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的頒布,各地政府制定實施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大大增加了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全國興建了一大批新的幼兒園,初任教師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
一、問題的提出
入職時期是初任教師最能接受幫助的時期,也是其成長和發展的重要階段。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初任教師在入職初期,在人際交往、教育技能與職業心理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適應。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很可能影響他們的職業認同與專業發展水平,嚴重的可能造成他們的職業倦怠并最終選擇離職。因此,如何有效幫助初任教師盡快適應幼兒園的工作,提升他們的專業化水平,成了當前幼兒教師管理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廣州市黃埔區為例,該區是由原黃埔區、蘿崗區于2014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合并、2015年9月正式掛牌成立的新區。并區不到2年,幼兒園從2013年全區84所增至2016年96所,兩區2011年共有幼兒園專任教師1233人,截止到2016年12月增至1762人,4年期間增加了529人,增長率約為43%。幼兒園教師人數需求急增,師資問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本研究調查了入職1―3年初任教師在職業技能、職業人際與職業心理三方面的適應現狀。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廣州市黃埔區38所不同等級幼兒園中,隨機挑選了290名入職3年以內的初任教師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工具
研究者根??已有研究現狀,在檢閱文獻的基礎上,經過初始問卷的試測與分析,最后修訂并形成了《幼兒園初任教師職業適應狀況問卷》,問卷分為職業技能、職業人際與職業心理三個維度,每個維度又分為三個子項目,共計41題,三個維度的信度系數(α系數)分別為0.897、0.835和0.863。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系統進行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初任教師職業適應的現狀
1. 初任教師職業適應的總體情況
從表1可知,教齡為2-3年的教師在職業技能、職業人際和職業心理三個維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教齡為1年以內和1-2年的教師。教齡在職業技能和職業人際兩個維度上的影響極其顯著(P=0.008;P=0.000)。對不同教齡教師的職業技能和職業人際進行事后多重比較發現,在職業技能維度上,教齡為1年以內的教師與教齡為2-3年的教師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P=0.009);在職業人際維度上,教齡為2-3年的教師與教齡為1年以內及教齡為1-2年的教師均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P=0.000;P=0.002)。
2. 初任教師的職業適應的具體情況
(1)初任教師職業技能適應情況
教師職業技能維度包括基本技能、管理能力、科研反思三個子項目,平均分依次為19.24、21.13、20.33。其中,教齡在1年以內、1-2年、2-3年的教師在基本技能上的平均分依次為18.41、19.15、19.83;在管理能力上的平均分依次為50.59、21.07、21.50;在科研反思上的平均分依次為19.86、20.24、20.73。
在職業技能維度上,教齡在基本技能上影響極其顯著(P=0.004),而在科研反思和管理能力上影響不顯著(P =0.059;P=0.058)。即隨著教齡的增加,教師的教育基本技能都在不斷增強。事后多重比較發現,教齡為2-3年的教師的基本技能顯著好于教齡在1年以內的教師(P=0.004),而教齡在1年以內的教師與教齡為1-2年的教師的基本技能差異不顯著(P=0.217)。
(2)初任教師職業人際適應情況
教師人際適應維度包括家長關系、同事關系、領導關系三個子項目,平均分依次為21.09、17.24、10.24。其中,教齡在1年以內、1-2年、2-3年的教師在家長關系上的平均分依次為20.00、20.73、22.09;在同事關系上的平均分依次為16.95、16.91、17.71;在領導關系上的平均分依次為10.23、10.23、10.25。
