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連接家庭和小學的橋梁,必須讓孩子上幼兒園。如果孩子沒有上過幼兒園就進小學的話,就如同從社會上最小的集體家庭中一下子被拋進大的社會群體里一樣。以前在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孩子要按時學習,與三四十名小朋友打交道,應對比自己大的學生:更重要的是,還要掌握學習內容,孩子的心理負擔可想而知。所以,最好還是接受幼兒園的教育。
其實,孩子上幼兒園也是相當不容易的。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會有很多期望,但是一旦真的上幼兒園了,有不少孩子會哭著喊著不讓媽媽離開自己。有的媽媽以前認為自己的孩子膽量大,
個人也可以玩得很好,可是一到幼兒園就變了,覺得很丟臉,會趁老師轉身時很兇地對孩子說“你怎么這樣,以后不給你買好吃的了”,甚至還會打罵孩子。
媽媽如果采取這樣的態度會使孩子覺得他的依靠有所動搖。就更不愿意離開媽媽。這時候,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膽怯和不安。
孩子覺得在幼兒園里第一次見到的老師和同學都很陌生,如果這時候媽媽能說:“是不是有點害怕了?”孩子就會覺得媽媽很理解他,也就會比較容易適應新的環境。
有一次,在幼兒園里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個第一次上幼兒園的小男孩死活不讓奶奶走。奶奶只好抱著他說:“不要擔心,奶奶不會一個人回家的,奶奶等你,看到那個窗戶了嗎?我就在外面刊看你行嗎?”奶奶把孩子帶到外面,讓他確信在外面可以看得到他,然后再三保證一定會在這里等他,孩子這才進了教室。然后奶奶就一直等在那里。而孩子呢,剛開始的時候每次都要跟奶奶目光接觸后才能放心,后來慢慢地融入到幼兒園各種有意思的活動里去了。
無疑,這位奶奶是非常明智的。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時,大人就應該學習這位奶奶的做法,先讓孩子放心。在幼兒園里,在孩子能信賴別人之前,孩子的父母或親人應當先成為他的心理支柱才行。
有學者做過如下實驗:在實驗室里,他給猴子們很多玩具,給玩具的同時實驗室里還放置了用布片裹著的假媽媽。一開始小猴子們總與假媽媽待在
起。玩玩具時,它們先玩種玩具,想玩別的玩具之前總是先到媽媽那里待一小會兒,然后才拿另一種玩具。其實人也是一樣的。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心情,幫孩子弄明白幼兒園不是可怕的地方。學校生活也樣,有好的開頭,孩子才能愉快地度過漫長的學校生活。
【李元寧:幼兒園不可怕】相關文章:
• 喜歡幼兒園的小孩是這樣的
• 幼兒園教育評價的轉變
• 淺談幼兒園的名畫欣賞教學
• 幼兒園繪本教學提問技巧
• 有效探索精細化的幼兒園管理模式
• 陜西師范大學幼兒園
• 幼兒園美術教學策略研究
• 幼兒教師虐待兒童行為原因及對策
• 小班威脅語幼兒教師論文
• 變了“味”的幼兒園?
• 幼兒園教學的“玩與教”
• 多元文化視角下的幼兒園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