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保育在幼兒園工作中的重要性已不容置疑,同樣保育對幼兒健康的保護和促進也早已引起了很多人士的關注眉縣示范幼兒因的保育工作經歷了一個由“重教輕保”到“保教并重”的發展歷程,本文對此進行了淺析
關鍵詞:保育;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149-01
保育在幼兒園工作中的重要性已不容置疑,同樣保育對幼兒健康的保護和促進也早已引起了很多人士的關注。而在實際幼兒園常規工作中,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深入的研究。因此在實施保教工作中如何科學的認識保育,有效的實施保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只有真正理解保育的涵義、正確認識保育的價值,才能夠在幼兒園常規工作中將保育工作落到實處。我園的保育工作也是經歷了一個由“重教輕保”到“保教并重”的發展歷程。
一、 保育工作滯后的現狀分析及原因探查
“重教輕保”現象是大多數幼兒園工作中存在的普遍現象,我同過去也一直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幼兒的“教”上,而忽視了保育T作,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同的進一步發展。成為我園發展的軟肋。新頒布的《幼兒同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要保教并重,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空間,我們認真分析現狀,探查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有:
1、對“保育”認識不足,概念模糊
掃掃地、擦擦桌、洗洗尿褲、刷刷碗是過去我們對保育工作的理解,而忽視了蘊涵其中的對幼兒身心健康的保護和促進作用。因此保育老師感覺自己低人一等,教師們也大多不愿干保育工作。致使幼兒園的保育工作長期停留在表面層次,不夠深入。家長普遍也對此頗有微言。在幼兒園進行過的保育工作滿意調查問卷活動中,滿意程度較高的部分大都屬于低層次、表象的保育工作,如對幼兒衣物整理滿意度,對幼兒園菜譜滿意度等。
2、保育隊伍整體素質低、能力水平有限
相對于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學歷相當、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幼兒園保育隊伍建設一直嚴重滯后,表現為學歷層次、技術等級偏低,年齡偏大年齡結構不合理,而與之相適應的培訓機構也較為缺乏,導致她們再進修機會少,業務能力、專業水平提高慢。阻礙了幼兒園保育功效的正常發揮、局限了保育工作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3、保教并重未落到實處
保教并重仍然停留在意識形態上,并未轉化為工作行為。保育游離于幼兒園工作中心之外,表現為保育研究工作開展困難、教師對保育工作漠不關心,保育人員則對教育工作存在畏懼心理,保育工作流于形式。尤其是對個別幼兒的照顧不周到,對幼兒情緒觀察不仔細,對幼兒的心理保育關注不夠。
二、 改善工作環境的反思與對策
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保育工作的發展,對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高也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我們對此進行了深刻反思,積極探尋有效途徑,改善保育現狀,提高保育工作水平。
1、加強科學認識,明確保育職責
保育觀念淡薄、認識不深甚至概念模糊是我們存在的主要問題。要盡快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正確認識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將保育工作放到應有的地位。對此,我們認真學習討論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幼兒健康發展方而的知識,通過辦專欄、請專家講座,走出去培訓,園本培訓、反思活動等?系列活動,使我們認識到作為對兒童進行教育保育機構的幼兒園,更應該明確自身的職責,擔負起應有的責任,樹立現代健康觀念,用正確的保育觀呵護幼兒。
2、加快隊伍建設,完善保育管理
懂科學、懂教育,高水準的保育老師隊伍是實現保育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的必備條件,因此在管理上我們進一步修訂完善了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管理網絡,我們結合園本培訓開辟了多渠道的保育知識、技能培訓、建立了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她們自主學習,不斷完善實行優勝劣汰,使保育隊伍向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發腱,優化了保育隊伍素質,從根本上提高保育工作質量。為了消除保育人員在工作中存在的隨意性、盲目性,我們制訂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和工作要求以及每個操作環節中的具體指導內容與操作方法。同時還制訂了各崗位保育工作評價標準,建立并完善了保育工作評估體系,每個學期未都進行保育老師考核,將成績直接與學期獎掛鉤。
3、注重制度落實,優化保育結構
保護和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是保育工作的發展趨勢,因此幼兒同的保育工作必須從幼兒的生理、心理入手,落實各項制度,不斷完善保育內容,優化保育結構。
(1)提供最優化的生長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首先我們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為幼兒提供合理的生活、學習所需要的空間與基礎設施設備,如明亮的教、寢室、寬敞的活動場地,其次是重視環境的安全、干凈和整潔。同時還注重幼兒園人文環境的創設。特別是親密、平等的師幼關系、良好的人格、情緒模式等人文環境的創設,同時我們還看到家庭、社會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我們在對幼兒實施保育過程中重視對家庭和社區的引導,如定期出刊家長同地,舉辦育兒知識講座、主動參與社區組織的各項宣傳活動,使幼兒同、家庭、禮會合力為幼兒健康成長共同提供最優化的生長環境。
(2)規范操作程序,落實日常工作中各個環節的保育工作。日常的保育工作是否落實到位是保證保育工作質量的基礎。因此在進餐、睡眠、衣著、排泄、個人衛生等生活活動中我們嚴格規范每個環節的保育程序、如在進餐的護理中我們不但為幼兒提供科學、平衡的膳食,同時還注重對良好飲食習慣培養和對膳食的調查與評價。在學習活動中,我們不僅注意在安排幼兒活動中實現動靜交替的原則,還注重發展幼兒動作、啟發幼兒智力,同時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3)重視心理保育,積極預防兒童心理障礙。如何消除導致兒童心理障礙的原因,防止各種心理障礙和異常行為的發生,是幼兒園心理保育的重要工作。因此對幼兒存在的不良情緒及時疏通、品行障礙及時糾正,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向上的情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健康意識與觀念都應該成為幼兒園保育工作的組成部分。
【如何做好幼兒園保育工作】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有效展開
• 讓愛與教育在幼兒園同行
• 點評烏魯木齊市婦聯幼兒園一組兒童畫
• 幼兒園園本教研方式探究
• “幼兒園服用處方藥” 事件調查
• 談淺幼兒園數學教學的目標
• 淺談幼兒園教學中的語言
• 開展幼兒園本土教育認識家鄉農作物
• 探索新時期幼兒園家長工作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造
• 淺談幼兒園德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 幼兒園談話活動開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