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生態環境保護越來越受重視的大氛圍中,生態環保活動也成為幼兒園教育的一部分。筆者通過對生態實踐活動的總結和思考,闡述了利用調整、優化等策略對幼兒園生態活動內容的逐步架構,從而初步構建成園本化的生態特色活動。
關鍵詞:生態特色活動;幼兒;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2-027-1
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生態環保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中分別在科學領域對幼兒實施生態環保教育提出了相關的教育目標和內容,即應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初步了解人們的生活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護環境”。
為此,幼兒園通過“加、減、改、優”四大策略不斷調整、充實、整合幼兒園生態特色活動內容,激發教師、幼兒從多個角度去探討“生態”話題。
一、巧做加法,讓生態活動內容更豐實
幼兒園“生態環保教育”的參考內容不多,因此圍繞幼兒感興趣的生態內容、社會上關注的生態資訊、幼兒可以具備的一些生態意識和能力這三方面,進行了教材內容和節日活動兩大方面的調整。
1.藍本教材和自選教材“生態”主題活動的互補
在使用藍本教材江蘇省《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的同時,增加《親親自然》教材,因為其“以大自然為師,尊重生命,珍惜環境”的教育理念和我園開展生態教育的初衷不謀而合。在對《親親自然》課程內容逐一分析后,將其與藍本教材進行融合:比如藍本教材中的主題《春天真美麗》和“親親自然”中的《誰發芽了》、《蔬果寶寶是朋友》相契合的,“親親自然”中的《看蟲去》適合補充到中班的主題《熱鬧的夏天》中,大班的主題《環保小衛士》和“親親自然”中的《環保樂活家》是同樣的內容。
通過主題內容的選擇調整融合,兩種教材相互補充形成“生態”主題系列活動,從圖一可以看出不同年齡段的“生態”主題活動呈螺旋式重復出現,其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加強,使幼兒原有生態活動經驗在新經驗的獲得中起著連接作用。
2.生態環保節日特色活動的加入
節慶活?郵怯錐?園開展活動、了解社會的一個途徑,圍繞“生態環保節日”開展相應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實踐,我們擇取了“世界水日”等13個生態環保節日開展深入研討和活動。
以“植樹節”為例,首先用個人種植、小組種植、親子種植等不同方式的實踐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開展護綠宣傳活動,活動中捕捉幼兒的興趣,支持幼兒的想法,如在學習“愛綠護綠”
兒歌時,幼兒提出制作宣傳海報和護綠小提示,也是愛綠護綠的好方法,于是幼兒自制宣傳卡,向社區居民宣傳“愛綠護綠”小知識;幼兒提議用養魚養烏龜的水或是積下來的雨水來澆灌植物,教師對計劃又靈活地加以調整和變化。適宜的生態節日活動除了給幼兒帶來愉悅體驗之外,也在幼兒的心里也播下了關愛自然、關愛生命的生態環保種子。
二、妙用減法,讓生態活動內容更適宜
在安排主題活動時,時間、內容上的合理刪減、優化能給生態特色活動更廣的實踐空間。
藍本教材中大班下學期有《準備上小學啦》等七個主題活動,平均2周一個主題活動,如果幼兒對某一個話題感興趣,需要生成其他活動,時間上就會較為倉促。因此,教師根據對幼兒的了解、先前經驗及觀察、傾聽所得資料,充分討論主題方案的多種可能,預留一定的空間來選擇幼兒更為需要和感興趣的內容。如大班幼兒對于科學現象更為感興趣,《小問號》就被保留下來,而《我們在春天里》的內容通過調整納入《大自然的力量》和《小問號》兩個主題中。主題精簡了,預留的時間充裕了,在“生態”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可以有更多走向社會、親近自然的實踐性活動。
三、靈活修改,讓生態活動內容更完善
生態主題活動中,需要不斷對活動目標、內容、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和完善,從而給予幼兒更多自發活動的機會。
在進行《樹真好》預設活動討論中,老師們認為部分美術、數學活動可以放到學習性區域中進行,而原本未列入的“植樹節”節日活動可增加進入;綜合活動《松松土、種菜了》、社會《我的樹朋友》可以結合戶外游戲活動進行。
調整后的生態主題活動《樹真好》中,美術、科學等活動放入區域活動給予了幼兒更多自主思考和創作的時間和空間。集體活動的縮減,也讓幼兒有更多的時間去周邊公園、田野、小樹林等地方進行實地“考察”,自然、生態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對幼兒的教育發揮重要的價值。
四、善于優化,讓生態活動更生動
“優”是在加、減、改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調整策略,因為這是教師在幼兒的生活和游戲中,發現有價值的資源和線索,設計、生成不同類型的生態教育活動。如,某天吃完紅心火龍果之后,小班小朋友發現嘴巴變得紅紅的,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笑個不停。抓住這個興趣點,教師們圍繞“火龍果”進行了多次的課程審議,于是就有了從吃中了解火龍果特征的品嘗活動《火龍果大不同》;品嘗時,有幼兒用小手摳火龍果黑色的小籽,于是又生成了《火龍果種子》、《種植火龍果》等一系列的活動……“火龍果”這個系列活動追隨幼兒的興趣,不斷地優化和完善,這樣的生態特色活動充分尊重和保護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綜上可知,多種策略架構的幼兒園生態特色活動,幫助幼兒不斷積累接觸、探究、珍愛大自然和生命的實際體驗,幼兒在富有探究趣味的生態活動中,提升對生態保護的體驗和經驗。
[參考文獻]
[1]朱家雄.幼兒園課程的理論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2).
【巧構幼兒園生態特色活動】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數學教育方法淺析
• 幼兒園教育中的音樂游戲
• 淺談幼兒園語言活動設計策略
•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實踐路徑探討
• 幼兒園室內環境對幼兒的影響
• 淺談幼兒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實踐與反思
• 利用社會實踐活動活化幼兒園課程
• 中職學前教育實踐(3篇)
• 幼兒園文化構建的路徑探討
• 幼兒園打擊樂音樂活動游戲化策略
• 對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創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