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主題環境創設為幼兒進行交流與合作搭建了良好平臺。先對幼兒園主體活動環境進行概述,進而運用調查分析的方法,分析得出綏化市北林區的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存在著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內容的不確定性,不具有教育性,與課程割裂等現狀,最后提出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的創設的改進策略:從幼兒的視角出發,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變靜態環境為動態環境。教師創設的環境,不應停留在表層,而要能使幼兒朝縱深方向發展等。
關鍵詞:幼兒園 主題活動 環境創設
一、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概述
幼兒園主題環境創設為幼兒進行交流與合作搭建了良好平臺。圍繞主題,幼兒可以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作品、收集的資料、布置的過程、合作的體驗等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想法。健康指向的環境創設,不僅有利于保證幼兒的生理安全,還有利于調節幼兒的心理健康,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自信。
本文中所指的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創設是指在組織上,以環境創設為中心;在內容上可能包括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學習領域,及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的幼兒園主題活動。[1]也就是說,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創設有以下幾個特征:其一,這類主題活動是以環境創設為中心組織的。其二,這種主題活動在內容上并不一定包括所有的領域或發展方面,而要視主題內容的傾向性而定,另外還與教師對特定主題的理解以及實施中幼兒的表現有關。其三,幼兒園環境創設主題活動本質上屬于綜合課程,環境創設是其中的“線”或“綱”,是一種有側重的綜合。
二、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創設的現狀分析
。ㄒ唬┲黝}活動環境創設內容的不確定性
在我國的學前教育的教學大綱中,雖然對幼兒園的環境建設的相關內容有所涉及,但多是概括性的意見與建議,沒有具體規定所開展的主題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兒園開展環境的不確定性。通過調查發現,綏化北林區的幼兒園所開展的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大部分都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在開展主題活動時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教師往往成為主題活動的絕對主角,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灌輸自己的想法與理念,沒有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及時與幼兒進行互動與交流。這樣造成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沒有科學的依據和參照標準,活動也充滿了教師的主觀性。
。ǘ┲黝}活動環境創設的內容不具有教育性
目前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的創設內容沒有統一的規劃與制定,所以在幼兒園實施的活動內容中很多都不具備教育性,失去了其基本的教育意義。通過調查走訪,發現了這方面的一些問題,如A幼兒園非常重視區角的構建,其所開展的區角活動都非常有創意,并且區角的種類也非常多,逐漸成為了幼兒的招生宣傳的招牌之一。但很多內容并不適合該年齡段的幼兒,小班幼兒的智力活動區竟然擺放著沒有拆封的拼圖,因為材料內容太復雜,幼兒不感興趣,也就起不到教育的目的。教師如果沒有從幼兒的實際出發,不去了解幼兒的真實需求,就不能及時得到幼兒的相關反饋的信息。教師在整體活動中仍然是主角,教師按照成人的意愿設置區角,缺少與幼兒必要的溝通,幼兒對環境創設的內容不感興趣,即使再華麗的區角也會成為擺設,喪失其教育功能。
。ㄈ┲黝}活動環境創設的內容與課程割裂
環境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要素[2]。幼兒的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始終來自于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且幼兒與環境相處的方式也直接影響教育的質量。我發現,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沒有認清環境與課程之間的內在關系。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很多教師認為環境的創設最關鍵的是考慮材料是否充足,擺放是否科學、是否美觀,所在的場地是否夠大等等,她們很少去關心所開展的活動是否和課程相關聯。這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環境與課程的關系,沒有把課程設計的整體觀念具體實施到所開設的活動中,造成了環境創設沒有新意、一成不變或盲目地投放材料,這都直接影響了教育的質量[3]。此外,綏化市北林區很多私立幼兒園為了節約投放材料等成本,使得環境創設的材料不足,并且教師幼兒的觀察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不能對幼兒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創設的環境不能充分利用,或者材料投放不足,這都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也達不到教學活動的目標,起不到鍛煉幼兒的作用。
