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考察了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材內容廣度和深度的適宜性問題,發現現有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材涵蓋內容領域較廣。涉及知識點較多,多數教材能涵蓋學前兒童數學學習的基本內容,但有近半教材的內容負荷過重,與小學教材有很大程度的重復,且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教材內容遠超幼兒的成熟水平和學習能力。據此,研究者認為,幼兒園教材內容應符合幼兒的學習規律。教育行政部門應盡快出臺幼兒園課程標準。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教材;教材內容;適宜性;入學準備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604(2013)10-0010-05
入學準備是幼兒園和家長普遍關注的問題。在進入小學前,幼兒在數學方面應該學些什么,學到什么程度?這一問題值得深入研究。幼兒園教材規定了在什么時間以什么邏輯順序來教什么內容,是教學內容選擇與教學活動實施的重要依據,其文本質量和使用效果會直接影響課程的質量。雖然我國沒有統一的幼兒園課程標準和專門的幼兒園教材審定委員會,但是在當前的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教材是許多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主要參照,依照某本教材或綜合多本教材來設計教學活動是許多教師的普遍做法,尤其是在數學領域?梢哉f,幼兒園數學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對幼兒園大班數學課程應該教什么的期望。本研究從入學準備視角,分析現有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材內容的適宜性,為探討大班幼兒數學學習問題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
。ㄒ唬┪谋痉治
研究對象的選擇和研究維度的確定是本研究的關鍵環節。
現階段,我國尚沒有統一的幼兒園課程標準和專門的教材審定委員會,幼兒園教材之間的差異非常大,幼兒園教材的出版和銷售使用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為確保所選幼兒園教材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本研究根據出版社在幼兒園教材市場中的社會聲譽以及教材在幼兒園的使用范圍,選擇了在不同省份出版的8套大班數學教材、含數學內容的大班教材、專門的數學入學準備或幼小銜接教材。與幼兒園教材不同,小學數學教材因有統一的課程標準,相互之間的差異相對較小,因此,本研究只選擇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一至六年級的數學教材。
研究維度是指從哪些角度出發來分析和比較教材。教材內容的選擇、編制、呈現方式是教材研究的三項重要內容。本研究重點分析教材內容的選擇,從“教什么”的角度來探討教材內容的適宜性,并不涉及“如何教”,因此,只分析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不涉及內容的編制與呈現方式等問題。
(二)測驗
為科學嚴謹地判斷現有教材內容的適宜性,本研究將教材內容及其畫面情境轉化為測驗題目,對大班末期的幼兒進行測查,以檢驗這個階段的幼兒在接受了一定的數學教育之后是否已掌握教材內容。測驗對象為北京市11所幼兒園的136名幼兒園大班即將畢業的幼兒,這136名幼兒分屬2所示范園,3所一級一類園,1所二級二類園,5所無級類園。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ㄒ唬﹥热莸膹V度
內容的廣度是指教材所涉及內容領域的廣泛程度,主要體現在涉及哪些領域、多少個知識點等方面。
1.涉及領域
本研究先對教材中每頁所涉及的內容領域進行編碼,然后對每一領域的內容所占頁面數量進行統計和比較。結果表明,除有一套教材沒有涉及貨幣外,其余所有教材都涵蓋了數與運算、量的比較與測量、幾何形體、空間方位、邏輯關系、時間、統計、貨幣等內容領域。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所涵蓋的內容領域,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材都有涉及?傮w上,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材涉及內容全面,涵蓋領域廣泛。
在各內容領域所占的比例結構上,數與運算在所有教材中都占據了最大比例,其他占據比例較大的領域包括量的比較與測量、邏輯關系、幾何形體等(見表1)。Ginsburg曾指出,學前階段的數學學習以數與運算為主要內容。他對新加坡、韓國、香港的數學學習標準所作的比較研究發現,數、測量和幾何是三項最主要的學習內容,其中數的內容幾乎占一半?梢哉f,現有大班數學教材在各內容領域的比例分配上是比較符合學前兒童數學學習的規律與要求的。
2.最小知識點數量
本研究所分析的教材涉及的最小知識點數量從26到66個不等,平均為39.25個知識點。其中,普遍涉及的知識點(有5套或更多的教材涉及)共29個(見表2)。
按照所占頁面數量統計,占較大比例的主要知識點包括10以內兩數加減、具體物品與抽象數字結合的分解組合、0-10數字讀寫、常見量的比較、量的等分、圖形組合、生活中實物幾何體辨認、按二維坐標判斷空間位置、以客體為中心判斷左右、以自我為中心判斷左右、找異同、按多種標準分類、重復模式延伸、認識整點、認識年月日等。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材涵蓋了學前階段幼兒數學學習的主要內容,不過,許多教材沒有涉及數的守恒、量的排序、量的守恒等內容,而這些內容恰恰被認為是幼兒非正式數學學習中的關鍵經驗。如果以大部分教材(5套及以上)普遍涉及的知識點(29個)為基礎,再將以上3個知識點包含在內,那么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材應包括的最小知識點在30個左右,而在所分析的這8套教材中。有一半教材的知識點數量過多,幼兒負荷過重。
。ǘ﹥热莸纳疃
內容的深度是指在一項內容上要求幼兒學到什么程度,例如加減運算作為一項學習內容,可分為10以內加減、連加連減、混合加減、20以內加減、100以內加減等不同的難度。為考察所分析教材的內容深度,本研究將這些教材與小學數學教材進行比較,并將教材中的內容轉化為測驗題目,對幼兒進行了測查。
與小學教材的比較發現,在現有幼兒園教材中,有28.7%的內容是小學一年級上學期所教內容,16%為一年級下學期所教內容,甚至有個別內容是更高年級的教學內容,如按群計數(二年級上學期)、倍數和單雙數(五年級上學期)、乘法和除法(二年級上學期)、面積(三年級下學期)、圖形對稱(三年級下學期)、分鐘(二年級上學期)等。總體而言,幼兒園教材中有約一半內容是小學所教的內容,與小學教材存在較大比例的重復。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材內容適宜性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是最好的大學
• 快樂自主的幼兒園美術活動
• 淺談幼兒園新課程教學設計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
• 集體教學活動幼兒園論文
• 新時期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策略簡析
• 幼兒園禮儀教育生活化
• 信息化背景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探討
• 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的策略探究
• 微課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的運用體會
• 廢舊物品在幼兒園的有效利用
• 幼兒園表演游戲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