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三歲半小班畢業(yè)了 2011年6月27號,文森三歲半。7月1號是個星期五,下午放學之后,小同學歡天喜地而家長卻怕怕的“歡樂大暑假”正式開始。這個大暑假的開始也是個重要的標志――文森小朋友幼兒園小班畢業(yè)了。
老師的總評:文森從第二階段開始,順利進步到“每周四天全日制”幼兒園階段,很好地適應了集體生活,出色地度過了幼兒園小班學年。
媽媽的補充:小同學剛進幼兒園的時候只有兩歲八個月,最初說起上學就要哭,說到在飯?zhí)贸燥埦痛蛩憬^食,而現(xiàn)在,生病了不讓他上幼兒園就要哭,還神氣地告訴別人“文森是大孩子,天天在飯?zhí)贸燥垼院芏嗟难健报D―文森的進步真是太大了。
文森的幼兒園作業(yè)本:《幼兒教育小班人像手冊》。
用心的老師按照月份排列好了,分別是文森在2010年9月、12月和2011年1、2、3、4、6月份在課堂上畫的“小人兒”。從一開始的模糊一團,進步到有鼻子有眼有主題,文森畫的“小人兒”是不是越來越好看?可別小看了這貌似簡單的“畫小人兒”,這可是反映孩子學習能力的重要指標,要放進檔案里的。
還是文森奶奶有經驗,她告訴我們,幼兒園三年之后,判斷小朋友能否順利進入小學學習的“考試”之一就是要讓孩子畫一個獨立完整的“小人兒”。
幼兒園小班的教學目的
第一點就是要讓孩子培養(yǎng)集體生活的觀念,并完成由“無業(yè)小游民”向“小學生”的轉變。于是紀律問題就成了關鍵。以下是文森班里的課堂紀律一如果按照法語直接翻譯過來,就比較鄭重,叫做“課堂的法律”:
一、在班里禁止:1、喊叫;2、亂跑;3、騷擾同伴(傷害同伴);4、損壞物品(包括毀壞及亂扔亂擲)。
二、在班里提倡:1、先舉手后發(fā)言;2、應該小聲說話;3、玩耍時要保持安靜;4、玩耍后要收拾整理。
爸爸媽媽對這幾個規(guī)定舉雙手贊成,因為跟我們家平時的規(guī)矩實在很相象。當然孩子就是孩子,實行起來肯定有困難。家長和老師的出發(fā)點也不是要把他們變成小大人,只是希望從小開始引導,為他們長大成人后的社會生活打好基礎。
小班的第一次家庭作業(yè)
這個可愛的胖小熊公仔,就是幼兒園小班的第一次家庭作業(yè)。小熊名字叫Titou,是文森所在的小一班孩子們的集體doudou,每天都跟孩子們一起游戲,一起學習。而每到周末,Titou就跟著小朋友回家。機會均等,班里每個小朋友輪流帶Titou度周末,唯一的要求是要把自己跟Titou的周末請爸爸媽媽用圖片和文字記錄下來,貼在Titou小冊子上,下周上學的時候帶回幼兒園跟老師和小朋友分享。
星期五下午,爸爸去接文森放學,一起回來的還有小熊Titou。文森歡天喜地,進門就宣布:“媽媽,你看!有Titou呀!”
周末過得很愉快,兩位小模特也出色地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
周一,文森給老師和小伙伴們講了自己和Titou的周末。媽媽問他老師有什么評語,文森笑容滿面地說:“老師說c'est super,c'est beau.”媽媽仔細地再問了問,總結了小同學的前言后語,整理出老師的大概評語:“很棒的周末,很漂亮的照片。”而爸爸媽媽對這第一次的家庭作業(yè)也有評語:老師們很棒的創(chuàng)意。
小班生的第一個假期
幼兒園生活才正式開始不到兩個月,文森小同學就幸福地享受上了第一個假期:諸圣瞻禮節(jié)(Toussaint)。
星期五媽媽去接文森放學,帶回家的除了文森,還有他在學校的各種講義啦、
兒歌小冊子啦、家校聯(lián)系本之類的,一堆東西。一方面是跟家長通報這開學的一個多月來小豆丁們都學了些什么東西,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家長,在假期里可以跟孩子們一起復習和游戲。
《兒童歌謠和歌曲集》里面,綠色紙上的是著名的法國
兒歌《一只綠老鼠》;旁邊依稀看到各種手勢的是《安靜之歌》,實際上是分別通過把5、4、3、2、1個手指放在嘴上發(fā)出“噓”的聲音來教育小朋友保持安靜,同時自然而然地讓孩子們接觸和學習數數;接下來一個表情可愛的圓臉,帶出的是《在屋子里轉一圈》,整個臉代表屋子,耳朵是燈,眼皮是百葉窗,鼻子當樓梯,嘴唇是兩扇門……這樣的學習多有趣;黃色紙上的歌謠是訓練手部上下左右動作協(xié)調性的,文森唱得津津有味,配合這個手的動作,歌詞是“小魚轉啊轉……”。
最近文森突然迷上了太陽眼鏡。想起在炎熱的夏天里,在沙灘上,為了請他小人家戴上墨鏡擋太陽,不知道花了多少力氣和口舌,現(xiàn)在好了,刮風下雨甚至在家都要戴上太陽眼鏡,不知道要擋啥呢?
