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難、就業難、掙錢難、打車難、加氣難、買房難……2010才開年,“難”字接踵而來,首當其沖還屬“讀書難”,什么?抱著金磚讀個幼兒園還沒名額,不僅收費貴還得等上一兩年,是的,你沒有聽錯,如今在成都讀個幼兒園,就是這么難。
A4年前曾為孩子讀幼兒園跑成“幼兒園”通
講述人:羊羊媽 家住高新區 全職太太
“羊羊是2歲6個月讀的幼兒園,當時就讀幼兒園這么個小事,讓我和他爸大傷腦袋。”羊羊媽回憶到,其實早在孩子不到2歲時,一家人就著手開始考察幼兒園,相信天下所有當父母的都有這樣的心態,孩子第一次讀幼兒園意味著媽媽第一次把孩子從家送到陌生的環境,也算是第一次和孩子分離,那種心情,真的是恨不得自己開個幼兒園才放心。
“于是在2006年年初開始了漫長的考察,最先還是采取就近原則,因為自己居住成都南門高新區,于是先從家門口的幼兒園搜索。”首先進入我們夫婦視線的是家對面的金蘋果銀都幼稚園,當時是和老公一起去考察的,幼兒園在銀都小區內,大環境很好,房子是一排一樓的,很有安全感,園內老師很禮貌,路上看到家長都熱情招呼,一切都很滿意,可拿著招生說明,我和老公不得不聳搭著腦袋:該幼兒園目前已滿員,園長表示真心要讀的話,提前1年報名吧。
第一次物色失敗,我和老公踏上了再次找尋的征程,目標直指離家較近的“光亞幼兒園”。考察比較滿意,幼兒園小班教學,20個孩子配備5、6個老師,設施還有游泳池,課外興趣班都是放學后進行,以至于不占用課堂時間,“我和老公都滿意的點了點頭,那就入學吧! 但掃興的事又來了:園長稱,因為人太少,小班沒開,要想入學不得不等暑假合班人多點再來讀。”
第一次因為人多被拒,第二次因為人少而放棄,失望歸失望,羊羊媽汲取經驗再次開始找尋幼兒園,只不過,篩選條件從最初的地理、設備優先,過渡到了時間優先,也就是說,只要能上,一切次要。“王府幼兒園、玉林實驗幼兒園、空軍藍天幼兒園……周邊各幼兒園基本上都跑遍了,硬件設施大同小異,答復也基本上一致,那就是想要讀,就得等,少到半年,多達一年半。”頓了頓,羊羊媽擺了擺手,“看著這么急迫的形式,我和老公不得不趕緊為孩子預定了幼師幼兒園,半年后入學,雖然為了考察跑了很多地方,頗為曲折,但有得有失,至少自己成了成都幼兒園通,不過,成都讀幼兒園可真難。”
完全沒有想到,在成都讀個幼兒園還這么大老難。女兒在成都生的,本打算孩子隨我們在成都讀書、生活,和父母一起長大,現在卻不得不因為沒有名額而作罷。為這個事,老公還和我動怒了好幾次,但我也沒辦法啊,哪知道成都讀書這么難。
B從冷門到“香餑餑”講述人:小李老師 市中心某公立幼兒園老師
“不瞞你說,最近就是因為幼兒園難讀,我電話都要被各位前來咨詢的親戚朋友們打暴了,好多不認識的人也輾轉要到我電話,繞來繞去只為知道入讀幼兒園的捷徑。”小李老師畢業2005年畢業于成都幼師,從業5年來,見證了成都幼兒園一步步難讀起來。
“我才畢業實習的時候是在成都城南一家私立幼兒園,那時候感覺還比較寬松,小班可能要等一個季度湊夠人開班,但像中班和大班,提前1個多兩個月就可以插班就讀,根本不存在現在什么抱著錢還讀不上的情況。”小李老師打趣說,那個時候家人朋友對她是幼兒園老師并不“感冒”,短短5年過去,由于金豬寶寶的激增,導致幼兒園成了“香餑餑”,周邊人們的態度也開似乎驟然大變,聽到她是幼兒園老師都很熱情的互留電話,小李現在也時常接到一些拐彎關系打來的咨詢電話。
