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時代的健康不僅能夠提高幼兒期的生命質量,而且為一生的健康贏得了時間,幼兒健康也是人類生命質量得以提高的基石,幼兒健康水平的提高更是體現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在遵循幼兒身心發展及教育規律的基礎上,我們研究如何開展科學、健康的體育活動,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本文為此提出了幾點思考及解決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健康、科學、身心發展、自身潛力
“健康第一”的思想由來已久,許多教育家對此作了精辟的論述。陳鶴琴先生認為:健全的身體是一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要強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兒童。”因此,新《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首位。”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如何提高幼兒的身體健康水平呢?我認為幼兒園的體育活動課是十分重要的,它對于保證幼兒的健康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開展科學健康的體育活動呢?
正確處理教師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作用的關系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比較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存在著教師為中心的傾向。有人認為“21世紀體育教學的發展趨勢,將由教師主導型轉化為幼兒的主體型”。我認為,這種提法也是不夠科學的。體育活動中要以幼兒為主體,滿足不同層次水平的自主性活動,這種模式更需要教師觀察在前。
教師要有積極的觀察心態,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各種機會與條件,讓他用自己的方式去運用自己獲得的技能與經驗參加活動,參加鍛煉。幼兒對自己的估計與自己的實際經驗、能力相比會有偏差,在任何時候,都需要教師去關注他們。因為在進行體育知識與技能教學中,教師的學識、技能、運動經驗,對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理解,對教學方法、手段的鉆研與掌握都先于幼兒。
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幼兒園的體育活動是為了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而不是為了培養運動員。我們必須避免幼兒身體素質培養的專項化或早期定向,在體育活動中避免運動員化、成人化和小學生化。如用連續上舉重物等方法來訓練幼兒上肢和軀干部位肌肉力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游戲活動的設計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既要能夠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又能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例如,在訓練走的活動中,可以讓幼兒模仿高人走和矮人走,以此來鍛煉幼兒下肢肌肉、韌帶和關節,發展腿部的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以及身體的平衡能力及上下肢的協調能力,同時增強背肌、臂肌和腹肌,從而達到從多方面發展幼兒身體素質的目的。如在“穿越小樹林”的體育游戲中,可以在操場上安插小木棍,讓幼兒模仿小白兔,小鳥等的姿勢在小木棍曲線跑動,這種新鮮、活潑的情景給體育教學帶來輕松、歡快的教學氣氛。
三、掌握好體育課的密度
體育課的密度指的是體育課中各種活動合理運用的時間與課的總時間的比例,因此,不難看出,課的密度直接關系到一節體育課的時間是否合理而充分地被教師和幼兒所利用,進而也直接關系到一節體育課的教學效果。
一節好的體育課的重要標志是教師能最大限度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一節課的時間,盡量減少浪費的 時間,以提高體育課的效率,達到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技能和發展身體素質的目的。 那么,教師應怎樣合理安排和調節課的密度呢?這是一個較復雜的問題,是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筆 者認為要合理安排和調節課的密度,必須首先了解制約體育課的密度的幾個因素,然后找出科學的調節策略。
四、運用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法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應該全面、綜合地發展和提高幼兒的力量、耐力和速度等三方面的素質。
在力量素質的培養上,應 適合幼兒的各種動力性力量活動來發展和提高幼兒的動力性力量。必須避免讓幼兒進行憋氣或緊張的靜力性力量活動,如長時間進行“角力”。在耐力素質的培養上,主要通過逐漸延長活動時間、運動密度和強度來提高幼兒的有氧代謝能力。例如,我們在對幼兒進行深呼吸訓練時,采用了模仿火車的鳴叫聲、吹氣球、老貓伸懶腰等游戲。調整素質的培養應通過各種適合幼兒的運動,使幼兒的平衡能力、速度、柔韌性、靈敏性以及協調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和發展。
五、充分發揮幼兒的自身潛力
教師在組織體育活動時要精心設計,激發幼兒的興趣,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在親身體驗中逐步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變自我的好動為主動的活動,有利于幼兒自身潛力的發揮。注意發現幼兒的興趣點,及時捕捉到幼兒的閃光點,捕捉到幼兒的信息,讓他生成下去。因為,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他一定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孩子的潛能就能得到發展、得到發揮,他們的表現也的確讓我大吃一驚。他們會在活動中積極的挑戰自我,挑戰難度,從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六、安全問題始終不容輕視
面對一群四五歲的孩子,我們老師是根本無法控制他的行為。特別是當孩子在屋里憋的時間較長,一旦來到戶外他們似乎把自己全部的勁都用在腿上胳膊上,瘋狂的跑,用力的掄,也就在這時不安全的事故也就會來。所以在上體育課前,安全常規少不了,不但要時時說天天說.而且還要在課堂上看好孩子。備完一節體育課。作為老師就應該明確本節課會出現什么樣的不安全隱患,或是怎么樣才能減少事故發生的幾率,再者說即便是發生了事故怎么樣才能把傷害減少到最低限度。這就是教師所要時刻牢記的。
根據幼兒體育教學原則,適合發展孩子的身體素質。體育鍛煉有益于身體健康,這是一個真理。但是它所隱含的條件是在適量的情況下。什么是適量?因人而議,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身體素質,也有著不同的抵抗疾病的能力。所以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切不可弄巧成拙。其次就是在上課前要仔細觀察班里所有孩子的身體狀況,切不可讓那些身體虛弱或是根本就不允許運動的孩子上課。
綜上所訴,在幼兒期,我們應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水平和特點,開展適合幼兒的各類體育活動,教會他們一些簡單的運動方法,并在體育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自身潛能,從而全面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幼兒教育》1994年10期
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健康(大班)
育兒網https://www.省略/article.php/13290
中國
論文網https://www.省略
【談幼兒園科學健康的體育活動】相關文章:
•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現狀研究
• 幼兒園開放式體育課程的建構初探
• 幼兒園體育活動困境與對策探究
• 淺談如何更有效開展幼兒園體育活動
• 混齡幼兒運動中內在的情感因素的挖掘
• 如何在幼兒園中開展體育游戲
• 后“北京奧運時代”的幼兒園體育
• 芻議幼兒園體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 幼兒園體育器械的維護與管理
• 有效利用幼兒園自然環境開展體育游戲
• 幼兒園自制體育器械初探
• 營造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