩子智力為目的,培養性格品性為首位的宗旨,對促進幼兒全身心的發展及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質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肖菊紅,周惠英.讓幼兒成為體驗與發現的小主人――幼兒探究式科學啟蒙教育的設計與實踐的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2]劉小紅.新時期我國幼兒科學教育實施策略的再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劉芳.淺議幼兒科學教育“生活化”[J].考試周刊2009年13期
【淺談幼兒園實施科學教育的重要性】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新路徑
• 淺談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探究性”
• 小議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開展
• 植根生活 整合幼兒園科學教育資源
• 談談幼兒園科學活動
• 淺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
• 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探究活動初探
• 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現狀探析
• 淺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
• 南京市實驗幼兒園的科學發現室
• 淺談幼兒園的科學規范化管理
• 科學實驗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