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博大精深。國學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各級各類學校都積極倡導引導廣大青年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整體文化素質。近些年,在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已經引起了廣大教育專家的關注。本文主要通過選取其中的國學講故事來闡述一下自己觀點和看法,著重提出了在幼兒園講故事學國學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國學;講故事
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是近幾年來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新特色,廣大的教育專家也逐漸的將焦點轉移到幼兒園國學教育工作中來,積極的探索了一系列符合這一時期開展國學教育的新方法。3-6歲是幼兒學習的黃金時期,在這階段對他們進行國學教育的熏陶有利于為他們以后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幼兒在這個階段對國學的認識主要要靠學校通過通俗易懂的有趣的故事來完成,創造一些豐富多彩、詼諧幽默的教育環境,把國學的教育和日常的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孩子們置身于傳統的文化氛圍之中,逐漸的了解和學習傳統的文化。
一、改編故事幫助孩子理解經典
傳統的國學經典往往都是簡單的幾個字,或者只有一兩句話講述一個故事,如果教師在授課時也是簡單的幾句話,照本宣科,就會顯得很枯燥、乏味,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們在理解時也是難以接受。這時,老師們就需要廣泛搜集和改編故事,將文言對白改成幽默、有趣的教育故事,便于孩子們對傳統文學的更好理解和認識。
例如在學習《三字經》:“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可以將這句話改變成通俗的對話來讓孩子們理解。孔融在四歲的時候,父親在市場里買了很多的梨,這些梨看著黃橙橙的,特別的脆甜,著實讓孔融很高興,爸爸看著孔融特別開心的樣子,挑選了一顆又大又香甜的,遞給了孔融。這時,孔融卻搖搖頭,撿起了最小的一個說道:“我的年紀最小,應該吃最小的梨,那個大的讓給哥哥吃吧”。父親聽后特別的開心。這個故事呢就告訴了大家,要學會從小開始尊敬和友愛兄長。
將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經過這樣的改編,變成通俗易懂、妙趣橫生的小故事,使得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了。
二、打造一個與故事發展相契合的學習環境
在幼兒園的教學中,資源條件一般都比較豐富,在有限的資源環境里,創造一個與故事發展相關的背景條件,像樹林、小河、亭子等,讓孩子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十分有助于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和意蘊的體驗。
如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可以這樣來創設情景:在一個教室里,李白在做作業,可是看到大家都在外面愉快的玩耍,于是心想著:“反正也做不完了,先出去玩一會再說”。于是就從窗戶爬了出去,老師看到后很生氣,狠狠地批評了李白一通。到了練武的時間了,李白依舊還是心不在焉,趁著師傅不注意朝著伙伴們做鬼臉,被老師發現后,攆走了這個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此處用一些幽默的動作來表達)。李白心里想著反正自己也學不會,師傅也不喜歡他,還不如回家算了。伙伴們也挽留不下,就眼睜睜的看著李白離開,其實這一切師傅早就交給了一位老奶奶。李白走在回家的路上,口干舌燥的想喝水,看到路邊有個亭子,就進去問:“老奶奶,可以給我一碗水喝嗎?”老奶奶說:“可以,在桌上”。李白發現老奶奶正在磨一根鐵杵,就好奇心大發的問:“老奶奶,您為什么要磨鐵杵呢?”老奶奶:“我需要一根針。”李白就很納悶,鐵杵那么長,那么粗,這什么時候能完成啊!李白問老奶奶:“值得嗎?”老奶奶便答道:“當你把這根鐵杵磨成針時,你就會明白了。”李白好奇的說:“老奶奶,能給我磨一下嗎?”老奶奶答道:“你這細皮嫩肉的恐怕做不了這活。”李白氣沖沖的走了,聽到老奶奶說:“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李白頓了頓,細細琢磨了一下這句話,懂得了老奶奶的用意。這時,師傅也正在著急,看到李白回來,師傅氣沖沖地說:“走了,就別再回來了”。李白撲通跪在地上說:“師傅,我錯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師傅會心的笑了。這段對話,添加上豐富的表情及相符的動作,就可以很形象生動的向幼兒表達出意料之中的效果,幼兒也可以通過這樣的語言環境和外在環境,被這個故事深深的渲染。)
