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炊煙、蟲鳴……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我們農村幼兒園,因地制宜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料寶庫。 一、利用身邊的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1.幼兒園的一切設施包括地面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資源,讓幼兒到滑梯、轉椅、搖籃、秋千等一切活動設施前現場活動,教師現場教育,讓他們丈量、認識各種玩具都有哪幾種圖形組成,從而滲透數學和圖形的概念。
2.校園的花池、樹木、房屋等也是我們可以利用的資源。好奇是幼兒的最大特性,我們抓住這一特點,可以直接讓幼兒觀察植物,到校園尋找樹木,了解植物的生長,區分樹葉的形狀等。
3.我們周圍的商店、醫院、飯館、銀行這些服務門店都是可以利用的資源,我們可以帶領幼兒進行實地參觀、購物、取款等讓他們認識一些事物,了解一些知識,掌握一種技能。
4.接送幼兒的家長也是我們可以利用的資源。讓幼兒了解社會上的不同行業,可以借學校開展活動時,讓從事不同行業的幼兒家長做自我介紹。
二、利用本地的資源,自制玩具開展活動
首先,在材料上我們嚴格把關,挑選一些既環保又衛生、安全系數高的材料,如布類、瓶罐類、紙板類、黃泥類、竹草類等,這些材料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留心就會成為我們化腐朽為神奇的好材料。
其次,在形式上我們采取了以下四種方式:一是教師制作。這種主要用于配合教材的制作;二是幼兒自己動手制作。讓幼兒自己動手做心愛的玩具,教師在一旁鼓勵并指導;三是教師和幼兒一起制作。教師主要指導制作方法,鍛煉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四是幼兒和家長一起制作,在一定基礎上協助幼兒完成。
三、利用自然環境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我在教學中嘗試用實物教學,課前及早做好準備,上課時帶幼兒到農田參觀認識農作物,帶幼兒到農戶家觀察家禽、家畜,了解他們的一些外形特征,有時把實物帶進課堂讓幼兒親自觸摸感受學習新知識,讓幼兒到沙地上、小河邊、草地上去發現知識、了解知識。有時我把一些經驗豐富、經歷奇特的老農請進課堂,讓他們來給我們的孩子上課。這樣教學明顯感到教師教得輕松,幼兒學得愉快。這樣幼兒在實踐中直觀地認識了事物,了解了事物,掌握了知識。
因地制宜、挖掘資源、豐富教學、節約資金這都充溢著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對幼兒的拳拳愛心,映射出他們對事業的進取與追求。愿每一個幼兒在教師的呵護、關愛下,輕松學習、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澤縣蓼泉鎮雙泉小學附設幼兒園
【農村幼兒園 以“農”為主】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師培訓需求分析新思考
• 幼兒園語言教學策略探討
• 淺談幼兒園的保育工作
• 淺談幼兒園網站設計構成模塊研究
• 談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
• 例談幼兒園識字教學
• 幼兒園不改發獎狀的六大理由
• 幼兒園語言教學設計探究
• 農村幼兒園發展的思考與策略
• 幼兒園花樣玩繩運動的探索之旅
• 淺談在幼兒園實施愛心教育
• 幼兒園科學教育游戲化實施策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