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7-0047-01 美術欣賞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其審美感覺、內在情感、想象力與理解力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協調,最終使人具有敏銳的審美知覺及對美的欣賞和創造力。長期以來,幼兒園的美術欣賞常常被忽視,美術教育一直以繪畫為主、手工為輔,單獨的欣賞課程幾乎沒有。這與美術教育的任務和要求不符,對幼兒的整體發展極為不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因此,為了真正實現美術教育的任務,幼兒園必須認真開展美術欣賞活動。
作為對幼兒進行美術欣賞的引導者啟發者,該如何在這浩瀚的藝術海洋中選擇適合幼兒欣賞的作品呢?通過實踐,我認為幼兒美術欣賞內容的選擇應該遵循以下幾方面原則:
一、欣賞的內容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幼兒喜歡色彩鮮艷、形象鮮明的作品,而抽象派作品因其鮮艷的色彩、不斷的流動線形變化,更符合幼兒的欣賞特點,容易被幼兒接受。在欣賞活動中,幼兒對線條、形狀、顏色的直覺感受和把握,他們就作品展開的豐富想象,很多時候是教師和成人所不及的。如在欣賞馬蒂斯《爵士樂》作品時,面對作品中對比的色彩與變幻的形狀,孩子們憑借著自己的本能與直覺,說道:“我感覺到是一個人在太陽里跳舞!”“我看到了火山人!”“是黑色的毛蟲在火山邊爬來爬去!”“我看到了紅紅的太陽里有藍色的珊瑚。”豐富的想象拉近了他們與大師的距離,使他們和大師產生了共鳴。因此,可選擇米羅、康定斯基、克利、馬蒂斯等大師的抽象畫作品,也可選擇吳冠中、李可染的寫意國畫作品,還可選擇巖畫等早期人類文化作品來作為幼兒欣賞的內容。
不同年齡層次的幼兒因其知識經驗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在對作品的理解上就存在著差異,因此欣賞材料的選擇還要遵循漸進性和程序性原則。由于藝術欣賞需要有不間斷的、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并使幼兒積累起一定經驗。所以選擇的材料要由近及遠、由簡至繁,系統地安排欣賞內容和主題。使之與兒童生活方式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同樣是《米羅的自畫像》,大班的孩子笑著說:“這肯定是小班弟弟妹妹畫的畫,沒有鼻子也沒有嘴巴。”小班的孩子并不覺得這幅畫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他們覺得“很好玩”。因此,在小班階段可以選擇色彩鮮艷,圖形結構較為簡單的抽象畫作品讓孩子欣賞,如米羅的許多稚嫩筆觸的作品就深受小班孩子的喜愛,而中大班孩子可以逐步選擇結構、形式、內涵更為深刻的作品來讓幼兒欣賞。
二、欣賞的內容要多元化多樣性
歌德指出:“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要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就培養成。”因此,根據幼兒的興趣、經驗和接受能力,可以以中國畫、西洋畫、民間藝術、雕塑和建筑四個領域為主,選擇接近幼兒日常生活的題材,用名人名作向幼兒做系列介紹。
形式感強的美術作品,其繪畫中運用明亮的、陰郁的、歡快的、悲傷的色彩,構圖富有節奏,韻律,體現出鮮明色彩個性,吸引兒童的好奇心和注意,凡高的《星空》、馬蒂斯的剪紙作品、康定斯基的《圓》等非具象的、無定形的作品,符合幼兒自由自在、不受約束的追求,容易為孩子所接受。
山水風景作品能激起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然中美的事物的留心,使其情感世界變得豐富多彩。如吳冠中的《春如線》,小班的幼兒也能聯系自己觀察春雨,春花、春樹的生活經驗,感受作品那些點點線線所表現出的春的意境。
民間藝術、建筑,雕塑等富有特色的作品,既拓展了孩子們的視野,也為提高他們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打下了基礎。除了繪畫作品外,工藝品、雕塑品以及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間藝術品,像民間玩具、泥塑、陶塑、剪紙、貝雕、羽毛畫、風箏等等,因其色彩的功利、主題的原發性與恒常、藝術表達的純樸稚拙與兒童有許多共同之處,所以是幼兒喜聞樂見的,非常適合幼兒欣賞。如古大厝上用線條裝飾的門窗,憨態可掬的布老虎,色彩濃烈的泥泥狗,形態粗獷的圖騰柱等等,既拓展了幼兒的視野,也使他們在欣賞中積淀了對于藝術作品的感悟。