在職業人際維度上,教齡顯著影響教師與家長及同事的關系(P=0.000;P=0.013)。事后多重比較發現,在與家長的關系上,教齡在2-3年的教師與家長的關系與教齡為1年以內及1-2年的教師均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P =0.000;P=0.001)。在與同事的關系上,教齡在2-3年的教師顯著好于教齡為1-2年的教師(P=0.026)。
(3)初任教師職業心理適應情況
教師職業心理維度包括職業認同、職業幸福、職業滿意三個子項目,平均分依次為25.68、18.51、13.40。其中,教齡在1年以內、1-2年、2-3年的教師在職業認同上的平均分依次為25.70、26.06、25.25;在職業幸福上的平均分依次為18.22、18.47、18.72;在職業滿意上的平均分依次為13.22、13.14、13.78。
在職業心理的各個維度上,教齡的影響均不顯著(P=0.597;P=0.127;P =0.088)。分析職業心理維度各子項得分發現,除職業幸福隨教齡增長而緩慢增長外,職業認同在第三年呈現下降趨勢,職業滿意則在1-2年與2-3年的教齡段呈現“先降后升”的趨勢。
(二)初任教師職業適應問題分析
1. 初任教師職業技能適應情況分析
初任教師的職業技能維度的基本技能、科研反思、管理能力隨著教齡的增長而增強。教學業務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缺乏是初任教師在入職初期教學和管理方面適應的主要問題之一。剛參加工作的初任教師大多覺得自己的職業技能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隨著教齡增長,自身在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加上各種學習與培訓使得他們的職業基本技能不斷提升,能逐漸滿足其工作需要。相對于基本技能的可視性與經驗化,科研反思與管理能力通常具有更大的隨機性,對教師的經驗概括與教育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教師正處在疲于應付各種任務的階段,這兩項能力不太可能有飛躍式提升。 2. 初任教師職業人際適應情況分析
初任教師的職業人際維度中,初任教師與家長、同事及領導的關系均隨教齡增長而變好,但三者在發展起點、時間與速度上卻各有其特點。
(1)教師與家長的關系適應問題
初任教師同家長關系的起點最低,這說明與家長的交往是初任教師人際適應中最困難的問題,但隨著初任教師工作時間的增長,工作能力逐漸提升,經驗逐漸豐富,初任教師與家長的適應困難減少,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日趨融洽。
(2)與同事關系的適應問題
在與同事的關系上,初任教師與同事的關系在入職的第1-2年中呈水平狀態,這說明初任教師與同事還未形成真正的友誼關系,還處在“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狀態,這是由于他們剛參加工作,專注于保教工作和處理班級人際關系而無暇顧及與同事間的關系。但在入職的第二年開始,初任教師與同事的關系呈現快速提升的變化,這應該是初任教師在專業能力提升的同時,開始承擔年級及幼兒園的工作,活動擴大了其人際交往圈,與同事的關系也有所改善。
(3)與領導關系的適應問題
在與領導的關系上,初任教師在入職1-2年中,與領導的關系呈現“微降”的趨勢,2-3年則呈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在一年站穩崗位的基礎上,1-2年是初任教師最重要的職業生存期,他們往往會很在乎領導對自己的評價,害怕自己的不足被領導發現,因此不愿意與領導過多交往,不愿與領導溝通自己的想法與需求,不主動尋求支持與幫助。入職的2-3年,初任教師工作基本穩定,其生存的不安與擔憂也隨之減弱,因此也更容易與領導交流溝通,交往隨之增多。
3. 初任教師職業心理適應情況分析
初任教師的職業心理維度在職業認同、職業幸福與職業滿意三個方面,呈現三種完全不同的三種發展走向。
(1)職業認同的適應情況
初任教師的職業認同在入職前兩年均呈上升趨勢,但在進入工作的第三年開始,職業認同感呈下降趨勢。有研究發現,新入職幼兒園教師身份認同1-3年教齡的最大,然后是3-5年, 最后是1年以下。也有研究表明,參加工作不到兩年的年輕教師大部分覺得心理壓力大、物質基礎不能得到保障,有很多有選擇其他行業的想法,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對幼教的職業認同開始降低。
(2)職業滿意的適應情況
職業滿意在入職的第二年開始呈“微降”的趨勢,但在第三年又開始呈現上升趨勢,這是由于剛參加工作的初任教師,學習的機會不多,使得她們對專業學習的滿意度偏低。而在第三年,隨著學習機會的增多,其滿意度也自然提高了。
四、對策與建議
(一)關注初任教師職業適應的發展階段
