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幼兒園收費政策 《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指出:“幼兒園除收取保教費、住宿費及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服務性收費、代收費外,不得再向幼兒家長收取其他費用。幼兒園不得在保教費外以開辦實驗班、特色班、興趣班、課后培訓班和親子班等特色教育為名向幼兒家長另行收取費用,不得以任何名義向幼兒家長收取與入園掛鉤的贊助費、捐資助學費、建校費、教育成本補償費等費用。”這是對幼兒園收費的明確和具體規(guī)定。但這些規(guī)定要得到切實的貫徹和落實,還需要省級政府出臺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從長遠的意義上看。我國幼兒園收費制度必須有更明確的法規(guī),以讓幼兒園的投入、成本核算和分擔、收費更加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
第一,要形成幼兒園教育成本的分擔機制。這是與幼兒園收費緊密相關的問題,也是幼兒園是否會出現(xiàn)亂收費現(xiàn)象的重要影響因素。核心是堅持政府主導,在普惠性前提下加大政府擔當?shù)姆蓊~。今天幼兒園收費中出現(xiàn)的很多現(xiàn)象,均與政府對幼兒園辦園成本分擔不到位或對幼兒園收費監(jiān)管不到位有關。
第二。要從按幼兒園類別決定收費標準過渡到按家庭經(jīng)濟條件決定收費標準。對很多家庭來說,雖有就近、方便入園的原則,但孩子上什么幼兒園不是完全由家庭控制的,因此,幼兒園的類別不應是收費標準的核心理由,家庭收入才是合理分擔成本的根本依據(jù)。西方不少國家就是據(jù)此來確定對家庭的收費標準的。這能真正解決“入園貴”的問題。
第三,從長遠看,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優(yōu)化成本核算機制,細化分擔方式,尤其應考慮幼兒園公辦教師的比例和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的實際,有針對性地核算教育成本,使收費政策能真正促進幼兒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四,要避免幼兒園性質判定和收費標準上的兩極思維,即要么公辦及標準化收費。要么民辦及備案制收費。其實。公辦、民辦幼兒園在收費上應堅持相同的機制,即按成本收費。有些所謂“天價”幼兒園的本質就是不按成本收費,或者說不按教育成本收費,標榜的成本經(jīng)常是奢華的、對幼兒并無益處的生活或“享樂”成本。幼兒園不是簡單地用“公辦”和“民辦”就能區(qū)分的,幼兒園的成本狀況也不是可以簡單確定的。有些企業(yè)辦幼兒園、部門辦幼兒園、集體辦幼兒園均沒有公辦教師編制,雖說房子是集體的,也或多或少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但我們不能簡單地要求他們按公辦幼兒園的類別收費,不然他們將難以維持正常運轉,難以確保質量。因此,必須堅持成本核算。
第五,切實關注家庭的其他成本。我們應謹慎對待幼兒園的布局調整工作,避免建規(guī)模過大的幼兒園,更要避免幼兒園在建園規(guī)模上的攀比。我國倡導15個班以下規(guī)模的幼兒園。這是從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幼兒園教育規(guī)律和幼兒園教育資源配置原則及家長成本等多個方面考慮得出的結論。現(xiàn)在,有些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規(guī)模過大。據(jù)相關調查,有的幼兒園班級規(guī)模達到了二三十個甚至四十多個,有些鄉(xiāng)鎮(zhèn)有七八萬人口卻只有一所幼兒園。一些幼兒園服務半徑過大,有些地方幼兒的入園半徑超過了八公里。對家庭來說,每天接送孩子的經(jīng)濟成本、時間成本、人力成本過大,如果政府忽視這些,其實就是對家庭的變相收費。要知道,就近、方便入園既是最經(jīng)濟和人性化的選擇,也是對幼兒最有利的選擇。
(《中國教育報》2012年1月20日虞永平/文)
為什么法國孩子比較乖
幾年前,美國人德魯克曼和丈夫帶著當時一歲半的女兒比恩去離巴黎不遠的一個海濱城市度假,夫婦倆帶著孩子興沖沖地下館子吃海鮮,可是沒等菜上桌,比恩就開始“造反”。先弄翻小鹽瓶,接著撕開砂糖包。把糖撒得到處都是,隨后掙脫嬰兒椅,一心要在餐館里走。無奈之下,夫婦倆進餐館一落座就點菜,讓侍者趕快拿出一些面包,夫妻倆輪流吃飯和照看女兒,飯后留下數(shù)額不菲的小費,為孩子把餐桌弄得一片狼藉表達歉意。
這樣手忙腳亂吃了幾頓飯后,德魯克曼注意到帶孩子就餐的法國人大多能悠閑自得地享用美味,他們的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自己的椅子里。等著上菜或者吃飯。