另外,自然景物中的四季景色、湖光山色、花草樹木、魚蟲鳥獸,節日的裝飾和環境,都是幼兒美術欣賞取之不盡的源泉。因為,這些作品和景觀都能使兒童積累理解“藝術”的經驗,幫助幼兒進行整體的、系統的審美感知。
三、欣賞內容要立足幼兒已有經驗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主要有繪畫、手工和美術欣賞。就繪畫而言,從使用材料上看幼兒園常用的就有蠟筆畫、線描畫、水粉畫、國畫等,從繪畫形式上看又有裝飾畫、抽象畫、主題畫、漫畫等。當老師有意識地指導孩子某一繪畫技能的時候,相應題材的欣賞內容顯然能對孩子的表現提供經驗和啟發。
1.欣賞內容要立足幼兒技能經驗
選擇美術欣賞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當前的技能經驗,如要進行裝飾畫教學前,引導幼兒欣賞早期文明的陶器裝飾紋樣,分析紋樣的重復、交叉、擴散的排列組合方式,對孩子的裝飾畫就是一種很好的啟發。抽象畫教學更適宜從美術欣賞入手,如康定斯基《圓的四周》、米羅《變身》等作品,教師引導幼兒感受如康定斯基不同圓的變化組合,米羅畫面中那些奇特、變化的符號、線條。帶給孩子豐富的想象空間。當幼兒畫起抽象畫來,那些同心圓、米字線就在他們腦海里碰撞、組合、變化,形成了他們自己的表現風格。而當孩子們自己嘗試了這種繪畫形式后,反過來再讓他們欣賞作品,他們也更能從繪畫的技法、表現形式上去欣賞理解這種繪畫形式。因此選擇與幼兒當前技能經驗相吻合的美術欣賞內容,就能使幼兒技能與欣賞水平相互促進。
2.欣賞內容要立足幼兒知識經驗
結合主題活動提供的知識經驗,選擇相應的美術欣賞內容,引導幼兒在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欣賞的內容。主要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在主題活動的基礎上引入欣賞內容,如在大班開展的《認識少數民族》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引入相應的美術欣賞內容:《維吾爾族服飾》展現的是有伊斯蘭特色的裝飾紋樣,《苗家銀飾》中反復重疊的精細作品等等,讓孩子們在欣賞中感受多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進一步加深對少數民族的認識。另一種做法就是為幼兒美術創作開設主題欣賞活動,如想象畫《神獸》,目的是讓幼兒通過異質同構的方法創造出一種神獸出來,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開設了主題活動《神獸》,從收集神獸資料,交流資料,講述有關的神話故事入手,利用視頻和圖片引導幼兒欣賞雕塑埃及的“獅身人面像”、丹麥的“美人魚”、新加坡的“魚尾獅”、希臘神話里的“半人半馬”,中國古代“神獸”文物等等,從欣賞和主題活動提供的知識經驗,幫助幼兒創作出了自己的“神獸”。
總之,幼兒美術欣賞可選的內容非常豐富,教師應該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相應內容,讓幼兒獲得感受美的體驗,使他們能夠有創造性地表現美。
【幼兒園美術欣賞內容的選擇】相關文章:
• 探索幼兒園活動單元設計的新模式
• 幼兒教育小學化危害與對策
• 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
• 沙畫藝術走進幼兒園
• 淺議幼兒園家長助教活動的實踐
• 學前教育美術教學論文(4篇)
• 幼兒園活動區域的性質及其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
• 幼兒教師科學素養提升策略
• 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 淺談傳統文化在幼兒園的有效開展
• 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淺析
• 淺談《幼兒園健康領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