三、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創設的改進策略
。ㄒ唬┙處煈獜挠變旱囊暯浅霭l,制定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內容
針對很多幼兒園所開展的主題活動中教師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而致使教育內容起不到教育幼兒的狀況,應該進行以下的嘗試。首先,教師應該以幼兒的視角對主題活動環境進行創設。教師在創設過程中,不要過于強調成人意識,不要主觀地認為幼兒太小什么都不知道,要充分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在選擇主題內容或布置區角時要多從幼兒的視角出發進行環境的創設。其次,教師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參與到主題的創設中。教師在布置區角時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布置的活動室非常精致并富有觀賞性、藝術性[4]。幼兒在進行主題教育活動時,都小心翼翼,生怕破壞了教師的勞動成果,甚至有的幼兒還帶有畏懼的心理,致使其學習的欲望大大降低。因此,要讓幼兒充分融入到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充分行使小主人翁的精神,發揮其想象力及創造力,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完成環境的創設,使幼兒體會到布置環境的特殊感受,幼兒在屬于自己的環境中,才能充滿自信地參與其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ǘ┳冹o態環境為動態環境,使之具有教育性
教師進行環境創設時還應注意主題內容應該不斷變化發展,除了前面提到的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進行創設以外,還應根據季節、課程目標、教學內容、節日、社會熱點等情況對主題活動進行重新制定與變化,增加主題活動環境的教育性。教師在把靜態的環境變為動態的同時,也要注意幼兒的適應程度和思想變化,要不斷提供適合的材料,保持對幼兒的持續吸引力和關注力,讓幼兒對新的主題活動產生興趣,并積極互動,從新的環境中吸收新的知識和經驗,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5]。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及興趣,不斷地調整教學的計劃和任務,加強師生的互動,動態地構建幼兒的感官和認知世界的過程。教師創設主題環境要對學前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充分掌握,并且要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幼兒的需要及興趣,將幼兒身邊發生的人或事,當下社會熱點,生活中的矛盾與沖突,自然規律,突發或意外事件等進行整理和加工后,進行選材,并創設環境。
。ㄈ┙處煈J清環境與課程之間的內在關系
教師在創設主題活動環境時,不應停留在表層,而要使幼兒朝縱深方向發展。教師在創設的環境中,不僅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還應從深層次來探討和研究所開展的活動是否和課程相關聯。因此,應注意以下三點:首先,教師要盡量把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得豐富多彩些,豐富的信息量能夠有效地調動幼兒參加游戲的積極性。教師要盡可能地在所創設的內容中增加多元的文化信息、情感體驗、智力與非智力因素、能力經驗等。其次,教師應該把課程設計的整體觀念融入到所開設的活動中。教師所創設的環境應該具有啟發性。環境中所提供的信息無論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要刺激幼兒的觀察力與判斷力,還要誘發幼兒對這些信息內容進行思辨與探索。再次,教師要把環境與課程進行有機的結合,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與材料,緊緊圍繞課程設置,有的放矢地投放材料,這樣不僅能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標,還能提高幼兒的各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柏匡峰.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創設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9(4).
[2]李久生,謝志仁.論環境教育理念建構及其實踐[J].教育科學,2002(6).
[3]姚藝.我園主題探究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踐[J].學前教育研究,2002(6).
[4]吳立保,張杰.論幼兒環境教育理念的提升[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5]虞永平.論幼兒園課程中的主題[J].學前教育研究,2002(6).
。ㄘ熅 趙建榮)
【淺析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的創設】相關文章:
• 服務成長:“民間故事進幼兒園”
• 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策略
• 關于幼兒園創造性游戲的兩點思考
• 淺談幼兒園的簡單教學
• 利用社區資源建設幼兒園園本課程
• 淺談幼兒園舞蹈表演趣味化教學
• 淺談農村幼兒園如何開展家園合作
• 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性探索
• 幼兒園的有效教學與素質教育
• 俗話幼兒園課程(二)
• 系統化管理:幼兒園優質發展的必由之路
• 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