通過研究發現:初任教師職業技能、職業人際與職業心理三個方面,在入職的前三年都表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并在0―1年、1―2年和2―3三個階段呈現或升或降的走勢。這說明,對于初任教師來說,前三年是其職業適應的重要時期,這是幼兒教師發展的關鍵期,也是瓶頸期。筆者建議,幼兒園及其相關領導及初任教師本人要有所體悟,并有所側重地解決相關問題。
1. 關注關鍵期,為初任教師提供發展助力
與已有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發現,前三年是初任教師職業技能發展的關鍵期,在此期間,初任教師的基本技能、管理能力與科研反思能力都呈上升趨勢,這得益于初任教師飽滿的工作熱情與對工作理想的追求。因此,幼兒園要抓住該關鍵期,引領初任教師發展基本的職業技能,如環境創設、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游戲、班級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提升科學反思能力等。
2. 關注瓶頸期,幫助初任教師順利解決困難
本研究發現,在第1―2年是初任教師與同事關系、領導關系與職業滿意三項適應的瓶頸期,而第2―3年是初任教師職業認同的瓶頸期。因此,幼兒園要在此階段,多與初任教師互動,了解其工作發展困境,關心其心理健康和生活狀態,并在此基礎上提供相應的指導與幫助,幫助他們度過艱難的瓶頸期。
(二)關注職業適應問題,提供幫助策略
入職前三年是初任教師最樂意接受幫助的時期,也是培訓效果最佳的時期,幼兒園應把握此階段,給予教師適時、適量、適度的引領與幫助,促進初任教師更好地發展。
1. 實施分層園本培訓,促進職業技能發展
園本培訓的計劃化、常態化和專業化,有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升。而園本培訓的分層化、分步走,能實現教師發展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理想狀態。首先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園級專題培訓,內容包括環境創設、活動設計與實施、家長工作、教育評價、個別教育與案例研究等,以此提升全體教師的水平。其次,依據“問題菜單”開展小組式培訓,解決不同群體的職業問題。最后,“師徒結對”,實現教師的個性化發展,初任教師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師傅,師徒共同制定指導計劃,實現共同發展。
2. 提供各種平臺,改善人際關系
在家長關系方面,以“理念引領、實踐協助、平臺推介”為手段,增進初任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理念引領”,即初任教師要明白家長既是幼兒園工作的要求者、監督者,也是幼兒工作的合作者。工作中,要尊重家長、了解家長,從而更好地調動家長的積極性,為自己開展工作所用。“實踐協助”,即幼兒園要給予初任教師具體工作指導與協助,讓初任教師順利而成功地完成工作,從而贏得家長的尊重、支持與配合。“平臺推介”,即幼兒園要利用各種可能的機會向家長推介初任教師的優勢,分析家長配合與諒解初任教師對于工作的意義,為初任教師爭取良好的家長氛圍,家園合作共促孩子的發展。
在同事關系方面,幼兒園可從“活?踴ザ?、鼓勵合作、創新評價”三個方面著手營造合作氛圍,增進同事合作。“活動互動”,即組織各種活動,增加初任教師與老教師的互動,盡快認識同事,從而融入幼兒園的群體中。“鼓勵合作”,即從制度和日常工作中體現這一理念,如通過獎勵指導教師鼓勵“師徒結對”,獎勵表現好的副班老師以促進班級合作等。“創新評價”,即針對初任教師的評價標準相對降低,注重過程的發展性評價,從機制和實踐中鼓勵初任教師努力成長,追求發展。 在領導關系方面,園領導一方面要加強對初任教師工作的指導,增強其專業技能,使其盡快勝任工作,從而減少其工作的壓力。另一方面,園領導也要多了解初任教師的思想與生活狀態,關心其心理健康,必要時要給予適當的幫助與指導,使他們感受領導的關懷,從而安心工作。
3. 建設園所文化,實現自我價值
幼兒園要建立具有適合本園的園所文化。如通過建立協調、異質與民主的園所文化,實現幼兒園與地域文化、教師個體與幼兒主體的有機結合。同時向老師宣傳幼師工作的價值、幼師對幼兒一生發展的重要意義。
引領初任教師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引領初任教師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個性化的職業發展規劃,幫助其明確自身的職業發展目標,明確各階段自身的職業發展重點,并依此做出有針對性的行動努力與堅持。
宣傳幼教的重要意義。幼兒園也要利用園所條件,積極對社會、對家長宣傳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引發家長對孩子發展的重視,從而更好地配合教師。
(三)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提高初任教師職業認同度