美國人帶孩子拜訪德魯克曼家時,往往不時停下談話,去管孩子爭吵這類事,或者坐在地上陪孩子一起搭積木。而法國人來串門時,大人盡可以邊喝咖啡邊聊天,法國孩子高高興興地自己在一邊玩。法國人認為,大人不能總是圍著孩子轉,應該引導孩子學會自得其樂。
法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比如他們會給孩子買糖果,但是要求到下午4點加餐時間才能吃。法國人在孩子很小時就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兩三個月大的孩子就能睡整晚,因為父母不會一聽見他們醒來哭就去抱,而是盡量讓孩子學會醒來后接著睡。同樣,法國孩子在餐館里安心坐在位子上等上菜,不像很多美國孩子那樣整天吃零食,而是按點吃飯,這些都是從小培養(yǎng)的結果。法國人談到教育子女時愛說“框架”一詞。他們給孩子制定嚴格的“框架”,但在“框架”內給予孩子充分自由。
(《羊城晚報》2012年2月25日歐颯/文)
幼兒
舞蹈藝術素質的培養(yǎng)不是演員教育
當前,在一些地方,幼兒
舞蹈藝術素質的培養(yǎng)演變成了演員教育、成人教育、技術技巧教育,忽視了對幼兒生理、心理特征的尊重。忽視了對幼兒藝術素養(yǎng)的教育。在一些幼兒舞蹈大賽或表演活動中,幼兒天生的純真情感不見了,幼兒舞蹈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被禁錮在成人化、模式化表演的框架中,幼兒舞蹈失去了天真稚氣,失去了“出水芙蓉”的感覺,炫技表演卻隨處可見,這對孩子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演員教育是不同于普及教育和大眾教育的一種教育模式。“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說的就是專業(yè)演員教育。舞蹈有許多種類,例如,有現(xiàn)代舞、芭蕾舞、中國民族舞。每一類中又有若干小類,如中國民族舞中又有漢族舞、新疆舞、藏族舞、朝鮮族舞、蒙古族舞、傣族舞等。每一種民族舞都有自己的舞蹈風格,對這些風格的把握需要從小進行專業(yè)訓練。長期進行某一舞種的重復練習,就是演員教育、專業(yè)藝術教育,它要求表演技藝精益求精。而用這種模式開展幼兒舞蹈教育是非常不合適的,這樣的教育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極為不利。因為不是人人都適合做舞臺上的演員的。舞蹈藝術素質教育的最大目的不在于培養(yǎng)專業(yè)演員,而在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因此,幼兒舞蹈藝術素質教育不是演員教育,這個定位一定要弄清楚。 幼兒舞蹈藝術素質教育與演員教育不同。它不要求每一個幼兒都會做劈叉、彎腰、旋轉等各種高難度動作。演員教育雖然也要求從小培養(yǎng),但它培養(yǎng)的指向性非常明確,就是長大后做演員,因此要進行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教育。而幼兒舞蹈藝術素質教育是大眾教育、發(fā)展教育、普及教育、啟蒙教育、主體教育:大眾教育要求人人受教,有教無類;發(fā)展教育是為幼兒未來成長打下良好基礎的教育:普及教育是含有文化傳承內涵的教育。讓幼兒通過舞蹈了解、熱愛、傳承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啟蒙教育強調以符合幼兒活潑好動、天真可愛的生理心理特點而開展舞蹈教育:主體教育是指幼兒不是被動地學習舞蹈,學習過程不受任何強迫性意愿束縛,幼兒在教師引導之下產(chǎn)生積極、獨立、自主創(chuàng)造的舞蹈活動。
因此,在幼兒舞蹈藝術素質教育過程中,我們要有別于演員教育模式,要從開發(fā)潛能、開展情感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完善人格、完善人生等方面人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幼兒舞蹈藝術素質教育模式。
(《中國教育報》2012年2月3日金秋/文)
學前教育不能只顧鋪攤子
老劉今年62歲,去年剛從四川省安岳縣寶華鄉(xiāng)九年義務教育學校數(shù)學教師的崗位上退下來。
去年,老劉從網(wǎng)上和電視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安排500億元發(fā)展學前教育,四川省也將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對此,老劉感到非常振奮。但又有些擔憂:國家對幼教投入了這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最基層的農(nóng)村家長和孩子們最終能從中獲益多少?