通過精彩的情景創設,不僅可以有助于幼兒們對知識的增長和智能的培養,而且對他們的品德教育和人格素養都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配圖和做游戲講故事有助于提升效果
對于幼兒園的幼兒來說,讓他們看懂文字是不現實的,也是過高的要求,讓他們自己閱讀國學經典更是不可取的。對于《三字經》、《弟子規》這類的文學,主要講的是與人相處時的禮儀、公共場合的禮儀等基本的禮儀規范。現在的圖書中,很多已經將傳統的、經典的故事配上插圖,教學時可以將圖片和故事結合起來,讓孩子們看著連環畫給他們講出一些列妙趣橫生的故事,可以形象的幫助他們理解圖片的意思,還可以幫助他們理清思路。通過圖片引導他們抓住故事的關鍵,使孩子們更容易理解故事的含義,這樣可以快速提升他們對傳統國學的認識和思考,適時可以在學習的地方貼上各種古典文化的配圖或者可以將《三字經》、《弟子規》等部分章節做成掛簾,懸掛在樓梯或者走廊里,甚至可以將一些傳統的文化元素充分利用,提高小朋友們學習的真實性。除此之外,在重點部分通過做游戲來鞏固學習。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也是目前幼兒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師編制的各種小游戲,再配上圖片,可以讓他們很好的鞏固所學知識,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可以讓孩子們通過生動活潑表演來完成學習,體驗國學的本真,二者結合,更加有利于孩子們發揮特長,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P鍵和重要地方要重復講,幫助他們進行記憶
幼兒園時期的孩子們,注意力很難集中到一個點上來,他們主要以無意注意為主,更不能把注意力長時間的放在集中學習上,他們在聽故事時,聽著聽著思想就會開小差,神游于千里之外,對于我們都講的故事他們也不可能完全的把故事內容搞懂,思維轉換的也不能向常人那樣的快,這樣我們講故事的速度他們無法很好的理解與認識。所以就要求我們在講述國學故事時,應該把一些重要的、精彩的部分反復重復。幼兒時期的孩子心理上對這種反復的事情和話語不會產生厭煩,他們有時候甚至喜歡于這樣反復的話語,再這樣反復重復的過程中,他們自然而然的就記住了重點的內容。通過反復的重復,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的聽懂故事和理解故事,幫助他們的進行記憶。
五、適當的停頓和提問有助于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幼兒園的孩子注意力時間較短,長時間的聽故事使得他們的思想開始逐漸游離。所以老師在講故事時一定不要一口氣的講完,在講故事的環節中,增添和設置一些適當的提問,或者故意停頓一下,給他們一些思考的空間,不斷逐漸的調整他們的情緒和興趣。在故事中增添一些趣味性的東西,才會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他們才會很專注的聽完老師的故事。除此之外用一些特殊的語調來提醒和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引領著他們情緒的各種變化,使得從開始到結尾都有一個完整的過程。
六、結語
“山致其高,風雨興焉,水致其深,蛟龍興焉”,只要我們致力于國學教育,注重幼兒的人文素養,就能讓孩子在思想上博愛他人。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傳承的過程,幼兒時期是一個人品格和習慣養成的時期,在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學習國學,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為以后的成長奠定德育基礎,這樣也可以在孩子們的心里打下一個自己是中國人的文化烙印。
參考文獻:
[1]王懿穎.學前兒童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李悅群.淺談幼兒園講故事學國學的教學方法.廣東:教育學文摘,2015.
作者簡介:
岳林(1982~),女,福建三明人,幼兒一級教師,現工作于三明市婦聯幼兒園。
【淺談幼兒園講故事學國學的教學方法】相關文章:
•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的作用
• 幼兒園語言教育方式與策略
• 幼兒園繪畫教學導入新策略
• 幼兒園班級工作管理之我見
• 我見到的美國幼兒園
• 淺談農村幼兒園的創新教育
• 淺談幼兒園如何開展挫折教育
• 幼兒園歌唱教學方法
• 教研講座《打造“優秀”組長隊伍,開展多樣性教研文化建設》教案
• 荷包與幼兒園
• 中職英語課程學前教育研究
• 讓農村幼兒園充滿“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