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原則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聽、最悲傷的歌︺
〔關鍵詞〕 幼兒園;活動區材料; 投放原則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1)
09(A)―0091―01
幼兒園活動區是幼兒學習的主要場所之一,如果活動區的設置合理,材料投放適宜,活動區就會成為幼兒最感興趣的地方,從而對幼兒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提出:幼兒園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活動區的設置和開展正好滿足了這些要求,豐富了幼兒的活動內容。那么,如何確保活動區有效地發揮作用呢?筆者認為材料的合理投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結合教學活動投放材料,延伸教學內容
在教學活動之前或之后,教師可在活動區投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使幼兒在活動區活動時,提前了解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一些知識,或通過操作活動獲得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體驗,便于幼兒進一步學習和理解教學內容。如在進行認識春季特征的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在活動區中提供種子、種植工具,在春天發芽或開花的植物等,讓幼兒通過在活動區的操作和觀察感受春天里植物、種子的變化。這樣,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幼兒就會自主地將在活動區中的學習經驗與教學內容聯系起來,為進一步理解和學習春季的特征奠定基礎。
教學活動中往往會出現教學活動已經結束,而幼兒因對活動中某些內容仍然很有興趣而想繼續進行探究的現象,這時活動區就可以發揮其優勢,為幼兒的繼續學習和探索提供方便。如,在教學活動“陸地上的交通工具”完成后,幼兒對汽車的外形、種類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幼兒收集有關汽車的圖片、照片、玩具等,設置汽車城堡活動區,讓幼兒通過繪畫、分類、游戲、表演、管理玩具汽車等活動繼續學習,滿足幼兒的探索愿望。
二、根據生成活動的需要投放材料,促進幼兒的探索
隨著對幼兒教育的認識的提高,教師也開始重視幼兒的想法和感受,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動,這些活動既可以采用集體或小組活動的形式,也可以放在活動區中,讓幼兒自由地進行探索。因此,在活動區中投放與生成內容相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就生成的主題不斷深入研究,是豐富幼兒活動內容和促進幼兒探索的有效手段。如,在生成活動“沙塵暴來了”的系列活動中,教師可在活動區投放有關氣候、沙漠、河流等內容的圖書和沙子、水等物品,鼓勵幼兒把自己對沙、水性質的了解用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在活動區的游戲中深化幼兒對沙塵暴與氣候、環境的關系的認識。有時,個別幼兒在生活或游戲的過程中對一些事物和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要視幼兒活動的情況及興趣點的變化決定活動區的設置,并對投放的材料進行階段性的調整和豐富,引發幼兒更多探索的興趣,從而生成新的、更有教育價值的教學活動。
三、長期投放一些材料,使幼兒在操作中不斷得到發展
活動區的類型非常多,有一些區域可以長期向幼兒開放,如科學區、數學區、建構區、沙水區、美工區、娛樂區、制作區等,教師不斷地充實和豐富各區域的材料,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選擇活動的內容,并在較長期的活動中逐步學會安排自己的活動。在這些長期開放的活動區的材料的投放上,教師要盡可能地投放一些多功能的活動材料。如,科學區可投放種類繁多的動物模型或標本、大小不同的量杯、碗盆、勺子以及放大鏡、天平等,體現探索活動的多樣性;藝術區可投放塑料布、油漆刷、油漆、剪刀、膠水、沙子、鏡子、肥皂、紙張、羽毛、毛線、吸管等……總之,材料的投放既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又要能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進而促使幼兒各方面能力的不斷發展。
活動區的材料應成為幼兒探索學習的工具,并要隨著幼兒的發展不斷更新,因此,教師提供的各種操作材料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并與教學活動相適應,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編輯:沈麗瓊
【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原則】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研究
• 讓幼兒園美術教育融入生活
• 幼兒園手工教育的實踐探索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談幼兒園環境的創新
• 多元智能理論與幼兒園課程研究
• 設計幼兒園親子活動的依據和方法
• 幼兒園戶外運動材料投放的策略
• 《理想國》幼兒教育思想啟示
•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問題與解決方法
• 農村民辦幼兒園發展的關鍵環節
• 關于幼兒園合理營養膳食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