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是來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美術和生活存在十分密切的關系,幼兒園的美術教育生活化就是要讓美術教育貼近生活以及在生活當中學習美術。本文主要研究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有效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03-0119-02
幼兒園的美術教育應當充滿生活氣息以及貼近現實生活,生活化的美術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幼兒的美術成績,而且有助于幼兒更加熱愛生活以及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本文主要提出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對于美術教師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這些策略主要包括合理選擇教材內容以及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美術素材生活化,生活當中選擇美術素材、創設生活情境以及美術實踐生活化。
一、幼兒的美術教育內涵分析
通過美術教育方式,幼兒可以表達自己的思想以及情感。幼兒的美術作品是幼兒思維、感情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表現。幼兒之間在思維、智力、情感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因此,每個幼兒都會運用符合自身個性特點的美術方式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以及理解,或者在美術作品當中表達某種情緒,比如高興、悲傷、開心、幸福等。幼兒美術教育是幼兒園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美術。幼兒美術和成人美術存在一些差異,幼兒相對來說畫畫并不精確,不過幼兒的想象力比較豐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包容幼兒的缺點以及發現幼兒的獨特優點。
二、合理選擇教材內容以及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幼兒園的美術教育應當適應幼兒的特點以及內在需求,對于教學內容應當科學選擇,幼兒在社會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當中已經累積了很多生活經驗,包括動作技能、情感體驗、知識等方面的經驗,經驗的累積對于幼兒學習美術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美術學習的內在動力以及源泉。換句話說,如果在幼兒美術教育的過程當中脫離生活實踐以及生活經驗,讓幼兒學習自己平時生活不認識的事物,他們將會覺得課程枯燥無味,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處于比較被動以及服從的位置。脫離生活的美術教育將嚴重挫敗幼兒學習的自信心以及積極性,壓制幼兒的創造能力。在美術內容選擇的過程中,作為美術教師應當選擇和生活經驗相關的內容,促使幼兒對自然物、植物以及動物等進行細致的觀察,生活常見的建筑物、民俗等都可以作為美術教育的教材。比如,讓幼兒學習畫媽媽或者爸爸等,容易調動畫畫的積極性。只有教育內容貼近現實生活,才能調動幼兒積極性,有助于幼兒繪畫水平的提升。
對于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來講,應當注意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并不是固定不動的,美術的教學內容應當根據兒童生活經驗的變化而逐漸改變。作為美術教師,更加應當注意在教學當中順應幼兒的興趣以及日常關注的重點,從而保障美術教學內容符合幼兒的興趣以及愛好。在對美術教學內容選擇方面,教師應當關心幼兒的生活環境,和他們成為最知心的朋友,深入了解幼兒的內心思想以及心理特點。比如,通常幼兒園的小朋友對《喜羊羊與灰太狼》的這部動畫片十分感興趣。作為美術教師,可以將其中的動畫形象作為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以及提升其繪畫水平。
三、美術素材生活化,生活當中選擇美術素材
生活當中存在很多美術的內容,應當將美術和生活相互結合。通過各種繪畫的技巧將生活當中的事物展現在畫?上。作為美術教師,不但應當從生活經驗當中選擇有教育意義以及吸引幼兒注意力的美術教學內容,而且應當促使幼兒彼此分享生活經歷以及相關知識,從而提升他們的見聞以及閱歷,使美術教學活動貼近生活,幫助更多的幼兒在獲得美術的熏陶之后,更能學會體驗到生活當中的美學。比如,制作新年禮物活動等,促使美術活動和生活相互融合。作為美術教師,應當引導幼兒通過利用生活中的廢物制作特別的新年禮物,不但可以保護環境以及廢物利用,而且可以有效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促使幼兒在生活當中發現美以及感受到美。美術教育的生活化是教育界的重要創新,不但可以幫助幼兒更好感受生活的魅力,而且促使幼兒在現實生活當中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以及培養創新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
來自于現實生活當中的材料更加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及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其實,生活當中很多的素材可以當作美術活動的材料進行美術創造,不但提升幼兒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以及主動性。通過再次利用生活當中被忽視的包裝盒以及器皿等,可以做出十分美好的工藝品,只要精心挑選以及適當改造和加工,就可以讓這些廢棄的物體再次綻放生命力以及魅力,不但符合當前保護環境的訴求,而且可以養成幼兒廢物利用的習慣,并且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美的享受。
四、創設生活情境以及美術實踐生活化
兒童的美術教育應當貼近生活以及在生活的環境當中學習美術。其實生活本身已經為美術的教學提供了很多的素材以及資源,學生可以在生活當中逐漸發現美以及保留美。比如每個學生每天都必須吃飯、睡覺、學習、散步等,這些生活化元素都可以作為美術教育的重要素材,幫助學生盡快掌握美術技巧以及在美術當中找到樂趣。作為美術教師,應當創設相關生活情境,豐富幼兒的教育形式,促使幼兒在貼近生活的情境當中獲得美的感悟以及學習美術。
1. 布置良好學習環境
美術教育重要的教學形式是要通過環境熏陶,從而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并且從中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以及表現能力。作為美術教師,應當積極營造美術氛圍以及搜集實物和圖片等,通過多媒體技術以及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幼兒對美術創造的情感。比如,在過年的時候,可以通過在窗戶上帖窗花、門上貼對聯、走廊布置大量的年畫等,讓幼兒感受到過節的氛圍以及節日美好祝福等情感。布置環境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幼兒對待生活的態度,美好的環境有助于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2. 積極開展美術主題活動
幼兒通常喜歡各種和生活相關的主題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不但有助于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美術教育的快樂。因此,主題活動可以作為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主題活動當中,教師應當引導幼兒感受生活,并且給予其美好的學習體驗。在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美術教師可以讓幼兒運用美術方式實現自我表達,將幼兒對美的感受體現在創造當中。比如,去各地參觀名勝古跡等,然后將這些古跡繪畫出來。不但可以促使幼兒提高自身的繪畫技術,而且激發了他們對于中華民族的熱愛之情。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應當貼近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生活當中得到美的體驗。本文主要分析了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主要包括創設生活情境以及美術生活化、生活當中選擇美術素材、合理選擇教材內容以及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培養幼兒于生活當中感受美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促使美術教育貼近生活,培養出更多具有個性以及情懷的美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祝煒.美術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與實施[J].美與時代(中),2014(11):71-72.
[2] 黃雙雷.幼兒園美術活動難度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3):38-41.
[3] 駱惠仙.指尖的
舞蹈思維的體操視覺的享受――幼兒園立體造型活動的實踐與探索[J].創新人才教育,2013(4):75-79.
[4] 陳秉龍,顏銘鋒.回歸生活的幼兒園美術教育指導策略探微[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10):21-22.
[5] 阮素蓮.《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有效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兒童發展研究,2014(1):22-26.
[6] 吳麗芳.自由?個性?審美――關注“審美型”人格發展的美術教育[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4):126-129.
(編輯:趙 悅)
【研究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有效策略】相關文章:
• 瑞士幼兒園,小小聯合國
• 上幼兒園的第一天
• 幼兒園足球教育淺談
• 現代居住區幼兒園設計
• 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的四大問題
• 游戲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
• 性別角色差異的幼兒園教學芻議
•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幼兒園的教學管理
• 優化幼兒園識字活動的嘗試
• 寒假后,寶貝不愿去幼兒園!
• 懷念我的幼兒園
• 如何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