“我印象中還有差不多10個認識的人,為了讀幼兒園,還給我封紅包,希望我能暗中幫忙穿針引線走‘后門’。”小李坦言,找她幫忙的人不在少數,但她自己卻“愛莫能及”,“孩子太多了,而且招生人數有限制,比如我們幼兒園按規定小班班額為25―30人,中班30―35人,大班35―40人,教室和活動面積按規定只能容納這么多的孩子,其他的要想再來,實在沒有辦法。”小李笑笑表示,面對接踵而來的咨詢電話,自己也只能答應幫忙關注,一旦有孩子轉園或開始招生先“吱”一聲,透露點內部消息,但對于幫忙入學,確實是心有力而力不足。
C娃娃讀不到幼兒園 只得送回江南老家講述人:張女士 江蘇無錫人 在蓉做服裝生意
在西延線撫琴小區某服裝小店,臨近11點,店鋪外寒風瑟瑟,街上行人寥寥,在這萬家燈火等待團圓的日子,張女士和她老公卻仍蹲在店中,沒有離去。“回去干嘛呢,反正孩子也送回家了,沒什么可擔心的,不如繼續堅守店面,又暖和萬一還有顧客呢。”張女士嘆了口氣,自從女兒娟娟因為在成都上不到幼兒園,被送回老家后,自己從之前的“著急歸家狂”,360度大轉變成了“守店工作狂”,因為女兒遠在千里之外,閑余時間,基本上都留在店中打發時間。
“完全沒有想到,在成都讀個幼兒園還這么大老難。”張女士說,之前選擇在成都創業,根本就沒有考慮孩子就學問題,因為在她老家江蘇,一般提前1月報名就可以插班讀幼兒園,而同樣的情況,在成都提前1年都可能讀不了書,還得排隊等上甚至2年,巨大的差異讓她和老公措手不及,毫無準備的他們只得把孩子送回老家。
“女兒娟娟就是在成都生的,本打算孩子隨我們在成都讀書、生活,和父母一起長大,現在卻不得不因為沒有名額而作罷。”看了看手機屏幕女兒的照片,張女士眼圈有些發紅,作為媽媽,她已經有3個月沒有看見自己3歲的寶寶了。“也怪我自己沒有提前做準備。”張女士有些懊惱,因為按照老家經驗辦事,她沒有提前為孩子定幼兒園,直到孩子已到上學年齡,才慢吞吞的牽著女兒去報名,結果一連走了好幾家幼兒園,接二連三的吃了好幾次閉門羹,才恍然大悟,孩子要想在今年讀上幼兒園,沒戲了!
“為這個事,老公還和我動怒了好幾次,但我也沒辦法啊,哪知道成都讀書這么難。”眼看孩子到了進幼兒園的年齡,老這么呆在家不和小朋友們接觸不是那么回事,張女士夫婦也只得做兩手準備,一方面在成都給她排上號,希望明年能在成都讀上幼兒園,另外一方面也不得不咬牙把孩子送回老家,在老家找個幼兒園就讀,然后待明年“號”排到了再接回來。“看起來好像是銜接上了,但總覺得不是那么回事,畢竟分離一年,我們做父母的還是不忍心,以前老盼望著下班回家看孩子,現在連這份守候都被剝奪了,何況孩子還小,就得跨省到處跑,想想還是覺得心里不好受。”
【和幼兒園不得不說的故事】相關文章:
• 幼兒園如何教大班孩子學點成語
• 幼兒園早期閱讀實踐與研究
•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思考
• 讓幼兒園綠化養護省錢更長效
• 如何做好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工作
• 兒童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
• 幼兒園戶外課程的開發與實踐
• 鳳縣公辦幼兒園實現全覆蓋
• 幼兒園班級精細化管理模式探究
• 利用鄉土資源創設幼兒園特色活動
• 提高幼兒園區域材料的趣味性
• 試論幼兒園管理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