1. 構建培訓系統,完善培訓策略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經歷,幼兒園初任教師也一樣,有的可能因為找到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而高興,有的也會為初上崗碰到的這樣那樣的困難而焦慮,但是,大部分人對這份工作還是充滿好奇和新鮮感,政府有關部門可憑借他們剛參加工作的熱忱,組織進行相應的培訓。
(1)完善培訓機制。區域教育行政部門要把幼兒園初任教師入職培訓納入中小學繼續教育整體規劃,成立“學前教育初任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小組”和培訓組織機構負責協調這方面的工作。可利用資源邀請這方面的專家組成相對穩定的培訓團隊,出臺區域性“幼兒園初任教師培訓實施方案”等可行性文件,建立初任教師繼續教育登記制度,要求初任教師在職三年內需修滿規定學時的培訓課程等。所有培訓經費由政府有關部門統籌,實行全員免費培訓,鼓勵教師積極參與。
(2)規劃培訓。從頂層設計培訓課程,以根據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為培訓目標制定培訓方案。從專業理念與師德(職業理解與認識、對幼兒的態度與行為、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態度與行為、個人修養與行為),專業知識(幼兒發展知識、幼兒保育和教育知識、通識性知識)、專業能力(環境的創設與利用、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激勵與評價、溝通與合作、反思與發展)等方面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系統地規劃培訓內容,引領初任教師專業發展。特別是在一日生活的組織方面,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可從生活活動、體育活動、自主游戲活動、學習活動四方面著手規范幼兒整日活動的安排,從孩子的發展觀點出發,引導老師們樹立“一日生活皆是課程”的理念,設計開發有特色的園本課程。
(3)設計培訓模式。根據調查了解幼兒園初任教師專業發展現狀,構建靈活多樣的培訓策略。譬如,從職業技能來看,被調查的初任教師在工作實踐中缺乏將學校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教育教學所需的能力,大部分教師認為自己在家長工作、班級常規、環境布置、師幼互動、組織活動等方面能力較差,因此迫切需要通過各種培訓,提高這些方面的技能。幼兒園可采用傳統的“理?――實踐”方式,即以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與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也可以采用團隊輔導、小組討論自主學習等方式。同時可舉辦一系列理論講座,包括教育教學常規、家長工作經驗介紹等內容,豐富入職培訓。
2. 依法落實幼兒園教師的待遇和地位,穩定教師隊伍
學前教育的發展,教師是關鍵,本次調查時我們發現幼兒教師流動率非常高,這與我們分析的入職2―3年教師職業幸福感不高是一致的。政府有關部門政府各職能部門要相互溝通和配合,創新機制,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引導和監督民辦園依法保障教師工資待遇,足額為教師繳納“五險一金”,完善幼兒教師工資待遇、保險、福利待遇的保障機制,解決幼兒教師待遇偏低、社會保障不健全等問題,確保幼教師資隊伍穩定。
政府有關部門努力依法保障幼兒教師在進修培訓評優評先、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工資福利待遇及申辦教師資格證等方面的合法權益。
另外可通過“以獎代補”方式提高幼兒教師工資水平,譬如設立專屬資金,根據從教人員專業資格、職務崗位和服務年限等分類分檔,以月工資的方式設立獎勵標準,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 魏文琦
見習編輯 黃博彥
【幼兒園初任教師職業適應現狀及對策】相關文章:
• 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 淺談幼兒園的班級管理
• 幼兒教育自然化探析
• 流行唱法在學前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 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與游戲組織研究
• 幼兒園如何開展角色游戲活動
• 對幼兒園觀摩課的幾點認識
• 辦個老頭老太太的“幼兒園”
• 淺談做好幼兒園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 淺談幼兒園識字教學方法
• 幼兒園社區資源運用模式的探究
• 家長有效參與幼兒園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