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活動中的游戲一般是把教學內容,尤其是教學重點、難點與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把它適當安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數學游戲能為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
一、教學游戲相結合
設計游戲的目的要引導幼餓兒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干,“賽"中增勇氣。所以,設計數學游戲,安排課堂活動時應注意下面幾個方面:游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富于思考啟發性的“猜謎"、富有情趣的“小貓釣魚"、“摘蘋果",“幫白兔收蘿卜"等游戲一一展示在幼兒面前,幼兒都喜形于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并自覺地遵守游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游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直觀形象的數學游戲可以在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概念、法則等知識,引導幼兒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形象地表演“數的組成"、“數的分解"、“數字歌"、“找鄰居"、“找朋友"、“送信"、“爭當優秀售貨員"等游戲都是借助幼兒的表演動作和生活常識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
兒歌“2字像小鴨,圓圓小腦瓜,斜著長脖子,直著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數字“2"的字形和書寫要領。如“找兄弟",幼兒拿著數字卡片“6"說:“我今年6歲,弟弟比我小兩歲,弟弟在哪里?"幼兒想出答案舉起數字卡片“4"說:“我今年4歲,比你小兩歲的弟弟在這里。"幼兒繼續問:“比我大1歲的哥哥在哪里?"幼兒舉起卡“7"說:“今年我7歲,比你大1歲的哥哥在這里。"在這個游戲中,開始學生依據數序知識想出結果,為學習有關的應用題做了鋪墊。 所以幼兒園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把游戲結合到教學中來。
二、正確把握數學活動目標
一直以來,許多幼兒園教師把教學目標看成是可有可無的部分。面對新的教學內容,一些教師習慣于提筆就寫教學過程,不仔細思考本次活動的目標是什么。不重視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手段的分析,失去了正確把握教學目標的機會。
我以為,在設計數學活動時,教師應采取以下幾種策略來把握教學目標。
首先要反復研讀教學內容,分析該教學內容涵蓋了哪些人文、自然、科技方面的知識和關系屬性。
其次,教師要衡量幼兒的年齡與認知經驗,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由于年齡不同,認知經驗不同,不同個體對同一教學內容會產生不同的經驗與感悟。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合理判斷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適合什么年齡的幼兒學習,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
再次,教師要考慮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提供相應的操作材料,運用相應的教學方式,促進幼兒的數學學習。
以上三方面內容是教師對數學教學活動中認知對象(內容)、認知主體(幼兒)、認知策略三要素的整合性思考。有了這樣的思考,教師才能確切地表述幼兒學什么、怎樣學的目標問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才不會偏離“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的核心價值。
三、恰當組織數學探究活動
“教學就是要通過情境在學生的頭腦中引起認知的興奮,產生認知的沖突,形成思維的爆炸,進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的一個最大特點是模擬生活中的游戲情境和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探究、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一些教師認為:只要創設了游戲化的教學情境,幼兒就會在趣味情境中開展有效學習;只要給予幼兒操作材料的機會,幼兒就能主動探究問題。而在實際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的有些教學情境單純追求游戲的娛樂價值而淡化了數學探究活動的核心價值;有些操作材料看似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卻不能“與幼兒有效對話”,幼兒在熱鬧地擺弄操作材料時既沒有思考也沒有發現。如何恰當組織數學探究活動,這是教師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應該使兒童的時間充滿使他們入迷的事,而這些事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不至于破壞童年的情趣。”在幼兒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中,幼兒在學習時不僅外在的言行與所學的內容高度相關,其主觀的態度也是投入的,積極主動的!吧恼n堂,不一定看到小手如林的熱鬧,卻有身心全部投入的愉悅,有生命蓬勃的成長;也不是教師講幾分鐘學生練幾分鐘的技術操作,而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情境的對話,情境與生活的對話!
四、有效開展數學教學評價
對幼兒園課堂文化的關注,促使教師對教學評價語言進行多元化革新,但是目前幼兒園數學教學評價中仍然存在兩大缺陷:一是評價的文化含量不高,缺乏人文內涵;二是評價的技術含量不高,缺乏專業底蘊。
“嗯,不錯。”“好,真快。”“大家一起拍手表揚他!痹谟變簣@課堂中,這類應答式評價語言或者摸摸幼兒腦袋、拍拍幼兒肩膀等輔助性肢體評價方式司空見慣。廣泛而頻繁地使用同一類評價語言,反映出教師文化底蘊相對欠缺,教師的評價語言相對貧乏。有的教師覺得,數學教學評價應當精練扼要。我以為,評價時注意語言的內涵與追求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并不矛盾,更何況幼兒的語言是在不斷模仿他人與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們不能寄希望于僅僅通過單一的語言活動就能達到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目的。人文化的數學活動評價倡導教師用教育智慧判斷幼兒的“即時”言行,分析幼兒的回答代表著怎樣的經驗,幼兒為什么會有如此想法,怎樣回應才能讓幼兒豁然開朗,以此作為有效推進教學的依據,從而使教學評價更加動態化、人文化,而不是用機械的應答來反饋幼兒。
很多教師在回應幼兒時語言蒼白,缺少內涵,這反映了教師專業技術能力的不足!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苯處煈摷磿r關注和評價幼兒在操作活動中伴隨著怎樣的思考,在回答問題時基于何種經驗,在作業記錄單上呈現哪些不同的理解方式等,即在幼兒與多種教學要素的互動中,分析、判斷幼兒的思維方式與解決問題策略,并且及時為幼兒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幫助,讓每一個幼兒在“最近發展區”內獲得有效發展,不斷引發幼兒新的學習生長點。
作者簡介:任?|,女,大專學歷,中學二級教師。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太平學校幼兒園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幼兒園民間游戲探究
• 點評南京大學和園幼兒園一組兒童畫
• 農村幼兒園 以“農”為主
• 加強幼兒園檔案管理的途徑分析
• 農村鄉土資源幼兒教育論文
• 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質量提升
• 學前教育視唱練耳和聲樂教學分析
• 幼兒園愛心教育的個案研究
• 全球教育實錄:幼兒園可以不一樣
• 強化三度管理推動幼兒園健康發展
• 幼兒園故事表演教學點滴談
• 幼兒園數學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