老劉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以他所在的寶華鄉(xiāng)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為例,學校現(xiàn)在辦了一個學前班,招收了50多個孩子,而距學校僅100米遠的一所民辦幼兒園卻招收到了八九十個孩子。為何公辦學校的學前班沒有民辦幼兒園有吸引力?“關鍵是師資沒跟上!”老劉說,學校現(xiàn)有兩位幼兒保教員,但并非幼教專業(yè)背景,對學前教育規(guī)律和方法知之甚少。
最近,聽說學校又準備借全國大力發(fā)展學前教育的東風,籌建一所標準化公辦幼兒園。老劉不禁有些著急:幼兒園建成后,假如仍缺專業(yè)的幼兒園教師,老百姓依然會不買賬。招不到幼兒,豈不造成了資源浪費?
老劉建議,發(fā)展標準化幼兒園一定要做好事先的規(guī)劃和調研工作,對適齡兒童較少、幼教師資欠缺的鄉(xiāng)鎮(zhèn)不可盲目投入。可先辦好一兩個學前教育班,等幼教質量上去之后再逐漸發(fā)展為標準化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12年2月3日 劉磊/文)
抱怨的孩子無未來
在日本留學期間,房東中野夫婦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讓自己的兩個孩子養(yǎng)成對事對人不抱怨的良好習慣。
中野的家里有一條人人都必須要遵守的“家規(guī)”——任何人都不能在家里抱怨、說負面消極的話,如果違反,則每抱怨一次罰款500日元,作為全家的外出旅游基金。
中野稱,自己和愛人也經(jīng)常被兩個孩子“罰”,比如。有時自己在家不經(jīng)意抱怨公司某個領導或同事的不是,愛人有時則感嘆物價漲得太快,抱怨鄰居的小狗又在亂叫……
這是不是小題大做了?我問中野。中野稱,日本是一個資源非常貧乏的國家,完全靠全體國民不抱怨,樹立積極熱情的正面情緒。并努力不懈才有了今天。
在學校,老師同樣也不允許孩子們抱怨,校方明確地告訴他們,抱怨的孩子無未來。校方認為,抱怨是一種傳染病,比如,班級里一旦有一個同學抱怨某節(jié)課枯燥,自己不太想學,那么本來學得好好的那些同學也會莫名其妙地被感染到。
日本的教育界認為,人世間一切不合理的、負面的事物也是這個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在一生之中不可能處處順心。處處如意,抱怨無益于問題的解決,反而會產(chǎn)生更糟糕的負面效應。因為一旦抱怨的情緒占主流,那么積極解決問題的念頭就會大大打折,甚至變?yōu)榱恪!耙话氲奶觳哦际潜槐г购λ赖摹!?br/> (《揚子晚報》2012年2月21日 木梅/文)
【如何完善幼兒園收費政策等5則】相關文章:
• 幼兒園音樂教學策略及其有效應用
• 幼兒園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策略
• 幼兒園應是一片凈土、樂土
• 基于AHP-FCE的幼兒園半日活動評價
• 分析如何加強幼兒園與小學銜接
• 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幼兒園教學效果
• 幼兒園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初探
• 教師職業(yè)倦怠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 幼兒園如何構建多元化區(qū)域活動
• 我國幼兒園行業(yè)營銷戰(zhàn)略研究
• 試論如何進一步加強幼兒園德育教育
• 淺談幼兒園大班戶外活動游戲策略