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音樂是反映能人類生活,
音樂能抒發人們的情感、能愉悅人們的生活、音樂把美感帶給人們,并把高尚的情感賦予給音樂。音樂能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能使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語言的發展、使想象力豐富等作用,可以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育;幼兒
音樂能夠調節幼兒情緒,好的情緒能給幼兒增添積極動力。音樂能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讓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好聽的音樂能讓幼兒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但是,幼兒音樂的特點該如何掌握呢?如何有效的開展音樂教育?對于幼兒教師是一個重要課題。從事幼教多年,如何發揮音樂教育特點?如何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幼兒音樂教育成敗與否的關鍵問題所在。
一、音樂興趣的培養是關鍵
(一)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的培養,并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的特點
音樂的興趣是幼兒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音樂活動中幼兒的音樂興趣該如何激發呢?
1.靈活、多樣的教學法
天真可愛、活潑好動的幼兒,自控能力不好,可以采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生動的方法,讓幼兒通過聽、看、辨、唱的趣味活動中體驗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的全過程。比如小班音樂活動“母雞孵蛋”,可用朗讀
兒歌和怕打身體、視頻欣賞等方法,讓幼兒很容易掌握樂曲的基本節奏。
2.提高幼兒分辨音樂的能力要選擇不同的音樂素材
在進行音樂欣賞活動時,選擇教材對音樂欣賞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音樂的不同帶給幼兒的感受也不同,幼兒的可接受性、可接納性是選材時應注意到的。
3.活動設計環節,比如教師的引導語言,增添了對音樂的興趣
活動中教師的引導語,就是在音樂活動中點綴性的語言,比如歡快的音樂律動,證明音樂活動開始了,既能突出音樂活動的常規,又能把幼兒的興趣激發出來,并且還能間接復習鞏固知識。
4.節奏
可以用拍打身體等動作來表示,從而讓幼兒感受到音樂快慢、高低等,對幼兒節奏感進行培養,用打擊樂為歌曲
伴奏奠定了基礎。
5.手勢
即手勢代替老師的語言,讓教師的手勢有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因此,手勢能激發幼兒的情感,使其節奏、速度統一,從而引起老師和幼兒之間的情感共鳴。
6.體態語
通過教師的動作表情傳遞給幼兒,讓幼兒很快明白教師的意思,形成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應,眼睛和臉部的各種神態和表情是主要的表現形式。體態語向幼兒無聲的表露和傳遞內心的情感。堅定的目光和快樂的笑臉,讓幼兒情緒高昂,興趣倍增。
7.注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
幼兒的學習興趣市幼兒教育的全部藝術所在,主動調動幼兒的求知的積極性,幼兒需要和教師的給予是相輔相成的,這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8.為幼兒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
使幼兒的音樂表現能力得到提高。喜歡表演的孩子都喜歡音樂。因此,我常常為幼兒提供一些表演機會,幼兒在音樂舞臺上用不同的音樂來展示自己。
9.音樂欣賞可以給幼兒帶來創新欲望和興趣
不同的表現方法要選擇不同的音樂。幼兒的興趣我們要不斷去提高,深厚的感情溶入在音樂教學中,激發幼兒的美感要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要充分的發揮,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1)節奏訓練的重要性和音樂情趣重在培養。幼兒喜歡節奏性活動。針對這一點,節奏訓練的方法有拍手、拍腿、踏腳的動作等,也可以提供一些打擊樂器,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可以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
(2)學習歌曲要配合故事、圖片,讓幼兒增長見識,拓寬知識面,從而培養幼兒的唱歌興趣。
二、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是語言
音樂活動不僅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協發展,而且還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語言在音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開展音樂活動的重要保證就是語言,我們應該說語言存在于音樂教育之中。
第一,我們在進行音樂活動時,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要滲透在音樂中。給幼兒創造表達的機會,還滿足了幼兒表達的愿望,同時他們的語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二,尺度要把握好,即在進行音樂活動時,音樂與語言的關系要正確處理好。比如在學習歌曲《小樹葉》時,用一個語言游戲導入,一片片小樹葉由幼兒扮演,“秋風”則由教師扮演,這個游戲是課前導入,因此玩的次數不能過多,效果才能達到最好。
第三,有機結合是關鍵,語言能力的發展要滲透到音樂教育當中。比如,對二胡曲“賽馬”的欣賞,音樂中所描繪是節日賽馬的歡快、熱烈的景象,幼兒在初步感受后,讓幼兒自編故事,幼兒之間講述故事,一個想象的空間和說話的語境就給幼兒提供了,幼兒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把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帶到音樂中,每一個編出的故事都是幼兒自己的、獨特的。
三、音樂教育和心理教育密不可分
音樂教育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有機的使二者很好的結合,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要加強,音樂教育中蘊含的心理教育意義要主動尋找,把二者統一于一個教育過程當中要積極嘗試。在練習音樂技巧過程中,通過演唱和演奏的訓練過程,教師們也應該注意對兒童的堅強、自信、合作等優秀的品質進行培養。
其次,教師自身的音樂修養應該提高,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欣賞水平也應該提高,兒童感受音樂要更好地引導。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通過欣賞者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來愉悅身心、調整情緒。
最后,教師音樂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識一定要豐富,能夠為每一個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兒童進行音樂表現的基礎是音樂活動的技能,而從技能上看,最明顯的是幼兒間的個體差異。其次,多樣的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盡管其中有相似或者統一的傾向性,但獨一無二的表現屬于每一個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講,要統一音樂教育與心理教育的話,教師除了具備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外,還要具有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必須了解,并能針對每一個孩子、熟悉每一個孩子的癥狀,把心理健康和音樂教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支持情景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生活化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有效開展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及解決對策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