“
音樂書”活動
那個星期三,最愛
音樂的文森過得很愉快。上午媽媽帶他去本村的多媒體圖書館,參加了個有趣的活動――音樂書(Musilivres)。顧名思義,這個特別為18個月到三歲的孩子舉辦的活動,是一個把音樂和書本結合在一起的小講話。
兩歲前文森曾經參加過這個圖書館舉辦的“音樂工廠”活動,非常喜歡。可惜那樣的機會到目前為止只有一次。為什么?因為這么好的活動是為社區(qū)的孩子們免費舉辦的,報名參加的踴躍程度不用說也可以想象得到。
講座從上午十點半開始到十一點十五分結束,文森全程全情投人,積極參與,完全忘記了媽媽的存在。而被冷落在一旁的老媽卻得以在外圍隨心所欲地拍照……美中不足的是小同學的眼睛基本上沒有離開過老師,于是扔給媽媽的基本上都是背影和側面。
這個階段的其他趣事
實現(xiàn)遠大理想
周六,文森在大公園玩沙,沒有下雨,大石頭上自然也就沒有積水。當晚小同學泡澡時把吹泡泡的小瓶子里灌滿水,三令五申爹娘不要倒掉,因為“文森要帶到公園玩沙子,大石頭喝了洞洞就有水了,文森就可以玩得很臟”――這都啥遠大理想啊。
文森三歲半
小同學又長大了一個月,大步邁進了三歲半的行列。星期天,燦爛的藍色天空下海風習習,這是全家人在今年夏天的第一次游泳,文森終于如愿以償地用上了他的寶貝新小桶,裝沙子、修城堡。
who怕who
文森三歲半的當天,爸爸接他放學的時候,老師對他跟某孩子之間的沖突給予了正面評價。其實是班里最惹事生非的小孩兒在操場上猛搶并撕爛了文森撿的一片大樹葉(打算送給媽媽的),于是兩人推搡起來。老師說俺家小同學會自衛(wèi),愛抱打不平,可從來不欺負人,是個好孩子。
暑假第一天就“掛彩”了
上午媽媽帶文森去圖書館,小同學自然是騎著滑板車去的。拎著新借的書,媽媽建議可以回家了,話音未落,小同學已如離弦之箭一般滑行起來,緊接著就摔跤掛了彩,右腳大拇指擦掉一塊皮。好在傷勢不嚴重,不過這兩三天不能下海游泳了。啥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就是絕好的例子。
駕駛教練
文森在爹爹的耳濡目染和訓練下,成功躋身于“駕駛教練”行列。上周五去奶奶家,批評媽媽開車“換檔太早,車子爬坡不給力”。今天去游泳又大吼老媽“tu restes dans ta vole(你在自己的車道上呆著)”。臭小子,才三歲半就這樣教訓老媽!問題是他教訓得都有道理,俺駕照考試的前景……
以車會友
這是文森小同學苦練騎車技術的真正動力所在。
第一次的親筆簽名
我們家的又一重要歷史時刻。2011年7月21號,文森三歲半+24天。午睡起床后,他在自己的小黑板上留下了第一個親筆簽名。小同學一筆一劃寫得仔細,在邊上輔導的爸爸教得認真,端著相機記錄的媽媽照片拍得也不錯――全家人自我獎勵:每人一朵大紅花!
記錄的樂趣:我身邊的秋天和孩子
一年四季,最愛的是秋天,于是博客的名字,也叫做“秋天的葉子”。
四季皆風景的普羅旺斯,2010年秋天的氣候尤其特別:多雨的潮濕與狂野的西北風交替著,缺少真正的秋高氣爽和一望無際的透明藍天。西北風中秋天的海,波濤拍岸,勇敢的海鷗穿破烏云。風停時分的黃昏,火燒云映紅的不但是天空,還有暗淡的心情。風平浪靜的早晨,薄薄的云彩輕描淡寫地懸掛在天際。
頭天夜里大雨,第二天,樹林終于有了秋日經典的黃金顏色。這個秋天除了與往年不太一樣的氣候,還因為有了文森的參與――兩歲十個月的小男孩跟爸爸媽媽一起真正開始用心感受季節(jié)和景物的變換。
文森:爸爸,下雨不能出去玩,我不要下雨。
爸爸:可下雨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家聽雨點,唱歌,看大雨把樹葉洗得干干凈凈。
文森:那我們穿水鞋去走路和騎單車吧。
文森:媽媽,秋天不好,沒有樹葉了。
媽媽:當然有樹葉啊,看,樹葉掉在地上,變成了軟軟厚厚的被子。走在上面多舒服。
文森:但是,媽媽,你把樹葉貼回去吧。
媽媽:呵呵,掉了的葉子貼不回去。等春天到了,大樹就會長出更好看的新葉子。
文森:明天就是春天吧。
盡管對眼前的季節(jié)變更還弄不太明白,可這生性快樂的小孩,自然而然地保持著自己一年四季里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流水賬】相關文章:
• 美國幼兒園的新鮮事
• 幼兒園識字教學“幼小銜接”的研究
• 職場媽媽:本期職業(yè)、幼兒園老師
• 幼兒音樂劇對幼兒教師素質培養(yǎng)的作用
• 淺談幼兒園小班的繪本教學
• 高品質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路徑
• 淺析當前幼兒園特色課程
•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處理措施
• 淺談幼兒園如何開展校園文化建設
• 現(xiàn)在創(chuàng)業(yè)吸金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教學問課
• 曲靖市357所幼兒園統(tǒng)一標準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